一种建筑采光吊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308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采光吊顶结构,一种建筑采光吊顶结构,包括第一龙骨、第一支撑龙骨和第二支撑龙骨,第一支撑龙骨和第二支撑龙骨均位于第一龙骨之间,第一龙骨和第二支撑龙骨之间嵌入设置有安装平板,安装平板位于第一龙骨的外侧位置,第一龙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龙骨。在将移动挂框和调节龙骨进行套接之后,底部的开叉位置对应第一龙骨底部表面设置的凹槽,凸起结构对于第一龙骨表面设置的凹槽位置进行嵌合,便于进行移动调节挂框结构在调节龙骨上的位置,从而对龙骨之间的空间位置进行调节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采光吊顶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建筑采光吊顶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简单的说,就是指天花板的装饰,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吊顶的制造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建筑吊顶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工作人员在对固定的龙骨结构进行安装时,需要对其和其他安装结构之间进行空间位置的调整,出操作起来工作繁琐,且不便,对后续安装完成的采光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其次,吊顶板安装在主龙骨表面时,容易出现滑动位移情况,导致影响建筑整体的美观性,不利于人们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建筑采光吊顶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建筑采光吊顶结构,包括第一龙骨、第一支撑龙骨和第二支撑龙骨,第一支撑龙骨和第二支撑龙骨均位于第一龙骨之间,第一龙骨和第二支撑龙骨之间嵌入设置有安装平板,安装平板位于第一龙骨的外侧位置,第一龙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龙骨,调节龙骨的表面套接连接有移动挂框,移动挂框的底端开叉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移动挂框的顶端表面固定开设有固定开孔,第一龙骨呈倒“T”状设置,底部两侧嵌入设置有支撑层,第一龙骨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开孔和支撑底台,支撑底台位于固定开孔的下方位置。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调节龙骨位于两组第一龙骨的顶端位置,且调节龙骨呈“[”状设置,竖向设置。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调节龙骨的顶端表面均匀分布供外部固定部件嵌入的开孔。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移动挂框呈竖向的框状设置,且移动挂框的底端位置呈内向的“L”状开叉设置。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位于移动挂框的底部开叉内侧位置。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起位于移动挂框的横向内侧表面,呈凸起弧形设置。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凸起位于移动挂框的内侧底面,呈凸起的矩形设置。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层位于第一龙骨的底部两侧位置,且支撑层设置为塑胶层,底端通过压缩弹簧嵌入在第一龙骨中。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开孔和支撑底台对应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设置。有益效果:该种建筑采光吊顶结构,在将移动挂框和调节龙骨进行套接之后,底部的开叉位置对应第一龙骨底部表面设置的凹槽,凸起结构对于第一龙骨表面设置的凹槽位置进行嵌合,便于进行移动调节挂框结构在调节龙骨上的位置,从而对龙骨之间的空间位置进行调节设置。该种建筑采光吊顶结构,再将安装平板进行安装的时候,支撑层底端设置的压缩弹簧对其提供反向预紧力,使得安装平板固定夹紧在支撑层和第一龙骨之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调节龙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龙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中:第一龙骨1、第一支撑龙骨2、第二支撑龙骨3、调节龙骨4、移动挂框5、安装平板6、第一凸起7、第二凸起8、固定开孔9、支撑底台10、支撑层11。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采光吊顶结构,包括第一龙骨1、第一支撑龙骨2和第二支撑龙骨3,第一支撑龙骨2和第二支撑龙骨3均位于第一龙骨1之间,第一龙骨1和第二支撑龙骨3之间嵌入设置有安装平板6,安装平板6位于第一龙骨1的外侧位置,第一龙骨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龙骨4,调节龙骨4的表面套接连接有移动挂框5,移动挂框5的底端开叉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凸起7和第二凸起8,移动挂框5的顶端表面固定开设有固定开孔9,第一龙骨1呈倒“T”状设置,底部两侧嵌入设置有支撑层11,第一龙骨1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开孔9和支撑底台10,支撑底台10位于固定开孔9的下方位置。其中,调节龙骨4位于两组第一龙骨1的顶端位置,且调节龙骨4呈“[”状设置,竖向设置。其中,调节龙骨4的顶端表面均匀分布供外部固定部件嵌入的开孔。其中,移动挂框5呈竖向的框状设置,且移动挂框5的底端位置呈内向的“L”状开叉设置。其中,第一凸起7和第二凸起8均位于移动挂框5的底部开叉内侧位置。其中,第一凸起7位于移动挂框5的横向内侧表面,呈凸起弧形设置。其中,第二凸起8位于移动挂框5的内侧底面,呈凸起的矩形设置,在将移动挂框5和调节龙骨4进行套接之后,底部的开叉位置对应第一龙骨1底部表面设置的凹槽,凸起结构对于第一龙骨1表面设置的凹槽位置进行嵌合,便于进行移动调节挂框结构在调节龙骨4上的位置,从而对龙骨之间的空间位置进行调节设置。其中,支撑层11位于第一龙骨1的底部两侧位置,且支撑层11设置为塑胶层,底端通过压缩弹簧嵌入在第一龙骨1中,再将安装平板6进行安装的时候,支撑层11底端设置的压缩弹簧对其提供反向预紧力,使得安装平板6固定夹紧在支撑层11和第一龙骨11之间。其中,固定开孔9和支撑底台10对应第一凸起7和第二凸起8设置。工作原理: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使用人员是的调节龙骨4和第一龙骨1之间进行连接安装的时候,使得移动挂框5的底部开叉位置嵌入在第一龙骨1的外侧对应位置,使得第一凸起7和第二凸起8嵌入在固定开孔9和支撑底台10位置,对其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固,在调节龙骨之间的空间位置的时候,使得移动挂框5沿第一龙骨1的表面位置进行移动,调节完毕之后通过外部螺丝等固定部件将移动挂框5和龙骨结构之间进行固定,随后根据调节空间位置的大小,使用大小对应的安装平板6,使得安装平板6嵌入在支撑层11和第一龙骨1之间,支撑层11底端的弹簧受力对安装平板6进行夹紧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采光吊顶结构,包括第一龙骨(1)、第一支撑龙骨(2)和第二支撑龙骨(3),第一支撑龙骨(2)和第二支撑龙骨(3)均位于第一龙骨(1)之间,其特征在于:第一龙骨(1)和第二支撑龙骨(3)之间嵌入设置有安装平板(6),安装平板(6)位于第一龙骨(1)的外侧位置,第一龙骨(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龙骨(4),调节龙骨(4)的表面套接连接有移动挂框(5),移动挂框(5)的底端开叉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凸起(7)和第二凸起(8),移动挂框(5)的顶端表面固定开设有固定开孔(9),第一龙骨(1)呈倒“T”状设置,底部两侧嵌入设置有支撑层(11),第一龙骨(1)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开孔(9)和支撑底台(10),支撑底台(10)位于固定开孔(9)的下方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采光吊顶结构,包括第一龙骨(1)、第一支撑龙骨(2)和第二支撑龙骨(3),第一支撑龙骨(2)和第二支撑龙骨(3)均位于第一龙骨(1)之间,其特征在于:第一龙骨(1)和第二支撑龙骨(3)之间嵌入设置有安装平板(6),安装平板(6)位于第一龙骨(1)的外侧位置,第一龙骨(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龙骨(4),调节龙骨(4)的表面套接连接有移动挂框(5),移动挂框(5)的底端开叉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凸起(7)和第二凸起(8),移动挂框(5)的顶端表面固定开设有固定开孔(9),第一龙骨(1)呈倒“T”状设置,底部两侧嵌入设置有支撑层(11),第一龙骨(1)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开孔(9)和支撑底台(10),支撑底台(10)位于固定开孔(9)的下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采光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龙骨(4)位于两组第一龙骨(1)的顶端位置,且调节龙骨(4)呈“[”状设置,竖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采光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两项所述调节龙骨(4)的顶端表面均匀分布供外部固定部件嵌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淑磊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迪西弘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