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杧小果普瘿蚊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9377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杧小果普瘿蚊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属于昆虫饲养技术领域。包括:(1)采集杧小果普瘿蚊的老熟幼虫作为初始老熟幼虫;(2)将初始老熟幼虫放入化蛹容器中入土化蛹;(3)蛹经羽化出土后得到成虫,将成虫配对后放入养虫笼中饲养;(4)成虫产卵后将着卵杧果苗移出,并放入新的杧果苗供成虫继续产卵;(5)卵继续生长发育至老熟幼虫,之后将老熟幼虫收集;重复步骤(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为:优化了杧小果普瘿蚊成长环境和饲养条件,杧小果普瘿蚊的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成虫寿命均有所提高,可持续获得大量发育整齐的个体,是进行杧小果普瘿蚊防治和研究的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杧小果普瘿蚊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饲养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杧小果普瘿蚊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
技术介绍
杧小果普瘿蚊(ProcontariniafructiculiJiao,Wang,Bu&Kolesik),是为害杧果的一种新害虫,隶属于双翅目,瘿蚊科,普瘿蚊属,拉丁学名为ProcontariniafructiculiJiao,wang,Bu&Kolesik,中文命名为“杧小果普瘿蚊”。2015年专利技术人在广西百色右江区首次发现该虫为害杧果花蕾和幼果。近年来,该虫在广西百色市杧果产区不断的向外扩散,为害日益严重。不同果园杧果受害程度不同,在百色市右江区永乐镇发生最严重,调查果园幼果平均受害率为53.95%,最高受害率为91.53%。杧小果普瘿蚊为害特点:以幼虫蛀食为害杧果花穗和小果,可取食嫩梢和花梗。受害后造成幼果表面形成褐色斑和孔洞,该虫从抽穗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至小果期均有发生,在杧果盛花期至小果期为害最为严重。同一时间段内卵、幼虫、蛹、成虫均有,世代重叠严重。杧小果普瘿蚊主要集中在12月中旬至翌年4月下旬的杧果初花期至幼果形成期发生,杧果坐果后未发现该虫为害。单个幼果中有幼虫3~5个,最多达10头。杧小果普瘿蚊主要在杧果花果期为害,目前防治措施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在始花期使用渗透性或触杀、内吸性强的药剂统一喷雾防治;往年发生极严重的果园应及早进行地面喷药,从花穗期开始进行集中连片施药防治,药剂可选用啶虫脒、高效氯菊酯或阿维菌素;进行地表覆盖黑地膜、地席或微耕机翻土;撒施毒土以减少虫源,毒土可选用毒死蜱、辛硫磷、噻虫嗪、噻虫胺或氯虫苯甲酰胺,用细沙或干黄泥制成毒土撒施地面及果园四周。杧小果普瘿蚊是杧果新害虫,其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尚无文献报道。为了更好的研究该虫的生物学特及综合防治方法,需要通过饲养获得大量的生理指标相近的供试虫源。人工饲料可持续获得大量发育整齐、生理指标一致的昆虫,但目前尚无杧小果普瘿蚊的人工饲料;而室外果园饲养方法,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杧小果普瘿蚊发育不整齐且存活率无法保障。目前只能通过从果园采集实验虫源,费时费力,且很难获得大量发育整齐、生理指标一致的个体。与杧果上的另一种瘿蚊——杧果叶瘿蚊相比,杧小果普瘿蚊饲养的难点在于该虫只取食为害杧果花穗,而每年杧果开花主要集中在2-4月份,饲养上需准备足够的抽花穗杧果小苗,而且季节性强,错过时间则只能等来年。综上,如何提供一种杧小果普瘿蚊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杧小果普瘿蚊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该技术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优化了杧小果普瘿蚊成长环境和饲养条件。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成虫羽化率均有所提高,易于收集老熟幼虫,可持续获得大量发育整齐的个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杧小果普瘿蚊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杧小果普瘿蚊的老熟幼虫作为初始老熟幼虫;具体操作为:于杧果盛花期至谢花期从杧果园采集受杧小果普瘿蚊为害的花穗,带回室内,置于收集容器内,老熟幼虫钻出小果后用毛笔挑取获得供人工饲养的初始老熟幼虫。(2)将初始老熟幼虫放入化蛹容器中入土化蛹;在蛹期过程中,注意观察化蛹容器,当其内壁上有较多水滴时,将水滴吸干,避免成虫羽化后被水滴粘住。(3)蛹经羽化出土后得到成虫,将成虫配对后放入养虫笼中饲养,并在所述养虫笼中放置杧果苗和培养皿供成虫产卵和栖息;具体的,所述杧果苗供成虫产卵,所述培养皿供成虫栖息;(4)成虫产卵后将着卵杧果苗移出,并放入新的杧果苗供成虫继续产卵;具体的:每天下午放入杧果苗,成虫于夜间将卵产于当天开的小花子房上,次日上午将着卵杧果苗移出。(5)附着在杧果苗上的卵继续生长发育至老熟幼虫,之后将老熟幼虫收集;(6)重复步骤(2)~(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的具体操作为:将化蛹土放入化蛹容器中压实,化蛹土的厚度为3~5cm,放入100头初始老熟幼虫后在其表面覆盖一层化蛹土,再用设置有透气孔的保鲜膜覆盖化蛹容器,之后将所述化蛹容器放置于温度22℃、相对湿度70%、光照12h的培养箱中,7天后成虫开始羽化。所述保鲜膜的直径为20~25cm,并用3号昆虫针在保险膜上扎若干透气孔。在所述初始老熟幼虫表面覆盖一层化蛹土是防止初始老熟幼虫弹跳到化蛹容器的内壁或盖膜上,影响入土化蛹。进一步的,所述化蛹土为从杧果园内采集的土样,过40目筛后于120℃烘干灭菌12h,之后将其含水量调节至10%。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化蛹容器为一次性透明直筒塑料碗,直径为12~15cm。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养虫笼为纱网养虫笼,所述养虫笼规格为35cm×35cm×35cm或55cm×55cm×55cm,纱网为80目。所述养虫笼正面、侧面设置有拉链,并且正面中间设置有开口。将所述养虫笼放置于平坦位置,避免阳光直射。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培养皿的直径为9~12cm,所述培养皿中放置含水量为15~20%的培养土,所述培养土的厚度为3~5cm。成虫不活动时喜栖息在湿润的土面。每天向所述培养皿中加无菌水保持培养土的含水量维持在15~20%。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养虫笼中成虫数为20~25头,雌雄比为1:1,且调节放置所述养虫笼的养虫室温度为22℃,相对湿度为70%,光照为12h。进一步的,所述杧果苗为有花穗、株高80~110cm的杧果苗。将选用的杧果苗中没有花穗的枝条和部分叶子减掉,保留当天开的两性花和未开的花蕾。成虫将卵产于当天开的小花子房上。进一步的,把杧果苗的花穗部分放入养虫笼中供成虫产卵,杧果苗的大部分主干和根部的营养杯在养虫笼外。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的具体操作为:先晃动着卵杧果苗使停留的成虫飞出,之后将其移至温度22℃、相对湿度70%的培养箱中培养,使其上附着的卵生长发育至老熟幼虫;并放入新的杧果苗供成虫继续产卵。成虫产在杧果苗花穗上的卵孵化后幼虫蛀入子房内取食、生长、发育,至小果长大至直径为2~3mm时,幼虫发育至老熟,开始陆续钻出小果,收集即可。进一步的,步骤(5)中采用80目网袋收集老熟幼虫,所述网袋的规格为30cm×40cm,且所述网袋的袋口设有收口绳。具体收集操作为:用80目网袋套住着卵花穗(先将花穗和叶子收拢后再套袋并收紧袋口,避免折断花穗),至老熟幼虫从小果钻出来,跳入网袋中。重复此操作直至老熟幼虫全部出果。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每天收集1~2次老熟幼虫。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杧小果普瘿蚊发生期,能够不间断的饲养杧小果普瘿蚊,优化了其成长环境和饲养条件;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成虫羽化率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成虫寿命长,产卵量增加,持续获得大量发育整齐的个体;解决室内饲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杧小果普瘿蚊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采集杧小果普瘿蚊的老熟幼虫作为初始老熟幼虫;/n(2)将初始老熟幼虫放入化蛹容器中入土化蛹;/n(3)蛹经羽化出土后得到成虫,将成虫配对后放入养虫笼中饲养,并在所述养虫笼中放置杧果苗和培养皿供成虫产卵和栖息;/n(4)成虫产卵后将着卵杧果苗移出,并放入新的杧果苗供成虫继续产卵;/n(5)附着在杧果苗上的卵继续生长发育至老熟幼虫,之后将老熟幼虫收集;/n(6)重复步骤(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杧小果普瘿蚊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集杧小果普瘿蚊的老熟幼虫作为初始老熟幼虫;
(2)将初始老熟幼虫放入化蛹容器中入土化蛹;
(3)蛹经羽化出土后得到成虫,将成虫配对后放入养虫笼中饲养,并在所述养虫笼中放置杧果苗和培养皿供成虫产卵和栖息;
(4)成虫产卵后将着卵杧果苗移出,并放入新的杧果苗供成虫继续产卵;
(5)附着在杧果苗上的卵继续生长发育至老熟幼虫,之后将老熟幼虫收集;
(6)重复步骤(2)~(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杧小果普瘿蚊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操作为:将化蛹土放入化蛹容器中压实,化蛹土的厚度为3~5cm,放入100头初始老熟幼虫后在其表面覆盖一层化蛹土,再用设置有透气孔的保鲜膜覆盖化蛹容器,之后将所述化蛹容器放置于温度22℃、相对湿度70%、光照12h的培养箱中,7天后成虫开始羽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杧小果普瘿蚊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蛹土选用过40目筛、经灭菌的细土,并将其含水量调节至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杧小果普瘿蚊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化蛹容器为一次性透明直筒塑料碗,直径为12~15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杧小果普瘿蚊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小冬韦德卫龙秀珍曾宪儒于永浩高旭渊曾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