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设计用图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639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设计用图板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包括图板架以及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图板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底部均设置有移动轮,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设置有三个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收缩杆、固定杆和第二收缩杆,所述第一收缩杆和第二收缩杆分别位于固定杆的两侧,且第一收缩杆和第二收缩杆分别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设置了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装置上第一收缩杆、固定杆和第二收缩杆的配合,可以将第一收缩杆和第二收缩杆收进固定杆中,从而减小图板架的体积,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设计用图板架
本技术属于建筑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设计用图板架。
技术介绍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及用途。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绘制时,通常会用到图板架,但是,现有的图板架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图板架的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不能将其携带至建筑场地,根据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并且图板架上的图板没有设置有固定图纸的装置,图纸易从图板上滑落,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设计用图板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图板架的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和图板架上的图板没有设置有固定图纸的装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设计用图板架,包括图板架以及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图板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底部均设置有移动轮,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设置有三个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收缩杆、固定杆和第二收缩杆,所述第一收缩杆和第二收缩杆分别位于固定杆的两侧,且第一收缩杆和第二收缩杆分别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其中两个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上安装有绘图板,所述绘图板的前表壁设置有软磁条和挡板,所述软磁条和挡板分别位于绘图板的顶部和底部。优选的,所述第一收缩杆和第二收缩杆的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收缩杆的一端位于固定杆内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二收缩杆的一端位于固定杆内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挡块。优选的,所述第一收缩杆、第一挡块和第二收缩杆的直径均小于固定杆的直径,且第一收缩杆和第二收缩杆收缩至固定杆的内部,所述第二收缩杆和第二挡块的直径均小于第一收缩杆,所述第二收缩杆收缩至第一收缩杆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第一收缩杆和第二收缩杆均收缩至固定杆的内部时,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绘图板的后表壁安装有转动块,且转动块的底部安装有安装板,所述转动块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阻尼转轴,并通过阻尼转轴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装置上设置有适配于安装板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板可放入所述安装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设置了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装置上第一收缩杆、固定杆和第二收缩杆的配合,可以将第一收缩杆和第二收缩杆收进固定杆中,从而减小图板架的体积,便于携带,解决了图板架的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不能将其携带至建筑场地的问题。(2)本技术在绘图板上设置了软磁条和挡板,通过吸铁石与软磁条的配合,可将图纸固定在绘图板上,底部的挡板防止图纸从绘图板上滑落,解决了图板架上的图板没有设置有固定图纸的装置,图纸易从图板上滑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绘图板取下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绘图板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支撑架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调节装置的拆分示意图;图中:1-第一支撑架;2-第一收缩杆;21-固定孔;22-第一挡块;3-安装装置;31-安装槽;4-固定杆;5-第二收缩杆;51-第二挡块;6-第二支撑架;7-固定螺栓;8-移动轮;9-绘图板;91-软磁条;92-挡板;10-转动块;101-阻尼转轴;11-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设计用图板架,包括图板架以及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图板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的底部均设置有移动轮8,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6之间设置有三个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收缩杆2、固定杆4和第二收缩杆5,第一收缩杆2和第二收缩杆5分别位于固定杆4的两侧,且第一收缩杆2和第二收缩杆5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固定连接,其中两个固定杆4上设置有安装装置3,安装装置3上安装有绘图板9,绘图板9的前表壁设置有软磁条91和挡板92,软磁条91和挡板92分别位于绘图板9的顶部和底部。携带时,取下绘图板9,拿着绘图板9,将第一收缩杆2收进固定杆4内,第二收缩杆5收进第一收缩杆2内,并通过固定螺栓7穿过固定孔21,将第一收缩杆2、固定杆4和第二收缩杆5固定,手握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即可进行携带;使用时,将第一收缩杆2和第二收缩杆5展开,将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放置于地面进行支撑,通过移动轮8可推动图板架行走,把绘图板9后面的安装板11放入安装槽31中,对绘图板9进行支撑,通过转动块10可调节绘图板9的角度;绘图时,把图纸放在绘图板9上,通过吸铁石与软磁条91的相互吸引配合,可将图纸固定在绘图板9上,底部的挡板92防止图纸从绘图板9上滑落。进一步的,第一收缩杆2和第二收缩杆5的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固定孔21,第一收缩杆2的一端位于固定杆4内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挡块22,第二收缩杆5的一端位于固定杆4内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挡块51,固定杆4两侧的孔直径小于第一挡块22和第二挡块51的直径,防止第一收缩杆2和第二收缩杆5从固定杆4中滑出。进一步的,第一收缩杆2、第一挡块22和第二收缩杆5的直径均小于固定杆4的直径,且第一收缩杆2和第二收缩杆5收缩至固定杆4的内部,第二收缩杆5和第二挡块51的直径均小于第一收缩杆2,第二收缩杆5收缩至第一收缩杆2的内部,以便于第一收缩杆2和第一挡块22进入固定杆4内,第二收缩杆5和第二挡块51进入第一收缩杆2内。进一步的,固定杆4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固定螺栓7,第一收缩杆2和第二收缩杆5均收缩至固定杆4的内部时,通过固定螺栓7固定连接,防止在拿起时,第一收缩杆2和第二收缩杆5滑出。进一步的,绘图板9的后表壁安装有转动块10,且转动块10的底部安装有安装板11,转动块10与安装板11之间设置有阻尼转轴101,并通过阻尼转轴101转动连接,通过阻尼转轴101可使转动块10在安装板11上转动,以便于手动调节绘图板9的绘图角度。进一步的,安装装置3上设置有适配于安装板11的安装槽31,安装板11可放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设计用图板架,包括图板架以及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所述图板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的底部均设置有移动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6)之间设置有三个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收缩杆(2)、固定杆(4)和第二收缩杆(5),所述第一收缩杆(2)和第二收缩杆(5)分别位于固定杆(4)的两侧,且第一收缩杆(2)和第二收缩杆(5)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固定连接,其中两个所述固定杆(4)上设置有安装装置(3),所述安装装置(3)上安装有绘图板(9),所述绘图板(9)的前表壁设置有软磁条(91)和挡板(92),所述软磁条(91)和挡板(92)分别位于绘图板(9)的顶部和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设计用图板架,包括图板架以及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所述图板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所述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的底部均设置有移动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1)与第二支撑架(6)之间设置有三个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收缩杆(2)、固定杆(4)和第二收缩杆(5),所述第一收缩杆(2)和第二收缩杆(5)分别位于固定杆(4)的两侧,且第一收缩杆(2)和第二收缩杆(5)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和第二支撑架(6)固定连接,其中两个所述固定杆(4)上设置有安装装置(3),所述安装装置(3)上安装有绘图板(9),所述绘图板(9)的前表壁设置有软磁条(91)和挡板(92),所述软磁条(91)和挡板(92)分别位于绘图板(9)的顶部和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设计用图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缩杆(2)和第二收缩杆(5)的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固定孔(21),所述第一收缩杆(2)的一端位于固定杆(4)内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挡块(22),所述第二收缩杆(5)的一端位于固定杆(4)内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挡块(5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婷沙爱敏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