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灸疗用材料的质量测定和鉴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156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灸疗用材料的质量测定和鉴别方法,属于中医药和大健康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热失重分析仪(TG)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或同步热分析仪(TG/DSC)检测灸材的热失重指标及反应放热性能,根据失重率、失重速率、燃烧持续时间、热流、燃烧释放热量、燃烧不同阶段放热比例等指标来量化鉴定和评价灸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直观,可直接反应灸材热疗的本质特征,能比较准确地鉴别艾叶(绒),解决了灸材鉴别的短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灸疗用材料的质量测定和鉴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和大健康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灸疗用材料的质量测定和鉴别方法。
技术介绍
艾灸疗法是最具特色的中医基本疗法之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是传统中医药的瑰宝。艾灸主要以艾条或灸绒为施灸材料,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或病变部位,通过热、光的温热刺激效应来防治疾病,在预防保健及慢性病、疑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艾叶来源于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其加工的艾绒是中医历代医家临床实践优选的最佳施灸材料,主要原因是艾的易得性、易燃性、燃烧时的稳定性。中医认为艾灸的临床效果和灸材的质量优劣直接相关,且历来有“七年之病,用三年之艾”的说法。有关艾叶质量的记载,宋以前有关艾叶品质、产地的信息记载甚少,梁代有“捣叶以灸百病”的记载,及至宋代也有“揉团之”、“干捣取白”,明代有“制熟艾法”与宋代极为相似,古人用艾多用陈久者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提到:“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近现代以来,灸材领域普遍认为湖北蕲春生产的艾叶质量最佳。艾叶内服使用时,通常把黄酮类和绿原酸类成分作为质控的标准;而作为灸材使用时,还没有统一的、有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有研究人员检测了艾条燃烧时中心和周围的温度,发现中心温度比周边温度高400℃~500℃,这种方法无法反映灸材的质量。也有研究人员检测了艾绒在氧弹仪中燃烧时的放热量,发现不同产地的艾叶放热量不一样,这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灸材的质量,但由于测试是在高压、密闭条件下进行、与艾绒的实际应用场所有很大差异,且单一的放热量指标也无法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价灸材质量。随着艾叶市场规模和需求的不断扩增,优质道地的艾叶制品面临着有效资源供给不足和供不应求的局面,时有发现参假的类似品或混淆品,更有甚者使用玉米茎、过期茵陈、冬葵叶、劣质棉花、木炭粉等伪品原料混入艾叶,加工成灸绒制品销售使用。艾叶及其灸绒制品的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制约了灸法临床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进展。目前鉴别灸材艾绒的方法有限,主要以肉眼或显微镜观察艾绒颜色、形态,闻气味等为主,很容易产生偏差,无法准确进行判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灸疗用材料的质量测定和鉴别方法,该方法采用热失重分析仪(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或同步热分析仪(TG/DSC)检测灸材的热失重指标及反应放热性能,根据失重率、失重速率、燃烧持续时间、热流、燃烧释放热量、燃烧不同阶段放热比例等指标来量化鉴定和评价灸材,解决了灸材鉴别的短板,实验证明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直观,可直接反应灸材热疗的本质特征,能比较准确地鉴别艾叶(绒)。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灸疗用材料的质量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热失重分析仪(TG)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或同步热分析仪(TG/DSC)检测灸材的热失重指标及反应放热性能。上述的质量测定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热失重分析仪(TG)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简称差热分析仪)和/或同步热分析仪(TG/DSC),在程序升温、有氧气氛下对灸材进行加热,得到样品的热失重(TG)曲线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2)对TG曲线进行微分,得到DTG曲线;根据所述DTG曲线峰谷、峰顶的位置,确定样品的热降解区间、各区间的失重率、最大失重速率、着火温度Ti、燃尽温度Tb,计算不同区间最大失重速率比值和燃烧持续时间;(3)从DSC曲线分析热降解过程中的放热持续时间、各区间的最大热流;(4)对DSC曲线进行积分,分析热降解过程的放热区间、总放热量及燃烧不同阶段放热量和比例。上述的质量测定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灸材为粉碎后的灸材。所述灸材的材料为本领域常用的灸疗用材料,如艾叶、茵陈、野艾蒿、五月艾、朝鲜艾和宽叶山蒿植物中的至少一种的叶片,或经干燥、捣绒加工后制成的绒状物质或粉状物质,或其进一步与淀粉等原料混合加工后的附属产物。具体的,所述灸材为艾叶(指的是商品)、艾绒或艾条;所述艾叶具体可为艾叶(科属名)、野艾蒿、五月艾、朝鲜艾和宽叶山蒿植物中的至少一种的叶片;所述艾绒和艾条具体可为由艾叶、野艾蒿、五月艾、朝鲜艾和宽叶山蒿植物中的至少一种的叶片制成。上述的质量测定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程序升温的条件为:温度范围为室温~温度a,所述温度a为700~950℃,升温速率为5~30℃/min;具体的,所述温度a为800~900℃,800℃或900℃;所述升温速率为5-20℃/min、5℃/min、10℃/min或20℃/min;所述有氧气氛为空气气氛或纯氧气气氛,气体流速为10~100mL/min。具体的,所述气体流速为20mL/min、60mL/min或100mL/min。上述的质量测定方法中,所述着火温度Ti采用切线法确定,即过所述DTG曲线峰值点作垂线与TG曲线交于一点,过该点作TG曲线的切线,该切线与TG曲线上挥发分开始失重时的水平线交于一点,该点所对应的横坐标即为着火温度Ti;所述燃尽温度Tb为所述DTG曲线上失重后期失重率为1.0wt%时对应的横坐标温度,或者为达到总失重率98wt%时对应的横坐标温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灸疗用材料的鉴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上述灸疗用材料的质量测定方法对灸材进行测定,得到所述灸材的热降解区间、各区间的失重率、着火温度Ti、燃尽温度Tb、燃烧持续时间、热降解过程中的放热持续时间、热降解过程的放热区间、总放热量及燃烧不同阶段放热量和比例;(2)根据步骤(1)中得到的指标鉴别灸材。上述的鉴别方法中,具有下述指标的灸材为艾叶、艾绒和/或艾条:1)热降解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或三个阶段;所述热降解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时,第一阶段温度为室温~温度1,为水分蒸发和挥发分失去阶段,所述温度1为130~180℃;具体可为160℃、124℃、136℃、163℃、177℃或130℃;第二阶段温度为温度1~温度2;为氧化分解燃烧阶段,所述温度2为340~390℃;具体可为363℃、345℃、368℃、367℃、387℃或365℃;第三阶段温度为温度2~温度3,为炭化燃烧阶段,所述温度3为410~440℃;具体可为426℃、419℃、434℃、415℃或424℃;第四阶段为温度3~温度a,为燃尽阶段;所述热降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时,第一阶段温度为室温~温度1,为水分蒸发和挥发分失去阶段,所述温度1为130~180℃;第二阶段温度为温度1~温度2;为氧化分解燃烧阶段,所述温度2为340~390℃;第三阶段为温度2~温度a,为炭化燃烧和燃尽阶段;具体的,所述热降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时,第一阶段温度为室温~141℃,为水分蒸发和挥发分失去阶段;第二阶段温度为141~361℃;为氧化分解燃烧阶段;第三阶段为361~900℃,为炭化燃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灸疗用材料的质量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热失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或同步热分析仪检测灸材的热失重指标及反应放热性能。/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804 CN 20201077572491.一种灸疗用材料的质量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热失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或同步热分析仪检测灸材的热失重指标及反应放热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热失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或同步热分析仪,在程序升温、有氧气氛下对灸材进行加热,得到样品的热失重TG曲线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
(2)对TG曲线进行微分,得到DTG曲线;根据所述DTG曲线峰谷、峰顶的位置,确定样品的热降解区间、各区间的失重率、最大失重速率、着火温度Ti、燃尽温度Tb,计算不同区间最大失重速率比值和燃烧持续时间;
(3)从DSC曲线分析热降解过程中的放热持续时间、各区间的最大热流;
(4)对DSC曲线进行积分,分析热降解过程的放热区间、总放热量及燃烧不同阶段放热量和比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质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灸材为粉碎后的灸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质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程序升温的条件为:温度范围为室温~温度a,所述温度a为700~950℃,升温速率为5~30℃/min;
所述有氧气氛为空气气氛或纯氧气气氛,气体流速为10~100mL/min。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质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着火温度Ti采用切线法确定,即过所述DTG曲线峰值点作垂线与TG曲线交于一点,过该点作TG曲线的切线,该切线与TG曲线上挥发分开始失重时的水平线交于一点,该点所对应的横坐标即为着火温度Ti;
所述燃尽温度Tb为所述DTG曲线上失重后期失重率为1.0wt%时对应的横坐标温度,或者为达到总失重率98wt%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元康利平黄璐琦黄显章刘大会郭兰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