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形网架和转换层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308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球形网架和转换层的连接装置,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有效解决了目前网架球与转换层连接方式不稳定影响吊顶质量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该技术方案包括圆弧形箍紧件,箍紧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圆柱形夹持杆,两根夹持杆之间活动连接有托举件,托举件的下方设置有与转换层活动连接的转换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一种不破坏网架球本身结构既可使网架球与转换层的连接便捷牢固,并且可以重复使用的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形网架和转换层的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程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球形网架和转换层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某些大型公共建筑室内精装修项目中,顶层楼板采用球型网架钢结构制作,这些建筑的吊顶通常是将天棚的网架球作为支撑,吊顶转换层构件与网架球体连接。现有吊顶结构大部分采用在网架球上预留螺栓孔,螺孔往往留置过小,难以承受比较大的拉力,不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同时,网架球上预留螺孔,使网架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影响吊顶的质量;采用焊接至螺旋球的方式容易破坏受力结构增加安全风险,工程进行二次改造拆除时容易对原建筑结构造成破坏。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技术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便捷,可克服预留螺栓孔破坏网架球完整性以及克服焊接的方法对原受力结构产生破坏缺点的一种连接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球形网架和转换层的连接装置,包括圆弧形箍紧件,所述箍紧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圆柱形夹持杆,两根所述夹持杆之间活动连接有托举件,所述托举件的下方设置有与转换层活动连接的转换连接件。所述托举件包括矩形的托举板,所述托举板的两端均设置有贯穿上下的通孔,两个所述通孔的间距与两根所述夹持杆的间距相同,所述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夹持杆的外径,每个所述夹持杆均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托举板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夹持杆活动连接。每根所述夹持杆杆体上均设置有外螺纹,每个所述夹持杆的杆体上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每个所述第一螺母均位于所述托举板下方,每个所述第一螺母的顶面均与所述托举板的底面贴合;每个所述通孔的内径均大于所述夹持杆设有外螺纹杆体的直径。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托举板下方的矩形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开设有贯穿上下的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的间距与两根所述夹持杆的间距相同,每个所述夹持杆均位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夹持杆活动连接,每个所述夹持杆的杆体上均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孔的上下两端处并与所述连接板贴合;每个所述连接孔的内径均大于所述夹持杆设有外螺纹杆体的直径;所述连接板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上下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中心轴线与所述连接孔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固定孔内穿设有螺纹连接杆,所述螺纹连接杆杆体上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母,所述第三螺母位于所述固定孔的两端并与所述连接板贴合,所述螺纹连接杆的底端与转换层固定连接。所述箍紧件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覆盖范围不少于钢结构球与所述箍紧件的接触面范围。所述托举板的中部设置有盘口朝上的托举盘,所述托举盘的顶面与所述钢结构球的底部外壁配合。本技术实际使用时:将箍紧件从钢结构球上方安装,保证橡胶垫与钢结构球的上方顶点贴紧,同时夹持杆与钢结构球两侧贴紧,然后将托举板通过两个通孔从两侧的夹持杆底部穿入,当托举盘完全稳定的与钢结构球的底部贴合时拧紧第一螺母,通过托举盘和橡胶垫的相互作用将钢结构球球体夹紧,再将两根夹持杆的末端分别穿过连接板两侧的连接孔,通过拧紧第二螺母进行固定牢固,最后将一端与转换层固定连接的螺纹连接杆穿过连接板上的固定孔通过拧紧第三螺母进行连接固定后,完成安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装置直接对球型网架球采用成品的构件进行抱箍做法,能够通过拧紧螺栓快速安装,安装便捷;2、克服预留螺栓孔破坏网架球完整性的缺点,客服采用焊接的方法对原受力结构产生破坏的缺点,减少动火作业。3、该装置解决了传统连接安装件不能重复使用的弊端,本该装置能够根据固定结构螺接快速调节安装,后期拆除方便,避免二次翻新拆除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并且可以重复使用;4、胶垫和托举盘的设置使钢结构球的固定更加稳定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托举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箍紧件;2、夹持杆;3、托举件;301、托举板;302、通孔;303、托举盘;4、连接件;401、连接板;402、连接孔;403、固定孔;5、螺纹连接杆;6、第一螺母;7、第二螺母;8、第三螺母;9、橡胶垫;10、钢结构球。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球形网架和转换层的连接装置,包括圆弧形箍紧件1,箍紧件1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垫9,橡胶垫9的覆盖范围不少于钢结构球10与箍紧件1的接触面范围。箍紧件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圆柱形夹持杆2,两根夹持杆2之间活动连接有托举件3,托举件3下方设置有与转换层活动连接的转换连接件4。托举件3包括矩形的托举板301,托举板301的两端均设置有贯穿上下的通孔302,两个通孔302的间距与两根夹持杆2的间距相同,通孔302的内径大于夹持杆2的外径,每个夹持杆2均位于通孔302内,托举板301通过通孔302与夹持杆2活动连接。托举板301的中部设置有盘口朝上的托举盘303,托举盘303的顶面与钢结构球10的底部外壁配合。每根夹持杆2杆体上均设置有外螺纹,每个夹持杆2的杆体上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6,每个第一螺母6均位于托举板301下方,每个第一螺母6的顶面均与托举板301的底面贴合,每个通孔302的内径均大于夹持杆2设有外螺纹杆体的直径。连接件4包括设置于托举板301下方的矩形连接板401,连接板401的两端均开设有贯穿上下的连接孔402,两个连接孔402的间距与两根夹持杆2的间距相同,每个夹持杆2均位于连接孔402内,连接板401通过连接孔402与夹持杆2活动连接,每个夹持杆2的杆体上均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螺母7,第二螺母7分别位于连接孔402的上下两端处并与连接板401贴合,每个连接孔402的内径均大于夹持杆2设有外螺纹杆体的直径,连接板401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上下的固定孔403,固定孔403中心轴线与连接孔402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固定孔403内穿设有螺纹连接杆5,螺纹连接杆5杆体上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母8,第三螺母8位于固定孔403的两端并与连接板401贴合,螺纹连接杆5的底端与转换层固定连接。实际使用时:将箍紧件1从钢结构球10上方安装,保证橡胶垫9与钢结构球10的上方顶点贴紧,同时夹持杆2与钢结构球10两侧贴紧,然后将托举板301通过两个通孔302从两侧的夹持杆2底部穿入,当托举盘303完全稳定的与钢结构球10的底部贴合时拧紧第一螺母6,通过托举盘303和橡胶垫9的相互作用将钢结构球10球体夹紧,再将两根夹持杆2的末端分别穿过连接板401两侧的连接孔402,通过拧紧第二螺母7进行固定牢固,最后将一端与转换层固定连接的螺纹连接杆5穿过连接板401上的固定孔403通过拧紧第三螺母8进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球形网架和转换层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弧形箍紧件(1),所述箍紧件(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圆柱形夹持杆(2),两根所述夹持杆(2)之间活动连接有托举件(3),所述托举件(3)的下方设置有与转换层活动连接的转换连接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形网架和转换层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弧形箍紧件(1),所述箍紧件(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圆柱形夹持杆(2),两根所述夹持杆(2)之间活动连接有托举件(3),所述托举件(3)的下方设置有与转换层活动连接的转换连接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网架和转换层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件(3)包括矩形的托举板(301),所述托举板(301)的两端均设置有贯穿上下的通孔(302),两个所述通孔(302)的间距与两根所述夹持杆(2)的间距相同,所述通孔(302)的内径大于所述夹持杆(2)的外径,每个所述夹持杆(2)均位于所述通孔(302)内,所述托举板(301)通过所述通孔(302)与所述夹持杆(2)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形网架和转换层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夹持杆(2)杆体上均设置有外螺纹,每个所述夹持杆(2)的杆体上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6),每个所述第一螺母(6)均位于所述托举板(301)下方,每个所述第一螺母(6)的顶面均与所述托举板(301)的底面贴合;
每个所述通孔(302)的内径均大于所述夹持杆(2)设有外螺纹杆体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形网架和转换层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包括设置于所述托举板(301)下方的矩形连接板(401),所述连接板(4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蒋孝杰姜树仁党江伟王建勇张传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