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与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390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与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包含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和啶酰菌胺;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粉与所述啶酰菌胺的重量比为80~99.93:0.07~20。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杀菌组合物适用于防治齐整小核菌引起的作物病害,诸如白绢病,可作保护地土壤处理。该杀菌组合物的防治效果较单剂有明显提升,且使用量相对较少;不仅大大降低了用药成本,还可进一步降低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与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一种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与啶酰菌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能够侵染约百余科500余种植物,包括辣椒、番茄、茄子、花生、烟草等重要经济作物。齐整小核菌通过形成抗逆性很强的菌核在土中或并残体中越冬,适应性强且存活时间久。菌核作为初侵染源侵入寄主植物近地面的根茎部,引起皮层腐烂,甚至植株萎蔫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啶酰菌胺,通用名为boscalid,化学名为2-氯-N-(4’-氯二苯-2-基)烟酰胺,分子式C18H12Cl2N2O;商品化剂型有悬浮剂、悬乳剂、水分散粒剂和可湿性粉剂。啶酰菌胺是一种广谱的杀菌剂,通过作用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I,抑制琥珀酸脱氢酶,进而影响电子转移和能量供给,因此对病原菌孢子萌发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可用于百余种作物上80多种病害的防治,尤其对核盘菌属真菌引起的菌核病和白绢病防治效果优异。但是白绢病作为典型的土传病害,化学防治能够发挥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是长期大量施用杀菌剂不仅造成土壤环境恶化,而且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严重破坏农业生态系统。施用有益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不仅环境友好,而且持效期长。子囊菌门(Ascomycota),肉座菌目(Hypocreales),生赤壳科(Bionectriaceae),螺旋聚孢霉属(Clonostachys)的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rosea),是一种具有高生防价值的有益真菌。其在土壤和环境中分布广泛,可寄生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繁殖快、适应性强、抗菌谱广的特点,还具有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抗病和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它通过重寄生,产生抗性物质,竞争作用,产生降解酶类以及诱导植物抗性等一系列机制来防治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化学与生物协同防治植物病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防菌与化学农药混配的菌药复合剂在病害防治中可提高生物防治的防效并能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有望避免植物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取得稳定而持久的防治效果,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益,符合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上述中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安全、低毒且持效期长,有利于病害综合治理的含有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具体而言,所述复配杀菌组合物,包含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粉和啶酰菌胺。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粉与所述啶酰菌胺的重量比为80~99.93:0.07~20;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粉中孢子含量为1×108~8×108CFU/g。本领域可知,多数化学杀菌剂在用量大时,才能达到一个较优的杀菌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前期研发过程中,发现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具有优异的杀菌效果。但,若在将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与一般的化学杀菌剂复配时,相容性非常差;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配杀菌组合物以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为基础,复配特定的化学杀菌剂。两种组合物在特定比例的组合下,不仅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能大大提高杀菌效果。两者的复配的杀菌效果都显著大于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和啶酰菌胺的杀菌效果;此外,本专利技术中化学杀菌剂的使用量非常小,在实际的田间使用中,可有效避免化学试剂对环境的影响。优选的,所述重量比为80~99.93:0.07~20;所采用的化学杀菌剂的用量不超过20%,所达到杀菌效果更优异,且杀菌剂量使用更好。更优选的,当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粉与所述啶酰菌胺的重量比为90.8~99.93:0.07~0.2;尤其是,所述重量比为90.85~99.75:0.15~0.25时,两者复配的互补效果最优。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粉中孢子含量优选为2.5×108~3.5×108CFU/g。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粉通过本领域常规方式经液体发酵、吸附、干燥获得。优选的,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粉与啶酰菌胺以可湿性粉剂直接混合;粉状不仅在制作中操作简单;在后续田间应用操作也简便;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湿性粉剂在长时间存储过程中,依然能保持较优的杀菌效果。其中,所述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中原药(啶酰菌胺)含量为45%~55%。优选的,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由质量百分比为99.5~99.99:0.1~0.5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可湿性粉剂和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其中,所述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中原药含量为45%~55%。优选的,所述可湿性粉剂还包括辅料;所述辅料不限于分散剂、稳定剂、润湿剂、载体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含有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可广泛应用于防治由齐整小核菌引起的辣椒白绢病等土传病害。其中,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施药方式包括叶面喷雾、拌土、灌根、种子处理。尤其是,所述农作物土传病害为白绢病。所述应用过程中,将所述可湿性粉剂按1:100~300的重量比稀释在水中,然后进行施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与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所提供的复配杀菌组合物适用于防治齐整小核菌引起的作物病害,诸如辣椒、花生、烟草白绢病,可作保护地土壤处理;2、该杀菌组合物防治效果较单剂有明显提升,且用量相对较少,不仅可大大降低用药成本,还能进一步降低对土壤环境的污染。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杀菌组合物具有较长的货架寿命,保质期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下实施例中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粉红螺旋聚孢霉发酵液发酵后、干燥等步骤获得;粉红螺旋聚孢霉(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登记编号CGMCCNo.1037)。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与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由质量百分比为5:1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可湿性粉剂和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组成;其中,所述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中原药含量为50%;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可湿性粉剂中孢子的含量为1×108CFU/g。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与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由质量百分比为99.93:0.07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可湿性粉剂和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组成,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可湿性粉剂中孢子的含量为3×108CFU/g。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与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由质量百分比为99.8:0.2的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可湿性粉剂和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组成;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可湿性粉剂中孢子的含量为3×108CFU/g。对比例1~2本对比例提供一种复配杀菌组合物,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将所述“啶酰菌胺”替换为“咪鲜胺”和“嘧霉胺”试验例1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1~2所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与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和啶酰菌胺;/n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粉与所述啶酰菌胺的重量比为80~99.93:0.07~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与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和啶酰菌胺;
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粉与所述啶酰菌胺的重量比为80~99.93:0.07~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粉中孢子含量为1×108~8×108CFU/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粉与所述啶酰菌胺的重量比为90.80~99.93:0.07~0.2;
其中,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粉中孢子含量优选为2.5×108~3.5×108CFU/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红螺旋聚孢霉孢子粉与所述啶酰菌胺的重量比为90.85~99.75:0.15~0.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晓红孙漫红李世东史欢郭荣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