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YK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防水性拉链的拉头和防水性拉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46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水性拉链的拉头和防水性拉链。即使是在使防水性拉链的拉头从封闭极限位置稍微向后侧配置了的状态下,也能够发挥防水效果。防水性拉链的拉头从上下夹住被配置到处于左右的拉链链牙带的封闭侧的前端部的第1止件而与该第1止件紧密接触。拉头中的上翼板和下翼板各自的相对面具备:密接面,其在连结柱的周围从上下夹住第1止件而与该第1止件紧密接触;和左右的斜面,其在相对于密接面的前方而言的左右随着朝向前方而向上翼板与下翼板的间隔变宽的方向倾斜。并且,上翼板和下翼板各自的相对面中具备在左右的斜面之间从密接面向前方延长的延长密接面,即使是在使拉头从封闭极限位置稍微向后侧配置了的状态下,也能够发挥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水性拉链的拉头和防水性拉链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水等液体的进入的防水性拉链的拉头和防水性拉链。
技术介绍
作为防水性拉链,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防水性拉链。该防水性拉链具备:一对拉链链牙带,其左右排列;拉头,其使一对拉链链牙带开闭;以及止件,其相对于拉头的移动范围配置到两侧的附近。一对拉链链牙带沿着左右的相对的侧缘部设置有一对链牙列。另外,拉头具备:上翼板和下翼板,其上下相对;和引导柱,其引导一对链牙列,并且,连结上翼板和下翼板。并且,防水性拉链在为了使一对拉链链牙带封闭而使拉头移动到移动范围中的前方极限位置(封闭极限位置)的情况下,在引导柱的周围利用上翼板和下翼板从上下夹住止件而与该止件紧密接触,以使水不会从引导柱的周围进入一对拉链链牙带的表背。在利用上翼板和下翼板在引导柱的周围夹住止件的关系上,上述的防水性拉头如专利文献1的图5所示那样使拉头的上翼板和下翼板相对于引导柱的前端向前方延伸出来。并且,在引导柱的前侧,止件夹在上下的延伸部分之间而与该上下的延伸部分紧密接触。另外,在上下的延伸部的前缘部形成有随着朝向前方而上下的间隔变宽的斜面。在不要求防水性的拉头也形成有这样的斜面,在该情况下,斜面易于引导链牙。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8/069971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不过,在上述的防水性拉头中,若使拉头从封闭极限位置稍微向后侧移动而成为上翼板和下翼板各自的斜面的后端配置到比止件的密接面靠后方的位置的状态,则在斜面与止件之间形成有间隙,成为不防水的状态。本专利技术是考虑上述实际情况而制作成的,其目的在于,即使是在使拉头从封闭极限位置稍微向后侧配置了的状态下,也能够发挥防水效果。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防水性拉链的拉头的向前方的移动被配置到处于能够开闭的左右的拉链链牙带的封闭侧的前端部的第1止件阻止,并且,该防水性拉链的拉头从上下夹住第1止件而与第1止件紧密接触。另外,拉头具备:上翼板和下翼板,其上下相对;连结柱,其连结上翼板和下翼板;以及链牙路径,其相对于连结柱左右地分支而分别向前方延伸,且相对于连结柱在后侧汇合而向后方延伸。上翼板和下翼板各自的相对面分别具备:密接面,其在连结柱的周围从上下夹住第1止件而与第1止件紧密接触;和左右的斜面,其在相对于密接面的前方而言的左右随着朝向前方而向上翼板与下翼板的间隔变宽的方向倾斜。并且,上翼板和下翼板各自的相对面中的至少一个还具备在左右的斜面之间从密接面向前方延长的延长密接面。上述的防水性拉链的拉头主要是出于面的观点而确定了结构。并且,不仅包括上述的面、而且包括立体的观点而确定了结构的拉头是以下的拉头。上翼板和下翼板分别具备:板主体部,其相对于连结柱的前端向后方延伸;和延伸部,其从板主体部向前方延伸。上下的延伸部具备:延伸主体部,该延伸主体部在其前部随着朝向前方而向上翼板与下翼板的间隔变宽的方向倾斜;和突起部,其从相对于连结柱而言的前侧部分且是上下的延伸主体部中的至少一者的前部向上翼板与下翼板的间隔变窄的方向突出。上下的延伸主体部分别具备左右的斜面和作为密接面的前侧部分的前侧密接面。突起部具备延长密接面。延长密接面从突起部所突出的延伸部的前侧密接面向前方延长。上翼板和下翼板的相对面中的至少一者具备延长密接面即可,上翼板和下翼板中的至少一者具备突起部即可,为了发挥更高的防水效果,期望的是如下这样。即,上翼板和下翼板分别具备突起部,上翼板与下翼板的相对面分别具备延长密接面。另外,突起部的左右侧面是怎样的结构都可以,但为了在使拉头前进而使一对拉链链牙带封闭的时易于引导一对链牙列,期望的是如下这样。突起部的左右侧面设为随着朝向后方而朝向左右外侧的斜面。使用了上述的拉头的本专利技术的防水性拉链如下所述这样。防水性拉链具备:具备:一对拉链链牙带,其包括:一对带,其在前后上延长,并且,以左右相邻的状态排列;和一对链牙列,其沿着一对带的相对的侧缘部固定;上述的拉头;以及第1止件,其相对于一对链牙列在前方接合一对带,并且,与拉头紧密接触且使拉头的移动停止。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防水性拉链的拉头和防水性拉链中,拉头不仅具备密接面,还具备延长密接面,因此,不仅是在将拉头配置到封闭极限位置的情况下,即使是在配置到比封闭极限位置稍微靠后侧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连结柱的周围与第1止件紧密接触而发挥防水效果。另外,在延长密接面和突起部设置于上翼板和下翼板这两者的情况下,与仅在上翼板和下翼板中的一者设置有延长密接面和突起部的结构相比,能够发挥更高的防水效果。另外,在突起部的左右侧面是随着朝向后方而朝向左右外侧的斜面的情况下,在使拉头前进而使一对拉链链牙带封闭时,一对链牙列易于被引导成从前端部的第1止件侧朝向其后侧被沿着连结柱的左右分开。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的拉头的立体图。图2是从前方表示拉头的附图。图3的(A)、(B)、(C)图是图2的A-A剖视图、B-B剖视图、C-C剖视图。图4是表示将拉头配置到封闭极限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使拉头从封闭极限位置稍微向后侧移动了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是图4的VI-VI剖视图。图7是图5的VII-VII剖视图。图8是图6的VIII-VIII剖视图。图9是图7的IX-IX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防水性拉链;2、拉链链牙带;3、拉头;4、第1止件;5、第2止件;7、带;8、链牙列;9、链牙;11、胴体部;12、颈部;13、头部;14、肩部;15、鳍部;17、拉头胴体;18、上翼板;18a、板主体部;18b、延伸部;18c、延伸主体部;18d、突起部;18e、斜面;18f、侧面;18h、密接面;18i、延长密接面;18j、前侧密接面;18k、后侧密接面;19、下翼板;19a、板主体部;19b、延伸部;19c、延伸主体部;19d、突起部;19e、斜面;19f、侧面;19h、密接面;19i、延长密接面;19j、前侧密接面;19k、后侧密接面;21、连结柱;22、凸缘;23、拉片安装部;25、链牙路径;26、带槽;41、收容体;42、密接壁;42a、横壁部;42b、纵壁部;42c、接近壁部;42L、延长线;43、副密接壁;45、隆起部;46、伸出部;47、柱收容孔;48、入口部;D、间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水性拉链1具备:一对拉链链牙带2、2,其以左右相邻的状态排列;拉头3,其可前后移动,以使一对拉链链牙带2、2开闭;以及第1止件4和第2止件5,其相对于拉头3的移动范围在该拉头3的移动范围的前后两侧使拉头3的移动停止。如以下这样确定方向。“前后方向”是使一对拉链链牙带2、2开闭的方向,是图10中的上下方向。“前方向”是使一对拉链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性拉链(1)的拉头(3),其向前方的移动被配置到处于能够开闭的左右的拉链链牙带(2、2)的封闭侧的前端部的第1止件(4)阻止,并且,从上下夹住所述第1止件(4)而与所述第1止件(4)紧密接触,该防水性拉链(1)的拉头(3)的特征在于,/n该防水性拉链(1)的拉头(3)具备:/n上翼板(18)和下翼板(19),其上下相对;/n连结柱(21),其连结所述上翼板(18)和所述下翼板(19);以及/n链牙路径(25),其相对于所述连结柱(21)左右地分支而分别向前方延伸,且相对于所述连结柱(21)在后侧汇合而向后方延伸,/n所述上翼板(18)和所述下翼板(19)各自的相对面具备密接面(18h、19h),其在所述连结柱(21)的周围从上下夹住所述第1止件(4)而与所述第1止件(4)紧密接触;/n所述上翼板(18)和所述下翼板(19)各自的所述相对面中的至少一者具备左右的斜面(18e、18e、19e、19e),其在相对于所述密接面(18h、19h)的前方而言的左右随着朝向前方而向所述上翼板(18)与所述下翼板(19)的间隔变宽的方向倾斜,/n所述上翼板(18)和所述下翼板(19)各自的所述相对面中的至少所述一者还具备在左右的所述斜面(18e、18e、19e、19e)之间从所述密接面(18h、19h)向前方延长的延长密接面(18i、19i)。/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01 JP 2019-1994941.一种防水性拉链(1)的拉头(3),其向前方的移动被配置到处于能够开闭的左右的拉链链牙带(2、2)的封闭侧的前端部的第1止件(4)阻止,并且,从上下夹住所述第1止件(4)而与所述第1止件(4)紧密接触,该防水性拉链(1)的拉头(3)的特征在于,
该防水性拉链(1)的拉头(3)具备:
上翼板(18)和下翼板(19),其上下相对;
连结柱(21),其连结所述上翼板(18)和所述下翼板(19);以及
链牙路径(25),其相对于所述连结柱(21)左右地分支而分别向前方延伸,且相对于所述连结柱(21)在后侧汇合而向后方延伸,
所述上翼板(18)和所述下翼板(19)各自的相对面具备密接面(18h、19h),其在所述连结柱(21)的周围从上下夹住所述第1止件(4)而与所述第1止件(4)紧密接触;
所述上翼板(18)和所述下翼板(19)各自的所述相对面中的至少一者具备左右的斜面(18e、18e、19e、19e),其在相对于所述密接面(18h、19h)的前方而言的左右随着朝向前方而向所述上翼板(18)与所述下翼板(19)的间隔变宽的方向倾斜,
所述上翼板(18)和所述下翼板(19)各自的所述相对面中的至少所述一者还具备在左右的所述斜面(18e、18e、19e、19e)之间从所述密接面(18h、19h)向前方延长的延长密接面(18i、19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性拉链(1)的拉头(3),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翼板(18)和所述下翼板(19)分别具备:板主体部(18a、19a),其相对于所述连结柱(21)的前端向后方延伸;和延伸部(18b、19b),其从所述板主体部(18a、19a)向前方延伸,
上下的所述延伸部(18b、19b)具备:延伸主体部(18c、19c),该延伸主体部(18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萱原雅典寺田峰登三熊亮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