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水明专利>正文

一种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077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性沥青,包括以下原料:基质沥青、SBS改性剂、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废胎胶粉、聚合物凝胶、改性木粉、改性滑石粉、木糖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硬脂酰胺、紫外吸收剂、交联剂、稳定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加入质沥青、SBS改性剂、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废胎胶粉等复配,极大地提高了改性沥青的力学性能,通过加入改性木粉,通过偶联剂和三聚氰胺对木粉改性,三聚氰胺具有一个环状结构,六个活性基团,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提高了木粉的力学性能,通过加入聚合物凝胶,通过加入改性滑石粉和木糖醇,二者协同增效,极大地提高了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沥青
,具体是一种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多会以液体或半固体的石油形态存在,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改性沥青的使用是十分广泛的,尤其是用于路面的铺设,但是,伴随着在不同地理环境、温度等条件下的广泛应用,现有的改性沥青存在无法兼顾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的缺陷,影响沥青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性沥青,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基质沥青60~80份、SBS改性剂14~20份、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20份、废胎胶粉20~30份、聚合物凝胶12~16份、改性木粉8~12份、改性滑石粉10~16份、木糖醇6~1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8份、硬脂酰胺5~9份、紫外吸收剂2~6份、交联剂1~5份、稳定剂1~3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交联剂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紫外吸收剂为2、4-二羟基二苯甲酮和受阻胺,所述受阻胺和2、4-二羟基二苯甲酮的质量比值为2~5:1~2。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稳定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和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重量比2~3:1~2的混合物。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聚合物凝胶由乙烯基乙酸、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羟乙基丙烯酸盐、乙酸乙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制成。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改性木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硅烷偶联剂KH-550与硅烷偶联剂KH-560按质量比1~3:3~4混合,然后采用6~10倍重量的乙醇进行稀释,放置24~36小时,得醇解后的复合偶联剂,备用;将醇解后的复合偶联剂、木粉、三聚氰胺一起置于高低速混合机中,加热升温至100℃,乙醇发挥后,得改性木粉,复合偶联剂、木粉、三聚氰胺的质量比为2~3:5~7:1。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改性滑石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细度为1500~2000目的滑石粉投入到单螺杆挤压膨化机中,加入六偏磷酸钠和表面改性剂,所述六偏磷酸钠的用量为滑石粉重量的0.6~1%,设置螺杆转速为200~400r/min,膨化温度为120~140℃,挤压处理10~20min,得到表面改性的滑石粉;将得到的表面改性滑石粉投入到反应釜中,加水搅拌形成分散液,加入0.2~0.4倍重量的木质素和0.4~0.6倍重量的聚乙二醇混合搅拌,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在80~100℃搅拌反应40~60min,得到改性滑石粉,改性后的滑石粉形成大分子网络状结构,提高滑石粉的柔韧性和强度,进一步提高沥青的力学性能。在一种可选方案中: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基质沥青65~75份、SBS改性剂15~19份、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2~18份、废胎胶粉22~28份、聚合物凝胶13~15份、改性木粉9~11份、改性滑石粉12~14份、木糖醇7~9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7份、硬脂酰胺6~8份、紫外吸收剂3~5份、交联剂2~4份、稳定剂1.5~2.5份。在一种可选方案中: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基质沥青70份、SBS改性剂17份、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5份、废胎胶粉25份、聚合物凝胶14份、改性木粉10份、改性滑石粉13份、木糖醇8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6份、硬脂酰胺7份、紫外吸收剂4份、交联剂3份、稳定剂2份。上述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按配比称取各原料;2)取SBS改性剂、聚合物凝胶、改性木粉、改性滑石粉、木糖醇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3)取基质沥青、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废胎胶粉,加入至反应釜内,升温至180-200℃,然后投入混合物A,在2000rpm的条件下搅拌处理50-60min,获得混合物B;4)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硬脂酰胺、紫外吸收剂、交联剂、稳定剂混合,并在2600rpm的条件下搅拌处理20-30min,获得混合物C;5)将混合物B和混合物C搅拌混合均匀,并在120-140℃,1200-1600rpm的条件下搅拌处理10-20min,即得所需改性沥青。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入质沥青、SBS改性剂、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废胎胶粉等复配,极大地提高了改性沥青的力学性能,通过加入改性木粉,通过偶联剂和三聚氰胺对木粉改性,三聚氰胺具有一个环状结构,六个活性基团,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提高了木粉的力学性能,通过加入聚合物凝胶,通过聚合反应形成柔性三维聚合物网状结构,穿插、包覆在各组分结构和表面中,使各组分能够紧密结合,通过加入改性滑石粉和木糖醇,二者协同增效,极大地提高了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会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述,本专利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实施例1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基质沥青60份、SBS改性剂14份、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份、废胎胶粉20份、聚合物凝胶12份、改性木粉8份、改性滑石粉10份、木糖醇6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份、硬脂酰胺5份、紫外吸收剂2份、交联剂1份、稳定剂1份,取SBS改性剂、聚合物凝胶、改性木粉、改性滑石粉、木糖醇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A;取基质沥青、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废胎胶粉,加入至反应釜内,升温至180℃,然后投入混合物A,在2000rpm的条件下搅拌处理50min,获得混合物B;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硬脂酰胺、紫外吸收剂、交联剂、稳定剂混合,并在2600rpm的条件下搅拌处理20min,获得混合物C;将混合物B和混合物C搅拌混合均匀,并在120℃,1200rpm的条件下搅拌处理10min,即得所需改性沥青。其中,所述交联剂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所述紫外吸收剂为2、4-二羟基二苯甲酮和受阻胺,所述受阻胺和2、4-二羟基二苯甲酮的质量比值为2:1。所述稳定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和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重量比2:1的混合物。所述聚合物凝胶由乙烯基乙酸、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羟乙基丙烯酸盐、乙酸乙烯酯等比混合制成。所述改性木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硅烷偶联剂KH-550与硅烷偶联剂KH-560按质量比1:3混合,然后采用6倍重量的乙醇进行稀释,放置24小时,得醇解后的复合偶联剂,备用;将醇解后的复合偶联剂、木粉、三聚氰胺一起置于高低速混合机中,加热升温至100℃,乙醇发挥后,得改性木粉,复合偶联剂、木粉、三聚氰胺的质量比为2:5:1。所述改性滑石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细度为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基质沥青60~80份、SBS改性剂14~20份、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20份、废胎胶粉20~30份、聚合物凝胶12~16份、改性木粉8~12份、改性滑石粉10~16份、木糖醇6~1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8份、硬脂酰胺5~9份、紫外吸收剂2~6份、交联剂1~5份、稳定剂1~3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基质沥青60~80份、SBS改性剂14~20份、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0~20份、废胎胶粉20~30份、聚合物凝胶12~16份、改性木粉8~12份、改性滑石粉10~16份、木糖醇6~1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8份、硬脂酰胺5~9份、紫外吸收剂2~6份、交联剂1~5份、稳定剂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吸收剂为2、4-二羟基二苯甲酮和受阻胺,所述受阻胺和2、4-二羟基二苯甲酮的质量比值为2~5: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和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重量比2~3:1~2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凝胶由乙烯基乙酸、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羟乙基丙烯酸盐、乙酸乙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木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硅烷偶联剂KH-550与硅烷偶联剂KH-560按质量比1~3:3~4混合,然后采用6~10倍重量的乙醇进行稀释,放置24~36小时,得醇解后的复合偶联剂,备用;将醇解后的复合偶联剂、木粉、三聚氰胺一起置于高低速混合机中,加热升温至100℃,乙醇发挥后,得改性木粉,复合偶联剂、木粉、三聚氰胺的质量比为2~3:5~7: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滑石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细度为1500~2000目的滑石粉投入到单螺杆挤压膨化机中,加入六偏磷酸钠和表面改性剂,所述六偏磷酸钠的用量为滑石粉重量的0.6~1%,设置螺杆转速为200~400r/min,膨化温度为120~140℃,挤压处理10~20min,得到表面改性的滑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水明
申请(专利权)人:梁水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