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正音专利>正文

一种立体颈椎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49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寝具。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颈椎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合布置的表层布、第一中层布、第二中层布和底层布,还包括围绕在第一中层布四周边沿和第二中层布四周边沿的夹缝布以及用于调整颈椎枕高度的垫块和枕芯;所述夹缝布的顶部边沿和底部边沿分别通过缝纫线与第一中层和第二中层布的四周边沿缝合连接,从而在第一中层布、第二中层布和夹缝布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垫块的立体容置空间;所述立体容置空间中部凹陷,以形成用于容置后脑勺的凹陷区;所述夹缝布的前部设置着带有拉链的开口。该颈椎枕可避免睡眠者在使用时头部向枕头边缘滑落,能够与人体颈部曲线相适合,使睡眠者的头部感到更加舒适,高度可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颈椎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寝具,具体是一种立体颈椎枕。
技术介绍
现代医学研究认识到,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具有三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了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人们睡眠时必须采用枕头。其中,枕头高度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人体脊柱曲线是否能够保持正常状态,关系到人的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常规的枕头包括枕芯与包覆着枕芯的枕套(参见图6);现有的枕套通常是采用两块长方形布片上下叠合后再将四周边沿缝合连接形成。这种枕头由于自身结构所限,通常呈中间高边缘低的形状,无法抬高颈部,并且睡眠者在使用过程中头部容易向枕头边沿滑落。另外,枕头高度固定不可调节,不利于改善睡眠质量,无法保证身体健康。因而,有必要对枕头结构进行研究创新,以解决现有枕头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颈椎枕,该颈椎枕可避免睡眠者在使用时头部向枕头边缘滑落,并且能够与人体颈部曲线相适合,使睡眠者的头部感到更加舒适,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具有高度可调节、美观、使用方便和成本较低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颈椎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合布置的表层布(1)、第一中层布(2)、第二中层布(3)和底层布(4),还包括围绕在第一中层布四周边沿和第二中层布四周边沿的夹缝布(5)以及用于调整颈椎枕高度的垫块(7)和枕芯(8);所述夹缝布的顶部边沿和底部边沿分别通过缝纫线与第一中层和第二中层布的四周边沿缝合连接,从而在第一中层布、第二中层布和夹缝布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垫块的立体容置空间;所述立体容置空间中部凹陷,以形成用于容置后脑勺的凹陷区;所述夹缝布的前部设置着带有拉链(13)的开口作为垫块进出的门户;/n所述表层布的左侧边沿和右侧边沿中,至少有一侧边沿与第一中层布之间形成敞口(12);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颈椎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叠合布置的表层布(1)、第一中层布(2)、第二中层布(3)和底层布(4),还包括围绕在第一中层布四周边沿和第二中层布四周边沿的夹缝布(5)以及用于调整颈椎枕高度的垫块(7)和枕芯(8);所述夹缝布的顶部边沿和底部边沿分别通过缝纫线与第一中层和第二中层布的四周边沿缝合连接,从而在第一中层布、第二中层布和夹缝布之间形成用于容置垫块的立体容置空间;所述立体容置空间中部凹陷,以形成用于容置后脑勺的凹陷区;所述夹缝布的前部设置着带有拉链(13)的开口作为垫块进出的门户;
所述表层布的左侧边沿和右侧边沿中,至少有一侧边沿与第一中层布之间形成敞口(12);其余边沿均缝合于夹缝布的顶部边沿;所述表层布与第一中层布之间形成容纳枕芯的枕芯容置空间;或/和,
所述底层布的左侧边沿和右侧边沿中,至少有一侧边沿与与第二中层布之间形成敞口;其余边沿均缝合于夹缝布的底部边沿;所述底层布与第二中层布之间形成容纳枕芯的枕芯容置空间;
所述表层布和底层布的敞口一侧边沿还由外而内翻折并往颈椎枕的中央部位延伸,从而形成袋口朝内的口袋,以定位枕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层布中部与第二中层布中部通过车缝线缝合连接;所述车缝线包括间隔距离竖直布置的两道竖直车缝线(10)以及位于两道竖直车缝线之间且间隔距离水平布置的两道水平车缝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音
申请(专利权)人:王正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