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05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儿童三轮车,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前端连接有能相对其绕第一轴线A转动的前撑架,前撑架上连接有转向装置,转向装置包括能相对前撑架绕第二轴线B转动的转动架,转动架下端设有前轮组件,转动架的上端连接有转向把,支撑架后端连接有后撑架,后撑架包括设置在对称平面SP两侧的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左支撑部绕第三轴线C与支撑架转动连接,左支撑部包括左后腿和设在左后腿下端的左后轮,右支撑部绕第四轴线D与支撑架转动连接,右支撑部包括右后腿和设在右后腿下端的右后轮;前撑架与后撑架之间还设有在后撑架相对支撑架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前撑架绕第一轴线A相对支撑架转动的联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折叠后占用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三轮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三轮车。
技术介绍
目前三轮童车已经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使用的常见产品。为了便于携带或存放,目前市场上的三轮童车一般都能进行折叠,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三轮童车折叠以后仍然存在体积较大的问题,占用空间仍然较大,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本技术正是基于上述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折叠操作方便,折叠后占用空间小的儿童三轮车。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儿童三轮车,具有竖直对称平面SP,并能从展开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座位的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前端连接有能相对其绕第一轴线A转动的前撑架2,所述前撑架2上连接有转向装置3,所述转向装置3包括能相对前撑架2绕第二轴线B转动的转动架31,所述转动架31下端设有前轮组件32,所述转动架31的上端连接有转向把33,所述支撑架1后端连接有后撑架4,所述后撑架4包括设置在对称平面SP两侧的左支撑部41和右支撑部42,所述左支撑部41绕第三轴线C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所述左支撑部41包括左后腿411和设在左后腿411下端的左后轮412,所述右支撑部42绕第四轴线D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所述右支撑部42包括右后腿421和设在右后腿421下端的右后轮422;所述前撑架2与后撑架4之间还设有在后撑架4相对支撑架1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前撑架2绕第一轴线A相对支撑架1转动的联动机构5。如上所述的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轴线C与竖直对称平面SP呈锐角设置,使得左后腿411在绕第三轴线C向前转动时,所述左后轮412能从远离竖直对称平面SP的位置移动至靠近竖直对称平面SP位置;所述第四轴线D与竖直对称平面SP呈锐角设置,使得右后腿421在绕第四轴线D向前转动时,所述右后轮422能从远离竖直对称平面SP的位置移动至靠近竖直对称平面SP位置。如上所述的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撑架2通过前转动座21与支撑架1前端绕所述第一轴线A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机构5包括设于支撑架1内并能够在支撑架1内活动的联动件51、与联动件51配合传动而绕第三轴线C转动的左驱动齿轮52,以及与联动件51配合传动而绕第四轴线D转动的右驱动齿轮53,所述左驱动齿轮52与左后腿411连接并能与左后腿411上端一起绕第三轴线C转动,所述右驱动齿轮53与右后腿421连接并能与右后腿421上端一起绕第四轴线D转动,所述前转动座21上并偏离第一轴线A位置连接有传动件54,所述传动件54的一端绕第五轴线E与前转动座2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联动件51上的转动部513绕第六轴线F转动连接。如上所述的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51包括设于支撑架1内的左传动齿轮511和右传动齿轮512,所述左传动齿轮511与左驱动齿轮52啮合传动,所述右传动齿轮512与所述右驱动齿轮53啮合传动,所述的转动部513设在左传动齿轮511与右传动齿轮512之间并跟随左传动齿轮511与右传动齿轮512转动,且所述左传动齿轮511、右传动齿轮512和转动部513绕第七轴线G转动。如上所述的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传动齿轮511、右传动齿轮512、左驱动齿轮52和右驱动齿轮53均为斜齿轮。如上所述的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5包括可转动地设在支撑架1内且在后撑架4相对支撑架1转动时能跟着转动的转动部513,所述的转动部513与前转动座21之间设有在转动部513转动时能推动前转动座21转动的传动件54,所述前撑架2与支撑架1之间设有锁定装置,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可滑动地设于支撑架内的滑动件61,所述的前撑架2上设有能与滑动件61卡合或脱离的第一卡位211,所述的支撑架1内还设有在滑动件61与第一卡位211卡合时能与转动部513上的第二卡位5131卡合且在滑动件61与第一卡位211脱离时能被滑动件61驱动而与第二卡位5131脱离的限位件62。如上所述的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转动座21上设有所述第一卡位211,所述滑动件61包括可滑动地设于支撑架1内的滑动块611和与滑动块611连接且用于驱动限位件62与第二卡位5131脱离的连接块612,所述滑动块611上设有用于拉动滑动块611滑动而脱离第一卡位211的第一拉索63,所述支撑架1内还设有驱使滑动块611复位的复位弹簧64。如上所述的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612上设有条形孔6121,所述限位件62包括转动连接于支撑架1上并与第二卡位5131相互顶靠的限位块621,所述限位块621上设有能够伸入条形孔6121内并能在条形孔6121内活动的插销622,当连接块612相对支撑架1滑动时,所述条形孔6121的内壁顶压插销622而驱使限位块621与第二卡位5131脱离。如上所述的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上还转动连接有能够解锁锁定装置的解锁组件7,所述解锁组件7包括转动连接于支撑架1上并在相对支撑架1转动时能够拉动第一拉索63而使滑动块611脱离第一卡位211的拉手71,所述拉手71上还设有能够驱使拉手71相对支撑架1转动而复位的复位元件72;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收容槽11,所述支撑架1上与收容槽11相邻的一侧上还设有与收容槽11相通的凹孔12,所述凹孔12内设有能在其内滑动的按压块13,所述的拉手71收容在收容槽11内并且仅当按压块13被按压后所述的拉手71才能被拉起,所述凹孔12的底面与按压块13之间还设有驱使按压块13复位的弹性复位件14。如上所述的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上还连接有手推杆组件8,所述支撑架1上设有收容空间15,所述手推杆组件8包括设于收容空间15内并能在收容空间15内转动的旋转座81,所述旋转座81上可拆卸连接有推杆82,所述推杆82内设有能将推杆82固定在旋转座81上的弹性固定件821,所述弹性固定件821上设有第一弧形凸起8211,所述旋转座81上设有能够容纳第一弧形凸起8211的卡孔811,所述弹性固定件821上还设有在按压后能使第一弧形凸起8211脱离卡孔811的第二弧形凸起82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在进行折叠时,左后腿绕第三轴线向前转动而使得左后轮从远离前轮组件的位置移动至靠近前轮组件的位置,右后腿绕第四轴线向前转动而使得右后轮从远离前轮组件的位置移动至靠近前轮组件的位置,当左后腿和右后腿转动时,左后腿和右后腿推动联动机构移动,联动机构带动前撑架绕第一轴线相对支撑架向上转动并靠近支撑架,从而使得儿童三轮车在高度方向上得以减小,儿童三轮车收折后体积小,便于携带和存放,并且支撑架和前撑架之间的转动通过联动机构传动,结构设计更为紧凑,更便于传动。2、本技术中将第三轴线与竖直对称平面呈锐角设置,当左后腿绕第三轴线向前转动时,左后轮还能从远离竖直对称平面的位置移动至靠近对称平面位置面,同时第四轴线与竖直对称平面也呈锐角设置,当右后腿绕第四轴线向前转动时,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三轮车,具有竖直对称平面(SP),并能从展开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座位的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前端连接有能相对其绕第一轴线(A)转动的前撑架(2),所述前撑架(2)上连接有转向装置(3),所述转向装置(3)包括能相对前撑架(2)绕第二轴线(B)转动的转动架(31),所述转动架(31)下端设有前轮组件(32),所述转动架(31)的上端连接有转向把(33),所述支撑架(1)后端连接有后撑架(4),所述后撑架(4)包括设置在对称平面(SP)两侧的左支撑部(41)和右支撑部(42),所述左支撑部(41)绕第三轴线(C)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所述左支撑部(41)包括左后腿(411)和设在左后腿(411)下端的左后轮(412),所述右支撑部(42)绕第四轴线(D)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所述右支撑部(42)包括右后腿(421)和设在右后腿(421)下端的右后轮(422);/n所述前撑架(2)与后撑架(4)之间还设有在后撑架(4)相对支撑架(1)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前撑架(2)绕第一轴线(A)相对支撑架(1)转动的联动机构(5);/n所述前撑架(2)通过前转动座(21)与支撑架(1)前端绕所述第一轴线(A)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机构(5)包括设于支撑架(1)内并能够在支撑架(1)内活动的联动件(51)、与联动件(51)配合传动而绕第三轴线(C)转动的左驱动齿轮(52),以及与联动件(51) 配合传动而绕第四轴线(D)转动的右驱动齿轮(53),所述左驱动齿轮(52)与左后腿(411)连接并能与左后腿(411)上端一起绕第三轴线(C)转动,所述右驱动齿轮(53)与右后腿(421)连接并能与右后腿(421)上端一起绕第四轴线(D)转动,所述前转动座(21)上并偏离第一轴线(A)位置连接有传动件(54),所述传动件(54)的一端绕第五轴线(E)与前转动座(2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联动件(51)上的转动部(513)绕第六轴线(F)转动连接;/n所述联动件(51)包括设于支撑架(1)内的左传动齿轮(511)和右传动齿轮(512),所述左传动齿轮(511)与左驱动齿轮(52)啮合传动,所述右传动齿轮(512)与所述右驱动齿轮(53)啮合传动,所述的转动部(513)设在左传动齿轮(511)与右传动齿轮(512)之间并跟随左传动齿轮(511)与右传动齿轮(512)转动,且所述左传动齿轮(511)、右传动齿轮(512)和转动部(513)绕第七轴线(G)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三轮车,具有竖直对称平面(SP),并能从展开位置移动至折叠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座位的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前端连接有能相对其绕第一轴线(A)转动的前撑架(2),所述前撑架(2)上连接有转向装置(3),所述转向装置(3)包括能相对前撑架(2)绕第二轴线(B)转动的转动架(31),所述转动架(31)下端设有前轮组件(32),所述转动架(31)的上端连接有转向把(33),所述支撑架(1)后端连接有后撑架(4),所述后撑架(4)包括设置在对称平面(SP)两侧的左支撑部(41)和右支撑部(42),所述左支撑部(41)绕第三轴线(C)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所述左支撑部(41)包括左后腿(411)和设在左后腿(411)下端的左后轮(412),所述右支撑部(42)绕第四轴线(D)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所述右支撑部(42)包括右后腿(421)和设在右后腿(421)下端的右后轮(422);
所述前撑架(2)与后撑架(4)之间还设有在后撑架(4)相对支撑架(1)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前撑架(2)绕第一轴线(A)相对支撑架(1)转动的联动机构(5);
所述前撑架(2)通过前转动座(21)与支撑架(1)前端绕所述第一轴线(A)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机构(5)包括设于支撑架(1)内并能够在支撑架(1)内活动的联动件(51)、与联动件(51)配合传动而绕第三轴线(C)转动的左驱动齿轮(52),以及与联动件(51)配合传动而绕第四轴线(D)转动的右驱动齿轮(53),所述左驱动齿轮(52)与左后腿(411)连接并能与左后腿(411)上端一起绕第三轴线(C)转动,所述右驱动齿轮(53)与右后腿(421)连接并能与右后腿(421)上端一起绕第四轴线(D)转动,所述前转动座(21)上并偏离第一轴线(A)位置连接有传动件(54),所述传动件(54)的一端绕第五轴线(E)与前转动座(2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联动件(51)上的转动部(513)绕第六轴线(F)转动连接;
所述联动件(51)包括设于支撑架(1)内的左传动齿轮(511)和右传动齿轮(512),所述左传动齿轮(511)与左驱动齿轮(52)啮合传动,所述右传动齿轮(512)与所述右驱动齿轮(53)啮合传动,所述的转动部(513)设在左传动齿轮(511)与右传动齿轮(512)之间并跟随左传动齿轮(511)与右传动齿轮(512)转动,且所述左传动齿轮(511)、右传动齿轮(512)和转动部(513)绕第七轴线(G)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轴线(C)与竖直对称平面(SP)呈锐角设置,使得左后腿(411)在绕第三轴线(C)向前转动时,所述左后轮(412)能从远离竖直对称平面(SP)的位置移动至靠近竖直对称平面(SP)位置;
所述第四轴线(D)与竖直对称平面(SP)呈锐角设置,使得右后腿(421)在绕第四轴线(D)向前转动时,所述右后轮(422)能从远离竖直对称平面(SP)的位置移动至靠近竖直对称平面(SP)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传动齿轮(511)、右传动齿轮(512)、左驱动齿轮(52)和右驱动齿轮(53)均为斜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5)包括可转动地设在支撑架(1)内且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整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星尚婴儿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