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电压监控电路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162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流电压监控电路,通过将交流相电压或线电压转为直流电压,再经过分压模块控制开关模块的导通或断开,进而控制继电器开关的导通或断开,实现了对待测线缆交流电压的监测。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流电压监控电路无需提供额外电源,因此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另外通过直流电压信号控制开关模块的通断进而来控制继电器的通断,使得继电器的导通电压较为稳定,提高了控制精度;且采用直流电压驱动继电器,具有功耗低的特点,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电压监控电路及设备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力系统监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交流电压监控电路及设备。
技术介绍
在电力监控设备中,经常需要监视母线电压或者相间电压来实现实时监视和告警功能。目前有两种监控方式,第一种是通过由电压互感器、ADC采样和CPU构成的系统来监视母线电压或相间电压,这种方法虽然精度和适应性高,但成本较高,且需要外部电源主动电源给监控系统系统供电。第二种是母线电压或者相间电压直接通过大功率电阻分压限流的方式来驱动交流继电器,实现对电压的监视,这种方法虽然不需要再额外配置主动电源给系统供电,但由于继电器动作电压的阈值范围较大,导致监视告警的精度较差,而且交流继电器发热大、功耗高,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流电压监控电路及设备,具有功耗低、精度高的特点,且其能够准确对线缆的交流电压进行检测,且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实现。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流电压监控电路,包括:信号转换模块、分压模块、开关模块以及继电器;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待测线缆电连接;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用于将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直流电压信号;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连接。可选的,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以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待测线缆的i相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待测线缆的j相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其中,i为A、B或C,j为N;或者,i为A、B或C,j为A、B或C,i≠j。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负极输出端。可选的,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正极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负极输出端电连接。可选的,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三二极管和光耦;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光耦原边的正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光耦原边的负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光耦副边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的正极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光耦副边的电源端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正极输出端电连接。可选的,所述交流电压监控电路开关模块还包括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光耦原边的负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光耦原边的正极输入端电连接。可选的,所述交流电压监控电路还包括指示模块;所述指示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继电器电连接。可选的,所述交流电压监控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串联连接于所述光耦副边的电源端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正极输出端之间。可选的,所述交流电压监控电路还包括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负极输出端和所述继电器的负极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光耦副边的输出端和所述继电器的正极控制端电连接。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流电压监控设备,包括上述的交流电压监控电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交流电压监控电路,通过信号转换模块将采集的交流电压信号转为直流电压,再经过分压模块控制开关模块的导通或断开,进而控制继电器的导通或断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流电压监控电路无需提供额外电源,因此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另外通过稳定的直流电压信号控制开关模块的通断进而控制继电器的通断,使得继电器的导通电压较为稳定,提高了控制精度,且采用直流电压驱动继电器,具有功耗低的特点,易于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电压监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交流电压监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交流电压监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流电压监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交流电压监控电路包括:信号转换模块100、分压模块200、开关模块300以及继电器400;信号转换模块100的输入端与待测线缆电连接;信号转换模块100用于将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直流电压信号;信号转换模块100的输出端与分压模块200的输入端电连接;分压模块200的输出端与开关模块300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模块300的输出端与继电器400的控制端连接。具体的,继电器400可以包括常开开关或常闭开关,为了便于理解,以下以继电器400采用常闭开关进行说明。信号转换模块100与待测线缆电连接,采集待测线缆的交流电压信号并将该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直流电压信号,其中交流电压信号可以是相电压或线电压。信号转换模块100将从待测线缆采集的交流电压信号转换成直流电压信号后,将该直流电压信号经过分压模块200分压处理并输出至开关模块300,当该直流电压信号大于开关模块300的导通阈值时,开关模块300导通,从而控制继电器的常闭开关断开。而当该直流电压信号过低时,开关模块300处于断开状态,从而继电器400的常闭开关不动作,处于闭合状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流电压监控电路,通过将交流相电压或线电压转为直流电压,再经过分压模块控制开关模块的导通或断开,进而控制继电器开关的导通或断开,实现了对待测线缆交流电压的监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流电压监控电路无需提供额外电源,因此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另外通过直流电压信号控制开关模块的通断进而来控制继电器的通断,使得继电器的导通电压较为稳定,提高了控制精度;且采用直流电压驱动继电器,具有功耗低的特点,易于实现。可选的,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交流电压监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信号转换模块100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阻R1以及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待测线缆的i相端电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待测线缆的j相端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电连接;其中,i为A、B或C,j为N;或者,i为A、B或C,j为A、B或C,且i≠j。示例性的,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为信号转换模块100的正极输出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为信号转换模块100的负极输出端,第一电阻R1的阻值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流电压监控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转换模块、分压模块、开关模块以及继电器;/n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待测线缆电连接;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用于将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直流电压信号;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电压监控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转换模块、分压模块、开关模块以及继电器;
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待测线缆电连接;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用于将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直流电压信号;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电压监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以及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待测线缆的i相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待测线缆的j相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
其中,i为A、B或C,j为N;或者,i为A、B或C,j为A、B或C,i≠j。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电压监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负极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电压监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正极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负极输出端电连接。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伟泉张宏波陆征军卢臻申海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思源弘瑞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