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类肠膜魏斯氏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0859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类肠膜魏斯氏菌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的一株类肠膜魏斯氏菌,该菌株为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保藏名称为类肠膜魏斯氏菌LL2018353;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19年10月21日;保藏编号:CGMCC NO.18710。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专利技术抑菌和产酸性强,能低温(4摄氏度)长期保存,并能够降低猪的腹泻率和便秘率的类肠膜魏斯氏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类肠膜魏斯氏菌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尤其涉及一株类肠膜魏斯氏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乳酸菌是近年来推广的饲用微生物添加剂之一。其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有机酸等物质。研究资料表明,乳酸菌能促进动物生长,调节肠道pH,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消化率和生物效价、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目前市场上的乳酸菌多数为厌氧生长,且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实际市场的需求。类肠膜魏斯氏菌是今年来发现的一种乳酸菌,主要存在于泡菜中,应用于泡菜等的发酵,而未见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报道。当我国畜禽养殖过程中,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在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报酬,降低发病率以及提高生产性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继而被广泛应用于动物饲养中。但是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易造成动物肠道菌群失衡,抑制免疫反应,造成生物产品中抗生素的残留,动物排泄物污染环境等问题,土壤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反应;类肠膜魏斯氏菌具有良好的产酸和抑菌特性,具有抑制病原菌促进生长的特性,可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替代部分抗生素。目前,缺乏一株抑菌和产酸性强的类肠膜魏斯氏菌及其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株抑菌和产酸性强的类肠膜魏斯氏菌及其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一株类肠膜魏斯氏菌,该菌株为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paramesenteroides;保藏名称为类肠膜魏斯氏菌LL2018353;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19年10月21日;保藏编号:CGMCCNO.18710。进一步地,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的16SrDNA基因序列为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进一步地,在MRS琼脂培养基中,经过35℃,72h有氧培养后,菌落呈乳白色、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中间凸起,无色素沉着,容易挑起,无丝,有乳酸的香味,无刺鼻酸味;革兰氏染色为阳性,菌体为杆状,单个或者两两呈现,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0~3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制备的类肠膜魏斯氏菌菌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菌剂,其活性成分为如下(a)(b)(c)中的至少一种:(a)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的发酵培养物;(b)所得类肠膜魏斯氏菌细胞的超声裂解上清;(c)所得类肠膜魏斯氏菌细胞的超声裂解沉淀。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菌种制备:MRS液体培养基中接种,35~38℃培养16~24h,5000~8000rpm离心获得菌体。(2)将菌体进行冷冻干燥。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所述MRS琼脂培养基培养液为:蛋白胨10.0g;牛肉膏5.0g;酵母粉4.0g;葡萄糖20.0g;磷酸氢二钾2.0g;柠檬酸三铵2.0g;醋酸钠5.0g;硫酸镁0.2g;硫酸锰0.05g;吐温801.0mL;水1L。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制剂中菌体的有效活菌数为1010~1011CFU/g。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制剂的菌种保存环境为4℃液体保存,pH3.4,时长75d,活菌数为105~106CFU/mL。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或类肠膜魏斯氏菌菌剂在添加于饲料、水、治疗用药和保健类药剂的应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抑菌和产酸性强,能低温(4摄氏度)长期保存,并能够降低猪的腹泻率和便秘率的类肠膜魏斯氏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类肠膜魏斯氏菌有显著的抑菌效果,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K88的生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类肠膜魏斯氏菌能快速生长,降低pH,耐受低温,耐酸,并可长期液体保存。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可耐低温,耐酸,4℃液体保存,pH为3.4,保存75d,活菌数为105~106CFU/mL。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paramesenteroides)从健康迪庆藏猪体内分离的类肠膜魏斯氏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等鉴定其为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paramesenteroides),该菌生长速度快,产酸效率高,对大肠杆菌K8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2)本专利技术体外实验表明,其对大肠杆菌K8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有抑制作用。(3)本专利技术动物实验表明,采用0.1%添加量到迪庆藏猪中,能降低粪便中粗蛋白和铵态氮的含量,降低猪的腹泻率和便秘率,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类肠膜魏斯氏菌后,能显著提高与肠道炎症等疾病负相关的菌群(理研氏菌科RC9肠群、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瘤胃菌科UCG-005、Lachnospiraceae_XPB1014_group和unclassified_f__Lachn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4)本专利技术动物实验表明,采用0.1%添加量到迪庆藏猪中,可显著增加N-(1-Deoxy-1-fructosyl)glycine和N-(1-Deoxy-1-fructosyl)proline等与产品中的风味相关的重要的活性风味前体物质,增加Dopaquinone等与黑色素形成相关的黑色素前体物质,可显著增加与风味形成、黑色素相关物质的合成相关的生物标记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800×显微镜检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353的菌落形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OTU水平的韦恩图分析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种水平的韦恩图分析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目的,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一株类肠膜魏斯氏菌,该菌株为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paramesenteroides;保藏名称为类肠膜魏斯氏菌LL2018353;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19年10月21日;保藏编号:CGMCCNO.18710。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的16SrDNA基因序列为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在MRS琼脂培养基中,经过35℃,72h有氧培养后,菌落呈乳白色、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中间凸起,无色素沉着,容易挑起,无丝,有乳酸的香味,无刺鼻酸味;革兰氏染色为阳性,菌体为杆状,单个或者两两呈现,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制备的类肠膜魏斯氏菌菌剂。其活性成分为如下(a)(b)(c)中的至少一种:(a)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的发酵培养物;(b)所得类肠膜魏斯氏菌细胞的超声裂解上清;(c)所得类肠膜魏斯氏菌细胞的超声裂解沉淀。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株类肠膜魏斯氏菌,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为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paramesenteroides;保藏名称为类肠膜魏斯氏菌LL2018353;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19年10月21日;保藏编号:CGMCC NO.187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类肠膜魏斯氏菌,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为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paramesenteroides;保藏名称为类肠膜魏斯氏菌LL2018353;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19年10月21日;保藏编号:CGMCCNO.187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的16SrDNA基因序列为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其特征在于:在MRS琼脂培养基中,经过35℃,72h有氧培养后,菌落呈乳白色、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中间凸起,无色素沉着,容易挑起,无丝,有乳酸的香味,无刺鼻酸味;革兰氏染色为阳性,菌体为杆状,单个或者两两呈现,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0~38℃。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制备的类肠膜魏斯氏菌菌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菌剂,其活性成分为如下(a)(b)(c)中的至少一种:
(a)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肠膜魏斯氏菌的发酵培养物;
(b)权利要求1所得类肠膜魏斯氏菌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韶娜赵彦光赵智勇张斌相德才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