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041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护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包括包括护颈主体(100)和其两侧的松紧带(200)构成;所述护颈主体(100)上方有向下的凹陷部(110),以贴合人体正面颈部的上端;所述护颈主体(100)的下方有突出部(120),以增大贴合于人体正面颈部的下端面积;所述护颈主体(100)为多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亲肤透气层(140)、衬条层(150)、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160)和外表层(17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发热后所产生的矿物质辐射,调节人体血液循环,有益人体健康,同时产品耐水洗,可反复搓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
本技术属于护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人使用电脑的时间越来越长,由于长时间保持固定坐姿,常常会对颈部以及肩背造成损害。它的症候有时候是局部性的、有时候是传导性的。所谓局部性是指单单颈部感到疼痛,它可能是韧带扭伤、肌肉拉伤,或者是关节的磨损退化。所谓传导性是指除了颈部不适之外,同时伴随着手麻、手酸痛的情形,这多半是颈椎神经根被压迫,或者是从颈部到手臂,甚至手腕的筋膜,出现发炎、粘连、紧缩的情形,也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人体颈部理疗护理越来越重视。护颈作为一种颈部护具,通过对颈部的固定起到缓解肌肉疲劳的作用,同时,若对护颈进行供暖,能起到更好的活血和缓解疲劳的作用。现有的的护颈带通常通过辣椒碱自发热,或者电阻丝加热的方式,加热伤皮肤或者加热效率低,并且仅有加热的效果,缺乏理疗功能,并不能完全解决疲劳,并且透气性差,厚度大,使用舒适性差,保健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使用本公司专利产品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公开号为CN110248427A),轻薄透气,佩戴舒适,发热均匀,加热效率高,安全不易烫伤,同时具有远红外理疗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包括护颈主体和其两侧的松紧带构成;所述护颈主体上方有向下的凹陷部,以贴合人体正面颈部的上端;所述护颈主体的下方有突出部,以增大贴合于人体正面颈部的下端面积;所述护颈主体为多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亲肤透气层、衬条层、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和外表层;所述一端的松紧带外表面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通过内部的导线与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相导通;所述另一端的松紧带的内表面设置有魔术贴。使用时,将护颈主体的凹陷部贴合于人下巴的头颈部,将护颈主体的突出部贴合于人头颈的下端与胸部之间;衬条层为护颈主体提供一定的刚性,并防止温度过高烫伤皮肤;将护颈主体两端的松紧带通过魔术贴粘合环绕固定在脖子上;将移动电源的输出头接入到松紧带上的电源接口中,通电使得护颈主体中的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发热,并发出6~16μm远红外光波,促进人体颈部的血液循环。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所述所述亲肤透气层和所述衬条层间还填充有健康理疗布。可以使用具有理疗作用的绷带布料,或者具有磁性的保健纤维所制成的布料,增加发热护颈的理疗功能。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所述松紧带的背面为亲肤橡胶材质。使用亲肤材质,佩戴舒适,易清洁,抗菌性能好。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所述亲肤透气层由六角网构成。六角网作为一种网眼布,亲肤透气功能好,导热性能好。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所述外表层为莱卡面料。莱卡面料,弹性好,穿戴舒适。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中含有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的发热均匀、使用安全,同时石墨烯发热过程中释放的6~16μm远红外光波与人体自身远红外线频率最为接近,能深入人体皮下组织强化细胞内水分子共振,释放热能,形成热效应,加速血液循环。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所述护颈主体的厚度小于3cm。轻薄透气,可以长时间佩戴。进一步的,上述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所述电源接口为USB接口。使用通用的USB接口,可以是标准USB口,也可以是迷你USB口,可以适配大多数充电线和移动电源。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得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使用亲肤材质,佩戴舒适,易清洁,抗菌性能好;使用本公司的专利产品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丝(公开号为CN110248427A),发热均匀、使用安全,同时石墨烯发热过程中释放的6~16μm远红外光波与人体自身远红外线频率最为接近,能深入人体皮下组织强化细胞内水分子共振,释放热能,形成热效应,同时本品耐水洗,可反复搓揉;进一步的本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发热主体导热不导电,安全无辐射,可以使用5V电压输出,远低于身体安全电压36V,便携式设计,简约方便,固定颈部、超强保暖,连续释放远红外。附图说明附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的正面示意图;附图2为实施例中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的背面示意图;附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的护颈主体的剖面图;附图4为实施例中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的护颈主体的分层图;其中:100护颈主体、110凹陷部、120突出部、140亲肤透气层、150衬条层、160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170外表层、180健康理疗布、200松紧带、210电源接口、220魔术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其特征在于,包括护颈主体(100)和其两侧的松紧带(200)构成;所述护颈主体(100)上方有向下的凹陷部(110),以贴合人体正面颈部的上端;所述护颈主体(100)的下方有突出部(120),以增大贴合于人体正面颈部的下端面积;所述护颈主体(100)为多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亲肤透气层(140)、衬条层(150)、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160)和外表层(170);所述一端的松紧带(200)外表面设置有电源接口(210),所述电源接口(210)通过内部的导线与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160)相导通;所述另一端的松紧带(200)的内表面设置有魔术贴(2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其特征在于,包括护颈主体(100)和其两侧的松紧带(200)构成;所述护颈主体(100)上方有向下的凹陷部(110),以贴合人体正面颈部的上端;所述护颈主体(100)的下方有突出部(120),以增大贴合于人体正面颈部的下端面积;所述护颈主体(100)为多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亲肤透气层(140)、衬条层(150)、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160)和外表层(170);所述一端的松紧带(200)外表面设置有电源接口(210),所述电源接口(210)通过内部的导线与所述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层(160)相导通;所述另一端的松紧带(200)的内表面设置有魔术贴(2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聚合纳米能量发热护颈,其特征在于,所述亲肤透气层(140)和所述衬条层(150)之间还填充有健康理疗布(1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承志
申请(专利权)人:元然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