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分离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45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新型分离爪,包括:分离纸张部,呈长条状,其中分离纸张部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呈平面状的接触面;铰接部,呈长条状,其中铰接部的底部与分离纸张部的顶部连接,其中铰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复位部,呈长条状,其中复位部的底部与铰接部的顶部连接,其中复位部的顶部设有用于与弹簧连接的卡置结构;其中,分离纸张部、铰接部和复位部一体成型,且分离纸张部、铰接部和复位部由耐磨塑料材料构成。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新型分离爪由耐磨塑料材料构成,不会出现磨损纸质或压印辊的现象,且该新型分离爪的结构简单,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分离爪
本技术涉及打印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分离爪。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打印、复印机是办公室常用的设备,因为打印或复印的速度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分离爪是打印设备的一个重要器件,其工作原理是:纸张通过进纸系统,输送到滚筒与压印辊之间,然后通过分离爪和出纸系统输送到出纸台上,而分离爪起到使纸张脱离滚筒而进入出纸系统的作用。目前,市面上的为了保证分离爪的寿命,大多数分离爪都是采用金属材料构成,即分离爪与纸质接触的底面是由金属材料构成的,而由于分离爪是长期与空气接触的,因此会出现分离爪生锈而导致磨损纸质或压印辊的现象,又或者在分离爪的底面涂一层氟材料,然而,当分离爪的底面的氟材料磨损后,也同样会出现磨损纸质或压印辊的现象,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同时,市面上的分离爪的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分离爪,由耐磨塑料材料,不会出现磨损纸质或压印辊的现象,且该新型分离爪的结构简单,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分离爪,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纸张部,呈长条状,其中所述分离纸张部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呈平面状的接触面;铰接部,呈长条状,其中所述铰接部的底部与所述分离纸张部的顶部连接,其中所述铰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复位部,呈长条状,其中所述复位部的底部与所述铰接部的顶部连接,其中所述复位部的顶部设有用于与弹簧连接的卡置结构;其中,所述分离纸张部、所述铰接部和所述复位部一体成型,且所述分离纸张部、所述铰接部和所述复位部由耐磨塑料材料构成。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纸张部、所述铰接部和所述复位部由PI材料、PEEK材料、PTFE材料和PFA材料中的至少一者构成。进一步的,所述铰接部的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转动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起部中的第一凹孔,所述第二转动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起部中的第二凹孔。进一步的,所述铰接部与所述分离纸张部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纸张部的一端的顶面设有倾斜面。进一步的,所述卡置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复位部的顶部的一侧的卡槽。进一步的,所述铰接部的一侧面设有挖槽。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纸张部的长度大于所述铰接部的宽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所公开的新型分离爪包括:分离纸张部,呈长条状,其中分离纸张部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呈平面状的接触面;铰接部,呈长条状,其中铰接部的底部与分离纸张部的顶部连接,其中铰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复位部,呈长条状,其中复位部的底部与铰接部的顶部连接,其中复位部的顶部设有用于与弹簧连接的卡置结构;其中,分离纸张部、铰接部和复位部一体成型,且分离纸张部、铰接部和复位部由耐磨塑料材料构成。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所公开的新型分离爪由耐磨塑料材料构成,不会出现磨损纸质或压印辊的现象,且该新型分离爪的结构简单,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新型分离爪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新型分离爪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该新型分离爪包括分离纸张部10、铰接部11和复位部12。分离纸张部10呈长条状,其中分离纸张部10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呈平面状的接触面101。应理解,分离纸张部10是比较长的,接触面101用于与纸张和压印辊接触,因此能够很好地分离纸张。进一步的,分离纸张部10的一端的顶面设有倾斜面102。铰接部11呈长条状,其中铰接部11的底部与分离纸张部10的顶部连接。优选地,铰接部11与分离纸张部10倾斜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铰接部1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以通过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使得铰接部11能够转动设置。应理解,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对称设置。优选地,铰接部11的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起部111和第二凸起部112,第一转动结构为设置在第一凸起部111中的第一凹孔113,第二转动结构为设置在第二凸起部112中的第二凹孔114,使得可以第一转杆插设在第一凹孔113中,使第二转杆插设在第二凹孔114中。在本实施例中,铰接部11的一侧面设有挖槽110,这样能够减轻重量。复位部12呈长条状,其中复位部12的底部与铰接部11的顶部连接,且复位部12的顶部设有用于与弹簧连接的卡置结构。优选地,卡置结构为设置在复位部12的顶部的一侧的卡槽121。应理解,卡槽121和倾斜面102处于同一侧面。在本实施例中,分离纸张部10、铰接部11和复位部12一体成型。应理解,本实施例的分离纸张部10、铰接部11和复位部12一体成型,可通过一个模具一体成型,使得整个分离爪的结构简单,无需其他辅助结构即可实现纸张分离。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分离纸张部10与铰接部11可拆卸设置,使得分离纸张部10损坏时可以及时更换,不需更换整个分离爪,大大降低了成本。进一步的,分离纸张部10的顶部与铰接部11的底部可拆卸设置,具体地,分离纸张部10的顶部和铰接部11的底部两者中的一者间隔设置有多个卡置孔,分离纸张部10的顶部和铰接部11的底部两者中另一者间隔设置有卡置在多个卡置孔中的多个卡置柱,其中卡置柱和卡置孔呈圆柱状,卡置柱的外径等于卡置孔的内径,且卡置柱的外壁间隔设置有由缓冲材料构成的多个凸圈,进一步的,多个卡置柱呈直线状,即多个卡置柱沿分离纸张部10的长度方向设置,或者多个卡置孔沿分离纸张部10的长度方向设置。优选地,分离纸张部10、铰接部11和复位部12由耐磨塑料材料构成。应理解,由于分离纸张部10、铰接部11和复位部12由耐磨塑料材料构成,因此不会出现分离纸张部10的底部生锈的现象,因此不会出现磨损纸质或压印辊的现象。优选地,分离纸张部10、铰接部11和复位部12由PI(聚酰亚胺)材料、PEEK(聚醚醚酮)材料、PTFE(聚四氟乙烯)材料和PFA材料中的至少一者构成。应理解,PI材料、PEEK材料、PTFE材料和PFA(过氟烷基化物)材料是比较轻的材料,使得这个分离爪重量轻,另外,PI材料、PEEK材料、PTFE材料和PFA材料也是耐磨材料,使得耐磨,寿命长。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分离纸张部10、铰接部11和复位部12还包含有碳纤维材料和石墨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分离纸张部10的长度大于铰接部11的宽度,而铰接部11的宽度大于复位部12的宽度。综上,本技术所公开的新型分离爪由耐磨塑料材料构成,不会出现磨损纸质或压印辊的现象,且该新型分离爪的结构简单,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分离爪,其特征在于,包括:/n分离纸张部,呈长条状,其中所述分离纸张部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呈平面状的接触面;/n铰接部,呈长条状,其中所述铰接部的底部与所述分离纸张部的顶部连接,其中所述铰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n复位部,呈长条状,其中所述复位部的底部与所述铰接部的顶部连接,其中所述复位部的顶部设有用于与弹簧连接的卡置结构;/n其中,所述分离纸张部、所述铰接部和所述复位部一体成型,且所述分离纸张部、所述铰接部和所述复位部由耐磨塑料材料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分离爪,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离纸张部,呈长条状,其中所述分离纸张部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呈平面状的接触面;
铰接部,呈长条状,其中所述铰接部的底部与所述分离纸张部的顶部连接,其中所述铰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结构;
复位部,呈长条状,其中所述复位部的底部与所述铰接部的顶部连接,其中所述复位部的顶部设有用于与弹簧连接的卡置结构;
其中,所述分离纸张部、所述铰接部和所述复位部一体成型,且所述分离纸张部、所述铰接部和所述复位部由耐磨塑料材料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分离爪,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的顶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转动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全富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