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813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在定子铁心(11)的轴向的两端部配置具有比电磁钢板的板厚要大的板厚的金属制的端板(101、102),所述端板(101、102)包括:在周向上的至少1处具备在径向上延伸的分割部(104)的主体部(106);以及配置于所述分割部(104)并与所述主体部(106)相结合的薄壁部(10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电机
本申请涉及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已知在定子上具备电枢线圈并且在转子中具备励磁磁极的旋转电机。这种旋转电机在作为电动机进行动作时,利用被提供至电枢线圈的交流电力来使定子产生旋转磁场,从而使转子旋转。旋转电机的定子具备定子铁心,该定子铁心形成有用于对电枢线圈的线圈导体进行收纳的多个槽。定子铁心是将多个被冲压加工成预定形状的薄板状电磁钢板进行层叠而形成的分割芯体排列为多个环状而构成的,或者是将多个被预先一体地冲压加工成环状的薄板状电磁钢板进行层叠而构成的。上述的定子铁心例如利用将金属模具钉入从而铆接的“钻铆”或粘结剂等手段将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一体固定而构成的。这样构成的环状的定子铁心被冷缩配合或压入至定子的外壳的内周面部来固定于外壳。固定于轴的转子被插入至设置于定子铁心的空间部。轴经由轴承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被定子的外壳所支承。近年来,虽然要求旋转电机的小型高输出化,但作为旋转电机的高输出化的对策,使电磁钢板进一步薄板化。然而,由于电磁钢板的板厚变小,定子铁心的强度减少,因此,在将定子铁心冷缩配合或压入至外壳的内周面部来固定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该外壳形成为筒状;/n环状的定子铁心,该环状的定子铁心通过冷缩配合或压入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周面部,并在轴向上层叠有多个电磁钢板;以及/n金属制的端板,该金属制的端板配置于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两端部,具有比所述电磁钢板的板厚要大的板厚,/n所述端板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在周向上的至少1处具备在径向上延伸的分割部;以及薄板部,该薄板部配置于所述分割部并与所述主体部相结合。/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07 JP 2019-202012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该外壳形成为筒状;
环状的定子铁心,该环状的定子铁心通过冷缩配合或压入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周面部,并在轴向上层叠有多个电磁钢板;以及
金属制的端板,该金属制的端板配置于所述定子铁心的轴向的两端部,具有比所述电磁钢板的板厚要大的板厚,
所述端板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在周向上的至少1处具备在径向上延伸的分割部;以及薄板部,该薄板部配置于所述分割部并与所述主体部相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心由被在径向上延伸的分割部分割而成的多个分割芯体所构成,
所述端板配置于所述定子铁心的所述两端部,以使得所述薄壁部与所述定子铁心的所述分割部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芯体包括:芯体背部;以及从所述芯体背部沿径向的内侧延伸的齿部,
所述端板的所述主体部包括:对应于所述分割芯体的所述芯体背部的形状的芯体背部;以及对应于所述分割芯体的所述齿部的形状的齿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浴野哲史日野辰郎木下智行葛城皓太鲇川直彦长谷川和哉村田宪弘毛利聪人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