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及太阳能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916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24
一种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及太阳能供电装置,其通过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端与多个第一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一端连接,多个第一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二端与多个电池组件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电池组件的输出端与多个第二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第二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二端与负载连接,第一分压防反组件将充电管理电路输出的充电信号单向导通至电池组件,第二分压防反组件将电池组件输出的原始放电信号单向导通至负载;通过采用纯硬件电路搭建多路充放电隔离通道,无需软件控制,便能防止并联的电池之间互充,且在电池过放无电时也能控制以防止电池之间互充,实现电池可以热插拔的效果,提高了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安全可靠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及太阳能供电装置
本申请属于新能源应用
,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及太阳能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多电池并联应用中,为避免较大压差的电池互充等异常情况发生,会对接入电池的电压有要求,判断电压正常之后再接入,避免电池组内部形成环流。为避免较大压差的电池之间发生互充,传统的多电池并联技术方案中都是通过软件来控制,但是它有个前提条件是软件必须为正常持续运行状态,才能控制新电池接入,成本高且电路结构复杂;并且若在电池供电产品中,旧电池过放无电,控制器是无法启动的,这时候接入新电池,将无法对相应开关进行相关的控制,由此容易引起电池之间的互充,导致危险。因此,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控制技术方案中存在通过软件控制防止并联的电池之间互充时,旧电池过放无电,使得软件不能进行相关控制导致电池之间互充引起用电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及太阳能供电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控制技术方案中存在通过软件控制防止并联的电池之间互充时,旧电池过放无电,使得软件不能进行相关控制导致电池之间互充引起用电安全隐患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包括:充电管理电路、多个第一分压防反组件、多个电池组件以及多个第二分压防反组件;其中,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端与多个所述第一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一端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二端与多个所述电池组件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电池组件的输出端与多个所述第二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二端与负载连接;所述第一分压防反组件用于将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输出的充电信号单向导通至所述电池组件,所述第二分压防反组件用于将所述电池组件输出的原始放电信号单向导通至所述负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根据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压信号生成原始充电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电池仓,用于放置电池;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一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电池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分压防反组件单向导通的充电信号生成目标充电信号以对所述电池充电;放电电路,与所述电池和所述第二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一端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电池提供的电池电压生成所述原始放电信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压防反组件包括第一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对应的所述电池组件的输入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压防反组件包括第二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池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负载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压防反组件包括:第一场效应管;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电池组件的正输出端和所述负载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一场效应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池组件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负载的第二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压防反组件包括:二极管控制器、第一电容以及第二场效应管;其中,所述二极管控制器的阳极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共接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所述二极管控制器的电荷泵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控制器的接地端与电源地连接,所述二极管控制器的栅极驱动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二极管控制器的阴极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对应的所述电池组件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太阳能供电装置,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的一种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及太阳能供电装置,其通过第一分压防反组件将充电管理电路输出的充电信号单向导通至电池组件,第二分压防反组件将电池组件输出的原始放电信号单向导通至负载;实现通过采用纯硬件电路搭建多路充放电隔离通道,无需软件控制,便能防止并联的电池之间互充,且在电池过放无电时也能控制以防止电池之间互充,实现电池可以热插拔的效果,提高了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安全可靠性和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中第一分压防反组件和第二分压防反组件的示例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中第二分压防反组件的另一种示例电路原理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中第一分压防反组件的另一种示例电路原理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中插接第一电池时的充放电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中插接第二电池时的充放电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图1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一种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包括:充电管理电路11、多个第一分压防反组件(第一分压防反组件1、第一分压防反组件2、.......、第一分压防反组件N,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多个电池组件(电池组件1、电池组件2、.......、电池组件N)以及多个第二分压防反组件(第二分压防反组件1、第二分压防反组件2、.......、第二分压防反组件N);其中,充电管理电路11的输出端与多个第一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一端连接,多个第一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二端与多个电池组件的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包括:充电管理电路、多个第一分压防反组件、多个电池组件以及多个第二分压防反组件;其中,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端与多个所述第一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一端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二端与多个所述电池组件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电池组件的输出端与多个所述第二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二端与负载连接;/n所述第一分压防反组件用于将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输出的充电信号单向导通至所述电池组件,所述第二分压防反组件用于将所述电池组件输出的原始放电信号单向导通至所述负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包括:充电管理电路、多个第一分压防反组件、多个电池组件以及多个第二分压防反组件;其中,所述充电管理电路的输出端与多个所述第一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一端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二端与多个所述电池组件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电池组件的输出端与多个所述第二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二端与负载连接;
所述第一分压防反组件用于将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输出的充电信号单向导通至所述电池组件,所述第二分压防反组件用于将所述电池组件输出的原始放电信号单向导通至所述负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根据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压信号生成原始充电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
电池仓,用于放置电池;
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一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二端和所述电池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分压防反组件单向导通的充电信号生成目标充电信号以对所述电池充电;
放电电路,与所述电池和所述第二分压防反组件的第一端连接,配置为根据所述电池提供的电池电压生成所述原始放电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供电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防反组件包括第一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健挺陈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