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带、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1740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3
本申请涉及定影带、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定影带具有: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比厚度方向中央部低的环状的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设于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的外周面上的金属层;以及设于上述金属层的外周面上的弹性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影带、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定影带、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在使用电子照相法的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中,将形成于记录材料上的色调剂图像利用具备定影带的定影装置进行定影,形成图像。例如,WO2011/01322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定影带,其是具有金属制造的圆筒状基体以及在该圆筒状基体的内周面形成的聚酰亚胺树脂层的定影带,其中,该聚酰亚胺树脂层的酰亚胺化率为70~93%”。另外,日本特开2005-121975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定影带,其是具有聚酰亚胺树脂层和金属层经层积而成的带基材的定影带,其中,形成该聚酰亚胺树脂层的聚酰亚胺的酰亚胺化率为95%以上”。另外,日本特开2004-01266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电磁感应放热用定影带,其是具备聚酰亚胺树脂层、形成在其表面且通过电磁感应进行放热的金属层以及形成在最外周面的防粘层的电磁感应放热用定影带,其中,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层含有在脱水环化剂的存在下将聚酰胺酸进行酰亚胺化而成的酰亚胺化物,该酰亚胺化物的酰亚胺化率为95~100%”。另外,日本特开2013-61565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环状带,其是具有至少1层以上的金属层以及设于上述金属层的防粘层的环状带,上述金属层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在应力-应变线图中达到上屈服点之前的应力为343N/mm2以上,该应力-应变线图是如下测定的:依据JISZ2241的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金属材料的试验片按照JISZ2201的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片中的规定,拉伸试验中使用的试验机使用JISB7721的拉伸/压缩试验机-力计测系统的校正/验证方法中规定的试验机”。另外,日本特开2004-7019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带,其是具有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基层、层积在其上的金属层以及层积在其上的由合成树脂形成的被覆层的环状带,其中,上述金属层形成在该带发生弯曲变形时不发生应变的中立轴的附近”。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定影带,与在具有环状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设于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外周面上的金属层以及设于金属层外周面上的弹性层的定影带中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中的厚度方向中央部与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相同的情况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定影带可抑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保存后的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与金属层的剥离。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定影带,其具有: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比厚度方向中央部低的环状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设于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外周面上的金属层;以及设于上述金属层外周面上的弹性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的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为50%以上95%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案,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的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为60%以上90%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案,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的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为60%以上80%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案,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中的上述厚度方向中央部与上述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之差的绝对值为5%以上50%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案,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中的上述厚度方向中央部与上述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之差的绝对值为10%以上40%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7方案,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中的上述厚度方向中央部与上述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之差的绝对值为20%以上40%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8方案,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为包含芳香族聚酰亚胺树脂的基材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9方案,上述芳香族聚酰亚胺树脂为具有下述通式(PI1)所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酰亚胺树脂。(PI1)(通式中,RP1表示苯基或联苯基,RP2表示2价芳香族基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0方案,上述金属层具有:设于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的外周面上的基底金属层;设于上述基底金属层的外周面上的金属放热层;以及设于上述金属放热层的外周面上的金属保护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1方案,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具有:上述定影带;对上述定影带的外周面进行加压的加压部件;以及使上述定影带的金属层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电磁感应而放热的电磁感应装置,将在表面形成有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用上述定影带和上述加压部件夹持,将上述色调剂图像定影至上述记录介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2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图像保持体;充电装置,对上述图像保持体表面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在经充电的上述图像保持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将形成在上述图像保持体表面的静电潜像利用色调剂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图像;转印装置,将在上述图像保持体表面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以及上述定影装置,使上述色调剂图像定影至上述记录介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第1、8、9或10方案,提供一种定影带,与在具有环状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设于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外周面上的金属层以及设于金属层外周面上的弹性层的定影带中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的厚度方向中央部与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相同的情况相比,该方案的定影带可抑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保存后的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与金属层的剥离。根据上述第2方案,提供一种定影带,与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的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小于50%或大于95%的情况相比,该方案的定影带可抑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保存后的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与金属层的剥离。根据上述第3或4的方案,提供一种定影带,与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的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小于60%或大于90%的情况相比,该方案的定影带可抑制金属层的破裂。根据上述第5方案,提供一种定影带,与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中的厚度方向中央部与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之差的绝对值小于5%或大于50%的情况相比,该方案的定影带可抑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保存后的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与金属层的剥离。根据上述第6或7方案,提供一种定影带,与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中的厚度方向中央部与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之差的绝对值小于10%或大于40%的情况相比,该方案的定影带可抑制金属层的破裂。根据上述第11或12方案,提供具备下述定影带的定影装置或者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具有环状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设于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外周面上的金属层以及设于金属层外周面上的弹性层的定影带并且定影带中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的厚度方向中央部与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相同的情况相比,该方案所具备的定影带可抑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保存后的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与金属层的剥离。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带的一例中的层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一例的示意性构成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示意性构成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定影带]本实施方式的定影带具有: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比厚度方向中央部低的环状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设于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外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影带,其中,该定影带具有:/n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比厚度方向中央部低的环状的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n设于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的外周面上的金属层;以及/n设于上述金属层的外周面上的弹性层。/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01 JP 2019-1998321.一种定影带,其中,该定影带具有:
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比厚度方向中央部低的环状的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
设于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的外周面上的金属层;以及
设于上述金属层的外周面上的弹性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带,其中,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的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为50%以上95%以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带,其中,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的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为60%以上90%以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带,其中,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的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为60%以上80%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带,其中,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中的上述厚度方向中央部与上述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之差的绝对值为5%以上50%以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带,其中,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中的上述厚度方向中央部与上述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之差的绝对值为10%以上40%以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带,其中,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中的上述厚度方向中央部与上述外周面的酰亚胺化率之差的绝对值为20%以上40%以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带,其中,上述聚酰亚胺树脂基材层为包含芳香族聚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川亮平稻垣智丈关口良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