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零件可调节支撑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007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形零件可调节支撑工装,其包括:底座、滑板、顶板和三套调节机构;底座上开设导轨,滑板布置在导轨上,底座和滑板之间设置第一调节机构,通过操作第一调节机构,带动滑板沿导轨移动;滑块上垂直设置两根纵向螺杆,每根纵向螺杆顶部连接被支撑的零件,两个零件之间通过顶板连接,两根纵向螺杆上分别设置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操作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带动被支撑的零件沿纵向螺杆上下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变形零件装夹难度大,精度无法保证等问题,大幅提高了装夹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形零件可调节支撑工装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工装
,涉及一种变形零件可调节支撑工装。
技术介绍
某产品为一钛合金焊接件,外形面为圆柱形结构,焊接位置距离加工区域约1650mm,在焊接力、热等作用下常导致零件产生较大变形,甚至个别零件变形可达4mm。原有的装夹工装采用刚性连接,当产品变形较大时,往往很难调整零件的装夹位置,难以实现零件装夹精度控制在0.1mm以内的要求,同时装夹调整时间特别长,单件产品调整时间可达8小时,无法满足产品的批量化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一定可调行程的装夹工装,通过将原有的刚性底座替换成具有Y、Z方向可调机构的结构,实现两个方向的快速调整。(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形零件可调节支撑工装,其包括:底座、滑板、顶板和三套调节机构;底座上开设导轨,滑板布置在导轨上,底座和滑板之间设置第一调节机构,通过操作第一调节机构,带动滑板沿导轨移动;滑块上垂直设置两根纵向螺杆,每根纵向螺杆顶部连接被支撑的零件,两个零件之间通过顶板连接,两根纵向螺杆上分别设置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操作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带动被支撑的零件沿纵向螺杆上下移动。底座为L型,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水平部固定在工作台上,水平部上表面开设燕尾槽导轨,滑块底部装入燕尾槽导轨中。滑块为L型,包括水平块和竖直块,水平块底部为燕尾型,与燕尾槽导轨相匹配;竖直块与竖直部平行且两侧相邻布置。如附图3所示,第一调节机构包括横向螺杆、套筒、梯形螺纹螺母,横向螺杆与滑板之间采用螺接或焊接,并穿过底座通孔;横向螺杆与底座通孔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将带有凸台的键提前安装到套筒中,键上凸台插入到套筒内侧壁孔中;将梯形螺纹螺母安装到套筒上,梯形螺纹螺母上环形槽卡在套筒开口槽内,将组装后的套筒及键安装到横向螺杆上,键可在横向螺杆键槽内来回移动,确定合适位置后将套筒焊接到底座上;横向螺杆上还安装有锁紧螺母,用于对梯形螺纹螺母的位置进行锁定。滑块通过燕尾槽可在底板上滑动,通过第一调节机构进行左右移动。顶板上端采用螺接或焊接固定连接上端装夹工装,零件安装在上端装夹工装上。纵向螺杆底端固定在滑块上,上面安装调节螺母,顶板连接零件,零件底部位于调节螺母上方,拧动调节螺母,顶板连同零件沿螺杆上移,下移同理。(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变形零件可调节支撑工装,有效的解决了变形零件装夹难度大,精度无法保证等问题,大幅提高了装夹效率,装夹时间由8小时缩短至1小时;同时装夹更加牢固,精度可靠性进一步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支撑工装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支撑工装示意图。图3为调节机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变形零件可调节支撑工装,如附图2所示,其包括:底座、滑板、顶板和三套调节机构;底座上开设导轨,滑板布置在导轨上,底座和滑板之间设置第一调节机构,通过操作第一调节机构,带动滑板沿导轨移动;滑块上垂直设置两根纵向螺杆,每根纵向螺杆顶部连接被支撑的零件,两个零件之间通过顶板连接,两根纵向螺杆上分别设置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操作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带动被支撑的零件沿纵向螺杆上下移动。底座为L型,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水平部固定在工作台上,水平部上表面开设燕尾槽导轨,滑块底部装入燕尾槽导轨中。滑块为L型,包括水平块和竖直块,水平块底部为燕尾型,与燕尾槽导轨相匹配;竖直块与竖直部平行且两侧相邻布置。如附图3所示,第一调节机构包括横向螺杆、套筒、梯形螺纹螺母,横向螺杆与滑板之间采用螺接或焊接,并穿过底座通孔;横向螺杆与底座通孔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将带有凸台的键提前安装到套筒中,键上凸台插入到套筒内侧壁孔中;将梯形螺纹螺母安装到套筒上,梯形螺纹螺母上环形槽卡在套筒开口槽内,将组装后的套筒及键安装到横向螺杆上,键可在横向螺杆键槽内来回移动,确定合适位置后将套筒焊接到底座上;横向螺杆上还安装有锁紧螺母,用于对梯形螺纹螺母的位置进行锁定。滑块通过燕尾槽可在底板上滑动,通过第一调节机构进行左右移动。顶板上端采用螺接或焊接固定连接上端装夹工装,零件安装在上端装夹工装上。纵向螺杆底端固定在滑块上,上面安装调节螺母,顶板连接零件,零件底部位于调节螺母上方,拧动调节螺母,顶板连同零件沿螺杆上移,下移同理。第一调节机构如图2所示,主要由螺杆、套筒、键、梯形螺纹螺母、锁紧螺母组成。螺杆与滑板之间采用螺接或焊接,并穿过底座通孔;螺杆与底座通孔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将带有凸台的键提前安装到套筒中,键上凸台插入到套内侧壁孔中;将梯形螺纹螺母安装到套筒上,梯形螺纹螺母上环形槽卡在套筒开口槽内,将组装后的套筒及键安装到螺杆上,键可在螺杆键槽内来回移动,确定合适位置后将套筒焊接到底座上;最后安装锁紧螺母。使用时,将工装上侧装夹零件外圆部分,底座部分采用压板固定在机床上,通过调整底座上梯形螺纹螺母实现确定长度方向移动,通过调整滑块上梯形螺纹螺母实现高度方向移动,从而实现零件装夹位置的确定。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形零件可调节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滑板、顶板和三套调节机构;底座上开设导轨,滑板布置在导轨上,底座和滑板之间设置第一调节机构,通过操作第一调节机构,带动滑板沿导轨移动;滑块上垂直设置两根纵向螺杆,每根纵向螺杆顶部连接被支撑的零件,两个零件之间通过顶板连接,两根纵向螺杆上分别设置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操作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带动被支撑的零件沿纵向螺杆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形零件可调节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滑板、顶板和三套调节机构;底座上开设导轨,滑板布置在导轨上,底座和滑板之间设置第一调节机构,通过操作第一调节机构,带动滑板沿导轨移动;滑块上垂直设置两根纵向螺杆,每根纵向螺杆顶部连接被支撑的零件,两个零件之间通过顶板连接,两根纵向螺杆上分别设置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操作第二调节机构和第三调节机构,带动被支撑的零件沿纵向螺杆上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零件可调节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L型,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水平部固定在工作台上,水平部上表面开设燕尾槽导轨,滑块底部装入燕尾槽导轨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零件可调节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为L型,包括水平块和竖直块,水平块底部为燕尾型,与燕尾槽导轨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形零件可调节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块与竖直部平行且两者相邻布置,第一调节机构安装在竖直块与竖直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零件可调节支撑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横向螺杆、套筒、梯形螺纹螺母,横向螺杆一端与竖直块之间采用螺接或焊接,并穿过底座通孔;将带有凸台的键预先安装到套筒中,键上凸台插入到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宝德郭跃杨星尉渊林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