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纺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185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棉纺织面料,属于面料技术领域,包括棉基层,棉基层包括棉纤维纱和粘胶纤维,棉纤维纱包括第一棉合成纱、第二棉合成纱以及抗菌纤维纱,第一棉合成纱和第二棉合成纱沿着抗菌纤维纱的轴向螺旋缠绕在抗菌纤维纱的外侧,抗菌纤维纱包括第一抗菌纱、第二抗菌纱和除臭纱,第一抗菌纱、第二抗菌纱和除臭纱相互螺旋缠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棉纺织面料能够提高棉面料的抗菌能力,且保持抗菌的持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纺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面料
,具体为一种棉纺织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棉纺织织物面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现有的棉纺织织物面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为外界细菌的侵入,而影响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降低了棉纺织面料的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棉纺织面料,能够提高棉面料的抗菌能力,且保持抗菌的持久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棉纺织面料,包括棉基层,所述棉基层包括棉纤维纱和粘胶纤维,所述棉纤维纱包括第一棉合成纱、第二棉合成纱以及抗菌纤维纱,所述第一棉合成纱和第二棉合成纱沿着抗菌纤维纱的轴向螺旋缠绕在抗菌纤维纱的外侧,所述抗菌纤维纱包括第一抗菌纱、第二抗菌纱和除臭纱,所述第一抗菌纱、第二抗菌纱和除臭纱相互螺旋缠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棉基层内的棉纤维纱,该棉纤维纱通过第一棉合成纱和第二棉合成纱以抗菌纤维纱为轴心螺旋缠绕于抗菌纤维纱的外侧,其编织缠绕方式使得棉纤维纱中的纱线相互结合更好,有效提高各纱线相互结合的结合强度,有效提高棉纤维纱编织而成的稳定性,而且通过由第一抗菌纱、第二抗菌纱和除臭纱相互螺旋缠绕构成的抗菌纤维纱,其编织方式既能够保证抗菌纤维纱的结构强度,减少出现断纱的现象,而且还能提供有效的抗菌以及除臭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棉纤维纱与粘胶纤维以一上一下相互编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纤维纱与粘胶纤维通过一上一下的编织方式,使得编织成的棉基层具有良好的纱线结构强度,提供有效的抗拉扯能力,减少纱线在使用时,出现错位的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棉合成纱和第二棉合成纱均由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加捻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蛋白质纤维为牛奶蛋白纤维,利用牛奶蛋白纤维具有柔软性和亲肤性,能够有效提高面料的使用舒适度,并结合棉纤维,能够使面料提供有效的保暖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胶纤维包括第一纱和第二纱,所述第一纱通过S捻编织在第二纱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纱S捻缠绕于第二纱上,有效提高第一纱和第二纱的纱线结合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抗菌纱和第二抗菌纱均包括壳聚糖纤维和涤纶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壳聚糖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菌特性,对各种真菌、细菌有较好的抗菌防臭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棉基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亚麻纤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亚麻纤维具有抑菌、防污、散热的功能,能够对该面料的外侧提供有效的抑菌和防污效果,减少细菌和污渍渗入至棉基层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亚麻纤维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防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的设置,利用其防水效果能够减少水渗入至面料内,影响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层为TPU复合面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PU复合面料可以使面料防水透湿、抗辐射、耐洗涤、抗磨损。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位于棉基层内的棉纤维纱,该棉纤维纱通过第一棉合成纱和第二棉合成纱以抗菌纤维纱为轴心螺旋缠绕于抗菌纤维纱的外侧,其编织缠绕方式使得棉纤维纱中的纱线相互结合更好,有效提高各纱线相互结合的结合强度,有效提高棉纤维纱编织而成的稳定性,而且通过由第一抗菌纱、第二抗菌纱和除臭纱相互螺旋缠绕构成的抗菌纤维纱,其编织方式既能够保证抗菌纤维纱的结构强度,减少出现断纱的现象,而且还能提供有效的抗菌以及除臭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棉纺织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棉纤维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抗菌纤维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棉基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粘胶纤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棉基层;2、棉纤维纱;3、粘胶纤维;4、第一棉合成纱;5、第二棉合成纱;6、抗菌纤维纱;7、第一抗菌纱;8、第二抗菌纱;9、除臭纱;10、第一纱;11、第二纱;12、亚麻纤维层;13、防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一种棉纺织面料,参照图1、图4、图5所示,包括棉基层1,该棉基层1包括棉纤维纱2和粘胶纤维3,棉纤维纱2与粘胶纤维3以一上一下相互编织成棉基层1,通过以一上一下的编织方式,使得编织成的棉基层1具有良好的纱线结构强度,提供有效的抗拉扯能力,减少纱线在使用时,出现错位的现象,而且能够保证整体面料的结构稳定性,此外,粘胶纤维3包括第一纱10和第二纱11,第一纱10通过S捻编织在第二纱11上,能够有效提高第一纱10和第二纱11的纱线结合强度,且通过粘胶纤维3还能够使面料不易起静电。参照图2所示,其中,棉纤维纱2包括第一棉合成纱4、第二棉合成纱5以及抗菌纤维纱6,这里,第一棉合成纱4和第二棉合成纱5沿着抗菌纤维纱6的轴向螺旋缠绕在抗菌纤维纱6的外侧,第一棉合成纱4和第二棉合成纱5缠绕在抗菌纤维纱6的缠绕方式,使得棉纤维纱2中的纱线相互结合更好,有效提高各纱线相互结合的结合强度,有效提高棉纤维纱2编织而成的稳定性,而且,第一棉合成纱4和第二棉合成纱5均由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加捻而成,其中,蛋白质纤维为牛奶蛋白纤维,利用牛奶蛋白纤维具有柔软性和亲肤性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面料的使用舒适度,并结合棉纤维,能够使面料提供有效的保暖性。参照图3所示,其中,抗菌纤维纱6包括第一抗菌纱7、第二抗菌纱8和除臭纱9,这里,第一抗菌纱7、第二抗菌纱8和除臭纱9相互螺旋缠绕,其编织方式既能够保证抗菌纤维纱6的结构强度,减少出现断纱的现象,而且还能提供有效的抗菌以及除臭作用,除臭纱9采用竹炭纤维,竹炭纤维具有良好的除臭抗菌效果,能够有效净化异味,该第一抗菌纱7和第二抗菌纱8均包括壳聚糖纤维和涤纶纤维,利用壳聚糖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菌特性,对各种真菌、细菌有较好的抗菌防臭效果,而且涤纶纤维具有强度高的特点,该涤纶纤维缠绕于壳聚糖纤维的外侧,能够对壳聚糖纤维提供保护效果。参照图1所示,在棉基层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粘接有亚麻纤维层12,利用亚麻纤维具有抑菌、防污、散热的功能,能够对该面料的外侧提供有效的抑菌和防污效果,减少细菌和污渍渗入至棉基层1内;然后在亚麻纤维层1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粘接有防水层13,其中,防水层13为TPU复合面料,通过防水层13的设置,利用其防水效果能够减少水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棉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棉基层(1),所述棉基层(1)包括棉纤维纱(2)和粘胶纤维(3),所述棉纤维纱(2)包括第一棉合成纱(4)、第二棉合成纱(5)以及抗菌纤维纱(6),所述第一棉合成纱(4)和第二棉合成纱(5)沿着抗菌纤维纱(6)的轴向螺旋缠绕在抗菌纤维纱(6)的外侧,所述抗菌纤维纱(6)包括第一抗菌纱(7)、第二抗菌纱(8)和除臭纱(9),所述第一抗菌纱(7)、第二抗菌纱(8)和除臭纱(9)相互螺旋缠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棉基层(1),所述棉基层(1)包括棉纤维纱(2)和粘胶纤维(3),所述棉纤维纱(2)包括第一棉合成纱(4)、第二棉合成纱(5)以及抗菌纤维纱(6),所述第一棉合成纱(4)和第二棉合成纱(5)沿着抗菌纤维纱(6)的轴向螺旋缠绕在抗菌纤维纱(6)的外侧,所述抗菌纤维纱(6)包括第一抗菌纱(7)、第二抗菌纱(8)和除臭纱(9),所述第一抗菌纱(7)、第二抗菌纱(8)和除臭纱(9)相互螺旋缠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纤维纱(2)与粘胶纤维(3)以一上一下相互编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棉合成纱(4)和第二棉合成纱(5)均由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加捻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安法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晟集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