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鼎瑞专利>正文

扣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120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扣接结构,包括头部、杆体及组接体;所述头部具有侧向的设置部以及直向的穿置部;所述杆体具有侧向的组设部及扣体;所述杆体穿设于所述头部的穿置部,且使所述组设部与所述设置部对应,所述组接体穿设于所述组设部与所述设置部,用以组合所述头部与所述杆体;另外,还可于所述头部活动组合身部。由此,可于结合至少两物体时,由所述头部进行操作,并带动杆体的扣部,使所述扣部穿过第一物体后扣接于第二物体,当卸除时反向移动头部,使扣部由第二物体移开,进而让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加以脱离,而达到快速结合以及易于卸除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扣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扣接结构,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可作为至少两个物体的扣接使用,而达到快速结合以及易于卸除的扣接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用以结合两个物体时,通常以螺丝锁入的方式,将两个物体以不易分离的方式加以固定,借以确保所述两个物体间的稳固结合,而不易发生彼此分离的情形。以上述惯用的固定方式而言,虽可将两个物体以不易分离的方式固定结合,但除造成有不易组装的情况外,还会因螺丝的固定结合方式,而使两个物体造成有不易拆卸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扣接结构,可于结合至少两物体时,由所述头部进行操作,并带动杆体的扣部,使所述扣部穿过第一物体后扣接于第二物体,当卸除时反向移动头部,使扣部由第二物体移开,进而让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加以脱离,而达到快速结合以及易于卸除的功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扣接结构,其包括:具有穿置部及设置部的头部;具有扣部及组设部的杆体,所述杆体穿设于所述头部的穿置部,且使所述组设部与所述设置部对应;以及穿设于所述组设部与所述设置部的组接体。通過上述结构,可于结合至少两物体时,由所述头部进行操作,并带动杆体的扣部,使所述扣部穿过第一物体后扣接于第二物体,当卸除时反向移动头部,使扣部由第二物体移开,进而让第一物体与第二物体加以脱离,而达到快速结合以及易于卸除的功效。可选地,所述头部为圆型、握柄型、水滴型、翼型、多边型、阶层型或喇叭型。可选地,所述头部的穿置部为直向设置、横向设置或侧向设置的穿孔或槽部。>可选地,所述头部的设置部或杆体的组设部为侧向设置、直向设置或横向设置的穿孔或槽部。可选地,所述头部的设置部或杆体的组设部为侧向设置的穿孔。可选地,所述头部的设置部具有槽部,用以存置组接体的止挡部或扩接部。可选地,所述杆体的顶面具有施力部,用以使工具进行操作。可选地,所述杆体的扣部为柱体、螺纹体、外扣体或内扣体。可选地,所述杆体的扣部用以穿过第一物体后扣接于第二物体。可选地,所述组接体可为杆体、扣体、弹性体或扩接体。可选地,所述组接体具有止挡部或扩接部。可选地,所述扣接结构还包括活动组合或固定组合的弹性组件。可选地,所述扣接结构还包括活动组合的身部。可选地,所述身部具有组接部,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或与所述第一物体一体成型。可选地,所述组接部的外径大于、小于或等于所述头部的外径。可选地,所述组接部以铆接、扩接、焊接、锁接、粘接或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物体组合。可选地,所述头部或所述身部具有挡止部,用以相互挡止组接,或与所述杆体相互挡止组接。可选地,还具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头部,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或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另一端抵顶于所述杆体或所述扣部。可选地,所述身部具有内螺纹,所述扣部为外螺纹,可通过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用以带动所述头部的挡止部扣入身部的挡止部。可选地,所述扣接结构可置放于载体。可选地,所述载体具有盖体。可选地,所述头部还包括组接手把部,或操作部。可选地,所述杆体先穿出所述身部的内孔,使所述组设部穿出所述身部,且于所述组设部套入所述头部后,再以所述组接体穿设所述组设部进行组接,使所述杆体与所述身部活动组合。可选地,所述头部或所述身部具有肩部空间,所述肩部空间可存置弹性组件。可选地,所述杆体具有宽度大于、等于或小于所述扣部的挡抵部,所述挡抵部可挡抵于所述身部的内孔,使所述杆体与所述身部活动组合。可选地,所述身部具有受压部,所述受压部可受施压或抵顶,使所述身部的组接部施压于第一物体,以使所述第一物体的材料进入或流入所述组接部的存料空间,让所述身部组接于所述第一物体。可选地,所述身部的硬度高于所述第一物体。可选地,所述身部具有受压部,所述受压部可受施压或抵顶,使所述身部的组接部被外力施压扩接组合于第一物体。可选地,所述扣接结构置放于载体,且以工具将所述扣体结构于所述载体取出,并经比对装置比对后,将所述扣接结构准却放置于第一物体进行组接。可选地,所述头部或所述扣接结构的身部具有可焊表面,所述头部或所述身部的可焊表面可焊接于所述第一物体的可焊表面。可选地,所述身部与所述第一物体之间具有焊锡部,所述焊锡部可于加热后转为液态,并经冷却后使所述焊锡部固化,而使所述身部与所述第一物体相互组接。可选地,所述工具为真空吸取器或夹具,所述第一物体为PCB板、金属板或塑料板。可选地,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挡抵于所述头部另一端挡抵于所述身部,或所述扭簧的一端挡抵于所述身部,另一端挡抵于所述杆体,以使所述头部或所述杆体可因所述扭簧的弹力而往复旋动。可选地,所述受压部位于所述头部、所述杆体或所述组接体的侧缘,且所述受压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头部、所述杆体或所述组接体。可选地,所述头部以所述组接体为轴心旋动,以带动所述杆体运动而产生所述受压部的受压空间。可选地,所述头部以所述组接体为轴心旋动,以带动所述杆体运动。可选地,所述头部具有挡抵部,所述身部具有对应挡抵部,所述挡抵部与所述对应挡抵部彼此挡抵限位,以限制所述头部的旋动或侧向活动。可选地,所述挡抵部或所述对应挡抵部为凸部、凹部、阶部、斜面部、曲面部、弧面部或平面部。可选地,所述身部具有受压部,所述受压部可受施压或抵顶,用以让所述身部组接于所述第一物体。可选地,所述杆体具有挡抵部,所述身部具有对应挡抵部,所述挡抵部与所述对应挡抵部彼此挡抵限位,以限制所述头部的旋动或侧向活动。可选地,所述挡抵部为四边型或多边型,所述对应挡抵部为四边型或多边型;或所述挡抵部为挡扺凸体,所述对应挡抵部为对应挡抵凹体;或所述挡抵部为挡扺凹体,所述对应挡抵部为对应挡抵凸体。可选地,所述头部具有工具操控部,所述工具操控部由所述杆体与所述组接体所构成。可选地,还包括工具,所述工具可对应所述工具操控部,用以操控所述扣接结构。可选地,所述工具为真空吸取装置,所述头部为位于所述杆体上方构成气密的结构,以用以使用真空吸取装置吸取所述扣接结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需求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及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扣接结构的收纳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结构包括:/n头部,具有穿置部及设置部;/n杆体,具有扣部及组设部,所述杆体穿设于所述头部的穿置部,且使所述组设部与所述设置部对应;以及/n组接体,穿设于所述组设部与所述设置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06 TW 1081403221.一种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结构包括:
头部,具有穿置部及设置部;
杆体,具有扣部及组设部,所述杆体穿设于所述头部的穿置部,且使所述组设部与所述设置部对应;以及
组接体,穿设于所述组设部与所述设置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设置部具有槽部,用以存置组接体的止挡部或扩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穿置部为直向设置、横向设置或侧向设置的穿孔或槽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设置部或杆体的组设部为侧向设置、直向设置或横向设置的穿孔或槽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结构还包括活动组合的身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具有组接部,用以组合于第一物体或与所述第一物体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接部以铆接、扩接、焊接、锁接、粘接或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物体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或所述身部具有挡止部,用以相互挡止组接,或与所述杆体相互挡止组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头部,另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或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身部,另一端抵顶于所述杆体或所述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先穿出所述身部的内孔,使所述组设部穿出所述身部,且于所述组设部套入所述头部后,再以所述组接体穿设所述组设部进行组接,使所述杆体与所述身部活动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具有受压部,所述受压部可受施压或抵顶,用以使所述身部的组接部施压或抵顶于第一物体,以使所述第一物体的材料进入或流入所述组接部的存料空间,用以让所述身部组接于所述第一物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的硬度高于所述第一物体。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具有受压部,所述受压部可受施压或抵顶,用以使所述身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鼎瑞
申请(专利权)人:王鼎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