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0067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3
一种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涉及坐卧转化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基架、床椅转换机构、行走机构及转向机构;床椅转换机构包括固定在基架上的垫板、与垫板的后端枢接的背靠板、与垫板的前端枢接的抬膝板、相互枢接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固定在基架底部的丝杆电机、与丝杆电机的丝杆啮合的螺母管、安装在背靠板的背面靠近垫板的一侧的导轨、及滑动设置在导轨中的滑块;第一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与背靠板的背面连接;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抬膝板的底面枢接;螺母管远离丝杆电机的一端与滑块枢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床椅转换机构的结构设计实现床椅的转换功能,帮助老人床椅转换进行休息又便于老人行走,转换方便、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坐卧转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无法自理的老人越来越多,以致于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占比越来越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空巢老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服务行业的人员投入在社会其他行业投入之间的占比越来越重,导致人力资源的倾斜越技术显。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等一些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从而解放人力,成了重中之重的话题。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亿,占比例为21%,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将达到百分之13.7,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我国将在2027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65岁以上老人比例高于15%。面对这一现状设计一款基于机械助老的辅助型助老装置来帮助空巢老人和无法自理的老人在生活中辅助他们的日常生活是很有必要的。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在老人独自在家生活时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通过装置老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休息和行走。给腿脚、腰不好的老人起到有效的助力,例如休息中的起身、在腿脚疼痛或者无法长时间行走时由轮椅代步。然后,国内目前大多数的代步轮椅不具备床供老人躺下的功能;而一般的助老装置,若注重床椅转换则忽略了装置的行走设计;侧重于装置的行走则忽略了床椅的转换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床椅转换方便、安全可靠的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一种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包括基架、安装在所述基架上的床椅转换机构、安装在所述基架上的行走机构及转向机构;所述床椅转换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基架上的垫板、与所述垫板的后端枢接的背靠板、与所述垫板的前端枢接的抬膝板、相互枢接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固定在所述基架底部的丝杆电机、与所述丝杆电机的丝杆啮合的螺母管、安装在所述背靠板的背面靠近所述垫板的一侧的导轨、及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中的滑块;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背靠板的背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抬膝板的底面枢接;所述螺母管远离所述丝杆电机的一端与所述滑块枢接;当所述丝杆电机驱动所述螺母管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丝杆电机时,所述背靠板相对所述垫板转动,同时所述背靠板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带动所述抬膝板相对所述垫板转动。优选的,所述导轨与所述背靠板的背面固定,所述导轨的部分超出所述背靠板与所述垫板的连接处朝向所述丝杆电机伸出。优选的,所述床椅转换机构还包括屈脚板及连接所述屈脚板与所述垫板的第三连杆,所述屈脚板的中部与所述抬膝板枢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背靠板的背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两个前轮、分别连接各所述前轮的轴安装板、连接各所述轴安装板与所述基架的连接组件、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与所述第二联动杆枢接的第三联动杆、及与所述第三联动杆固定连接的摇杆;所述第一联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轴安装板远离各自对应的前轮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二联动杆与其中一个轴安装板的中部枢接。优选的,各所述连接组件的顶部与所述基架固定连接,各所述连接组件的底部与对应的所述轴安装板枢接。优选的,所述轴安装板呈“7”字形设置。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基架底部的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差速器及连接所述差速器的两端的驱动轮。优选的,所述差速器包括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主动锥齿轮、与其中一驱动轮连接的传动齿轮组、及与另一个所述驱动轮连接的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的外锥齿轮、与所述外锥齿轮同轴固定的内锥齿轮、与所述外锥齿轮连接的两个第二传动锥齿轮;各所述第二传动锥齿轮分别与所述内锥齿轮及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啮合传动设置。优选的,所述基架包括主框体、自所述主框体的顶面向上延伸的若干支撑柱、及自所述主框体的前侧向前延伸的前轮座;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所述垫板螺纹连接固定。本技术的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床椅转换机构的结构设计实现床椅的转换功能,帮助老人床椅转换进行休息又便于老人行走,转换方便、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为本技术的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在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的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沿着经过前后中心轴的剖面剖开后的剖视图;图4为图2的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的床椅转换机构与基架的局部组装示意图,同时显示了行走机构的差速器;图5为图4的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6为图4的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的床椅转换机构的部分示意图;图7为图1的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处于床的状态的组装示意图,其中两个驱动轮未显示;图8为图7的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的沿着中心面剖开的剖视图;图9为图7的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其中只显示了床椅转换机构;图10为图2的转向机构的组装示意图;图11为图4中的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的行走机构的差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基架10、主框体11、支撑柱12、前轮座13、床椅转换机构20、垫板21、背靠板22、抬膝板23、第一连杆24、第二连杆25、丝杆电机26、螺母管27、导轨28、滑动块280、屈膝板29、第三连杆290、行走机构30、驱动电机31、差速器32、主动锥齿轮33、传动齿轮轴组34、外锥齿轮340、内锥齿轮341、第二传动锥齿轮342、第一从动锥齿轮35、驱动轮39、转向机构40、前轮41、轴安装板42、连接组件43、第一联动杆44、第二联动杆45、第三联动杆46、遥杆4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请参看图1至图1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用于供老人或者行动不方便的人使用,可以从座椅和床之间切换,实现使用者的坐姿和躺姿的切换。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包括基架10、安装在基架10上的床椅转换机构20、安装在基架上的行走机构30及转向机构40;床椅转换机构20包括固定在基架10上的垫板21、与垫板21的后端枢接的背靠板22、与垫板21的前端枢接的抬膝板23、相互枢接的第一连杆24及第二连杆25、固定在基架21底部的丝杆电机26、与丝杆电机26的丝杆啮合的螺母管27、安装在背靠板22的背面靠近垫板10的一侧的导轨28、及滑动设置在导轨中的滑块280;第一连杆24远离第二连杆25的一端与背靠板22的背面连接;第二连杆25远离第一连杆24的一端与抬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安装在所述基架上的床椅转换机构、安装在所述基架上的行走机构及转向机构;所述床椅转换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基架上的垫板、与所述垫板的后端枢接的背靠板、与所述垫板的前端枢接的抬膝板、相互枢接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固定在所述基架底部的丝杆电机、与所述丝杆电机的丝杆啮合的螺母管、安装在所述背靠板的背面靠近所述垫板的一侧的导轨、及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中的滑块;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背靠板的背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抬膝板的底面枢接;所述螺母管远离所述丝杆电机的一端与所述滑块枢接;当所述丝杆电机驱动所述螺母管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丝杆电机时,所述背靠板相对所述垫板转动,同时所述背靠板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带动所述抬膝板相对所述垫板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架、安装在所述基架上的床椅转换机构、安装在所述基架上的行走机构及转向机构;所述床椅转换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基架上的垫板、与所述垫板的后端枢接的背靠板、与所述垫板的前端枢接的抬膝板、相互枢接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固定在所述基架底部的丝杆电机、与所述丝杆电机的丝杆啮合的螺母管、安装在所述背靠板的背面靠近所述垫板的一侧的导轨、及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中的滑块;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背靠板的背面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抬膝板的底面枢接;所述螺母管远离所述丝杆电机的一端与所述滑块枢接;当所述丝杆电机驱动所述螺母管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丝杆电机时,所述背靠板相对所述垫板转动,同时所述背靠板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带动所述抬膝板相对所述垫板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与所述背靠板的背面固定,所述导轨的部分超出所述背靠板与所述垫板的连接处朝向所述丝杆电机伸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椅转换机构还包括屈脚板及连接所述屈脚板与所述垫板的第三连杆,所述屈脚板的中部与所述抬膝板枢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背靠板的背面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卧转化及行走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两个前轮、分别连接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红霞罗成顺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