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引流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036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引流固定装置,引流袋内侧的上端设置有扎带A,引流袋内侧的下端设置有扎带B,扎带A和扎带B一端均设置有尼龙钩带及压扣钮,扎带A和扎带B另一端设置有尼龙绒带及搭扣座,尼龙钩带与尼龙绒带相配合,压扣钮与搭扣座相配合,引流袋顶端一侧设置有螺纹接头,引流管底端一端设置有调节器,调节器远离引流管一端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远离调节器一端设置有螺纹插头,螺纹插头与螺纹接头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隐蔽式固定有效隐藏导尿管、集尿袋,方便患者外出携带,保持外在形象,增加自信,有利于保持良好心态,促进术后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引流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引流固定结构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引流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留置导尿的患者在任何时候都应保证引流袋低于耻骨联合(留置导尿质量标准中指出),但现有的引流袋上并没有可以固定在身上的用具来保证引流袋低于耻骨联合。此项技术就是突破了原有的固定方法,融入新的思路,将引流袋可以固定于身上,有效保证留置导尿管及引流袋在任何时候都低于耻骨联合。泌尿外科前列腺癌手术广泛开展,术后两周左右的导尿管携带不可避免,且导尿管的携带、保持通畅对于术后患者切口恢复、排尿恢复有很大影响,很多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长期留置导尿,各种截瘫的患者也需要长期留置导尿。传统的引流袋大多情况下是患者自行拿在手上,或者是挂在轮椅上,非隐蔽式放置不利于外在形象,部分患者可能影响心态,不利于术后恢复,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引流固定装置,隐蔽式固定有效隐藏导尿管、集尿袋,方便患者外出携带,保持外在形象,增加自信,有利于保持良好心态,促进术后恢复,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引流固定装置,包括引流袋及引流管;引流袋,所述引流袋内侧的上端设置有扎带A,所述引流袋内侧的下端设置有扎带B,所述扎带A和扎带B一端均设置有尼龙钩带及压扣钮,所述扎带A和扎带B另一端设置有尼龙绒带及搭扣座,所述尼龙钩带与尼龙绒带相配合,所述压扣钮与搭扣座相配合,所述引流袋顶端一侧设置有螺纹接头;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底端一端设置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远离引流管一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调节器一端设置有螺纹插头,所述螺纹插头与螺纹接头相配合。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引流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引流袋包括褶皱内层、褶皱外层及长条形扣带,所述褶皱内层的外沿与褶皱外层的外沿密封连接,所述褶皱内层的上端两侧及下端两侧分别设置有长条形扣带,所述扎带A及扎带B中间部分设置于长条形扣带内,绑在腿上后保证扎带A及扎带B不会掉落。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引流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扎带A与扎带B的结构完全一致,所述扎带A及扎带B中间位置均设置有粘胶,所述扎带A及扎带B通过中间位置的粘胶固定于引流袋内侧的长条形扣带内,便于更换,可对不同腿的粗细进行选择。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引流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引流管底端设置有全通凸型接头,所述全通凸型接头贯穿开有柱形通道,所述连接管上端设置有半通凸型接头,所述半通凸型接头贯穿开有半月形通道,用于顺利排液。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引流固定装置,其中,所述调节器上端与引流管的全通凸型接头相连,所述调节器下端与连接管的半通凸型接头相连,所述调节器内部设置有半月形通道,所述调节器内部的半月形通道通过转动与半通凸型接头的半月形通道相配合,通过转动调节器,可实现引流管的启闭,所述调节器内部位于全通凸型接头及半通凸型接头连接处还设置有垫圈,保证调节器的密封性。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引流固定装置,其中,所述螺纹插头为空心结构,所述连接管通过螺纹插头与引流袋相连通,螺纹连接便于更换引流袋,并且可通过螺纹插头引入引流袋。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引流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尼龙钩带及压扣钮设置于扎带A及扎带B远离引流袋一面,所述尼龙绒带及搭扣座设置于扎带A及扎带B近离引流袋一面,便于绑在腿上后能使正反面的尼龙钩带及尼龙绒带、压扣钮及搭扣座配合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简单,弃去传统固定器具,采用扎带A和扎带B通过尼龙钩带及压扣钮与尼龙绒带及搭扣座相连,凸出便携的优点,绑在患者腿部,自然服帖紧贴患者腿型,从而方便患者穿着、行动,实现隐蔽式携带,自然提升患者外在形象,增加舒适感,可有效增加患者导管固定的依从性,利于术后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2)扎带A和扎带B通过粘胶固定在引流袋的长条形扣带内,便于根据患者退的粗细进行选择,适用范围大大提高。(3)扎带A及扎带B两端分别设置有尼龙钩带、压扣钮、尼龙绒带及搭扣座,可有效的固定引流管,使其不扭曲、不折叠。(4)使用简单、固定方便,帮助术后患者及家属及时有效掌握导管的维护、保持导管通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调节器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附图2中A-A处截面示意图;图4为引流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绑在图上时状态示意图。图中:引流袋1、引流管2、扎带A3、扎带B4、尼龙钩带5、压扣钮6、尼龙绒带7、搭扣座8、螺纹接头9、调节器10、连接管11、螺纹插头12、全通凸型接头13、半通凸型接头14、垫圈15、褶皱内层101、褶皱外层102、长条形扣带10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引流固定装置,包括引流袋1及引流管2;引流袋1内侧的上端设置有扎带A3,引流袋1内侧的下端设置有扎带B4,扎带A3和扎带B4一端均设置有尼龙钩带5及压扣钮6,扎带A3和扎带B4另一端设置有尼龙绒带7及搭扣座8,尼龙钩带5与尼龙绒带7相配合,压扣钮6与搭扣座8相配合,尼龙钩带5及压扣钮6设置于扎带A3及扎带B4远离引流袋1一面,尼龙绒带7及搭扣座8设置于扎带A3及扎带B4近离引流袋1一面,引流袋1顶端一侧设置有螺纹接头9;引流管2底端一端设置有调节器10,调节器10远离引流管2一端设置有连接管11,连接管11远离调节器10一端设置有螺纹插头12,螺纹插头12与螺纹接头9相配合,螺纹插头12为空心结构,连接管通过螺纹插头12与引流袋1相连通,引流管2底端设置有全通凸型接头13,全通凸型接头13贯穿开有柱形通道,连接管11上端设置有半通凸型接头14,半通凸型接头14贯穿开有半月形通道,调节器10上端与引流管2的全通凸型接头13相连,调节器10下端与连接管11的半通凸型接头14相连,调节器10内部设置有半月形通道,调节器10内部的半月形通道通过转动与半通凸型接头14的半月形通道相配合,调节器10内部位于全通凸型接头13及半通凸型接头14连接处还设置有垫圈15。引流袋1包括褶皱内层101、褶皱外层102及长条形扣带103,褶皱内层101的外沿与褶皱外层102的外沿密封连接,褶皱内层101的上端两侧及下端两侧分别设置有长条形扣带103,扎带A3及扎带B4中间部分设置于长条形扣带103内,扎带A3与扎带B4的结构完全一致,扎带A3及扎带B4中间位置均设置有粘胶,扎带A3及扎带B4通过中间位置的粘胶固定于引流袋1内侧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引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袋(1)及引流管(2);/n引流袋(1),所述引流袋(1)内侧的上端设置有扎带A(3),所述引流袋(1)内侧的下端设置有扎带B(4),所述扎带A(3)和扎带B(4)一端均设置有尼龙钩带(5)及压扣钮(6),所述扎带A(3)和扎带B(4)另一端设置有尼龙绒带(7)及搭扣座(8),所述尼龙钩带(5)与尼龙绒带(7)相配合,所述压扣钮(6)与搭扣座(8)相配合,所述引流袋(1)顶端一侧设置有螺纹接头(9);/n引流管(2),所述引流管(2)底端一端设置有调节器(10),所述调节器(10)远离引流管(2)一端设置有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远离调节器(10)一端设置有螺纹插头(12),所述螺纹插头(12)与螺纹接头(9)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引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袋(1)及引流管(2);
引流袋(1),所述引流袋(1)内侧的上端设置有扎带A(3),所述引流袋(1)内侧的下端设置有扎带B(4),所述扎带A(3)和扎带B(4)一端均设置有尼龙钩带(5)及压扣钮(6),所述扎带A(3)和扎带B(4)另一端设置有尼龙绒带(7)及搭扣座(8),所述尼龙钩带(5)与尼龙绒带(7)相配合,所述压扣钮(6)与搭扣座(8)相配合,所述引流袋(1)顶端一侧设置有螺纹接头(9);
引流管(2),所述引流管(2)底端一端设置有调节器(10),所述调节器(10)远离引流管(2)一端设置有连接管(11),所述连接管(11)远离调节器(10)一端设置有螺纹插头(12),所述螺纹插头(12)与螺纹接头(9)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引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1)包括褶皱内层(101)、褶皱外层(102)及长条形扣带(103),所述褶皱内层(101)的外沿与褶皱外层(102)的外沿密封连接,所述褶皱内层(101)的上端两侧及下端两侧分别设置有长条形扣带(103),所述扎带A(3)及扎带B(4)中间部分设置于长条形扣带(10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引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扎带A(3)与扎带B(4)的结构完全一致,所述扎带A(3)及扎带B(4)中间位置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颖方琼张世瑜郑蕾徐萍杨开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