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57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荷开关,包括前隔板、后隔板、上横梁、下横梁、接地静触座安装板以及旋转轴;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均采用绝缘塑料制成;所述后隔板与上横梁、下横梁以及接地静触座安装板的前侧均采用螺栓紧固连接;所述前隔板与上横梁、下横梁以及接地静触座安装板的后侧均采用螺栓紧固连接。省去了以往负荷开关中的上下金属支架,减轻负荷开关整体的重量,采用绝缘塑料的横梁通过连接螺栓直接固定在前后两个隔板之间,使整个负荷开关的拆卸组装更加方便、简单,并且绝缘性能好,采用绝缘复合材料,耐高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荷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断路器
,具体涉及一种负荷开关。
技术介绍
现有的负荷开关包括前隔板、后隔板、上支架、下支架、接地静触座安装板,上支架、下支架、接地静触座安装板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前隔板和后隔板之间;然后上支架和下支架上在分别安装上横梁和下横梁,上下横梁为绝缘塑料件。以往负荷开关,其横梁的安装都需要用到金属的支架,横梁的材料为PC或者尼龙之类的绝缘塑料;这就造成了整个负荷开关的重量增加、成本的增加、组装时间的增加,并且以往支架与两侧支架之间是采用焊接连接的,整体也不方便拆卸、绝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负荷开关,解决以往负荷开关重量大、绝缘差、耐高温差、变形大、拆卸组装不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负荷开关,包括前隔板、后隔板、上横梁、下横梁、接地静触座安装板以及旋转轴;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后隔板与上横梁、下横梁以及接地静触座安装板的前侧均采用螺栓紧固连接;所述前隔板与上横梁、下横梁以及接地静触座安装板的后侧均采用螺栓紧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后隔板和前隔板上均开设第一穿孔,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两端均开设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嵌入垫片和第一螺母,第一螺栓穿过第一穿孔、垫片后与第一螺母相螺接,以使上横梁、下横梁固定设置在后隔板和前隔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后隔板和前隔板上均开设第二穿孔,所述接地静触座安装板两侧分别开设第三穿孔,第二螺栓穿过第二穿孔、第三穿孔后连接螺母并旋紧,以使接地静触座安装板固定设置在后隔板和前隔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采用的绝缘材料为绝缘塑料,所述绝缘塑料采用PC或者尼龙。进一步的,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采用的绝缘材料为绝缘复合材料,所述绝缘复合材料采用SMC绝缘复合材料或者DMC绝缘复合材料。进一步的,所述上横梁上设置三个上静触座,所述上静触座采用连接螺栓紧固于上横梁,并且在上横梁上设置第一定位孔,上静触座上设置定位凸起与第一定位孔相配合;所述下横梁上设置三个静触头,所述静触头采用连接螺栓紧固于上下横梁,并且在下横梁上设置第二定位孔,静触头上设置的定位凸起与第二定位孔相配合。进一步的,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上均设置有爬电筋条。进一步的,所述后隔板和前隔板上均设置加强筋条,所述加强筋条经冲压形成。进一步的,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两端均设置定位凸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负荷开关,省去了以往负荷开关中的上下金属支架,减轻负荷开关整体的重量,采用绝缘材料的横梁通过连接螺栓直接固定在前后两个隔板之间,使整个负荷开关的拆卸组装更加方便、简单。采用SMC绝缘复合材料,绝缘性能好,耐高温,以往开关横梁150℃左右就熔化,现在的负荷开关提升绝缘性能,提高强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负荷开关示意图;图2是下横梁示意图;图3是上横梁示意图;图4是后隔板与上横梁之间的连接图;其中,2、横梁本体,21、第四穿孔,22、第一定位孔,23、爬电筋条,24、定位凸台,25、连接槽,251、平垫卡槽,252、螺母卡槽,2A、上横梁,2B、下横梁,3A、后隔板,3B、前隔板,4、接地静触座安装板,5、静触头,6、接地触头,71、第一螺栓,72、平垫,73、第一螺母。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负荷开关,包括后隔板3A、前隔板3B、上横梁2A、下横梁2B、接地静触座安装板4以及旋转轴;所述上横梁2A和下横梁2B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后隔板3A与上横梁2A、下横梁2B以及接地静触座安装板4的前侧均采用螺栓紧固连接;所述前隔板3B与上横梁2A、下横梁2B以及接地静触座安装板4的后侧均采用螺栓紧固连接。上横梁2A和下横梁2B均包括横梁本体2,横梁本体2上开设第四穿孔21和第一定位孔22,横梁本体2两侧开设连接槽25以及设置定位凸台2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后隔板3A和前隔板3B上均开设第一穿孔,所述上横梁2A和下横梁2B两端均开设的连接槽,连接槽包括平垫卡槽和螺母卡槽,平垫卡槽内设置平垫72,螺母卡槽内设置第一螺母73,第一螺栓71穿过第一穿孔、垫片后与第一螺母73相螺接,以使上横梁、下横梁固定设置在后隔板和前隔板之间。如图4所示,后隔板3A与上横梁2A之间的连接结构。后隔板3A与下横梁2B与图4结构相同;前隔板3B与上横梁2A、下横梁2B的结构也相同。所述上横梁2A和下横梁2B两端的定位凸台24与隔板上的定位孔配合,实现定位配合。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后隔板3A和前隔板3B上均开设第二穿孔,所述接地静触座安装板4两侧分别开设第三穿孔,第二螺栓穿过第二穿孔、第三穿孔后连接螺母并旋紧,以使接地静触座安装板4固定设置在后隔板3A和前隔板3B之间。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上横梁2A和下横梁2B采用的绝缘材料为绝缘塑料,所述绝缘塑料采用PC或者尼龙。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上横梁2A和下横梁2B采用的绝缘材料为绝缘复合材料,所述绝缘复合材料采用SMC绝缘复合材料或者DMC绝缘复合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横梁2A和下横梁2B均采用SMC绝缘复合材料。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横梁2A上设置三个上静触座,所述上静触座采用连接螺栓紧固于上横梁2A;并且在上横梁2A上设置第一定位孔22,上静触座上设置定位凸起与第一定位孔22相配合,从而方便上静触座稳定设置在上横梁2A上。所述下横梁2B上设置三个静触头5,所述静触头5采用连接螺栓紧固于上下横梁2B;同样的,静触头5与下横梁2B之间也同样设置定位凸起和定位孔相配合结构。接地静触座安装板4上述设置三个接地触头6,接地触头6与接地静触座安装板4之间也同样设置定位凸起和定位孔相配合结构。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横梁2A和下横梁2B上均设置有爬电筋条2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后隔板3A和前隔板3B上均设置加强筋条,所述加强筋条经冲压形成。本专利技术的负荷开关,上横梁2A、下横梁2B以及接地静触座安装板4与两侧的隔板之间均采用连接螺栓紧固连接,使负荷开关实现可拆卸组装。上横梁2A、下横梁2B均采用了SMC绝缘塑料,强度得到保证,省去了以往的上下支架,使负荷开关重量减轻,提升了负荷开关的生产效率。以上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荷开关,其特征是,包括前隔板、后隔板、上横梁、下横梁、接地静触座安装板以及旋转轴;/n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n所述后隔板与上横梁、下横梁以及接地静触座安装板的前侧均采用螺栓紧固连接;/n所述前隔板与上横梁、下横梁以及接地静触座安装板的后侧均采用螺栓紧固连接;/n所述后隔板和前隔板上均开设第一穿孔,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两端均开设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嵌入垫片和第一螺母,第一螺栓穿过第一穿孔、垫片后与第一螺母相螺接,以使上横梁、下横梁固定设置在后隔板和前隔板之间;/n所述上横梁上设置三个上静触座,所述上静触座采用连接螺栓紧固于上横梁,并且在上横梁上设置第一定位孔,上静触座上设置定位凸起与第一定位孔相配合;/n所述下横梁上设置三个静触头,所述静触头采用连接螺栓紧固于上下横梁,并且在下横梁上设置第二定位孔,静触头上设置的定位凸起与第二定位孔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荷开关,其特征是,包括前隔板、后隔板、上横梁、下横梁、接地静触座安装板以及旋转轴;
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所述后隔板与上横梁、下横梁以及接地静触座安装板的前侧均采用螺栓紧固连接;
所述前隔板与上横梁、下横梁以及接地静触座安装板的后侧均采用螺栓紧固连接;
所述后隔板和前隔板上均开设第一穿孔,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两端均开设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嵌入垫片和第一螺母,第一螺栓穿过第一穿孔、垫片后与第一螺母相螺接,以使上横梁、下横梁固定设置在后隔板和前隔板之间;
所述上横梁上设置三个上静触座,所述上静触座采用连接螺栓紧固于上横梁,并且在上横梁上设置第一定位孔,上静触座上设置定位凸起与第一定位孔相配合;
所述下横梁上设置三个静触头,所述静触头采用连接螺栓紧固于上下横梁,并且在下横梁上设置第二定位孔,静触头上设置的定位凸起与第二定位孔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开关,其特征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育鑫谈行陈跃欣王建荣谈承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洛凯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