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CAN总线的信号调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894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信号调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信号调理系统,包括调理箱体,调理箱体内部设置有电路板和多个信号调理板,电路板的前端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插接件,第一插接件的数量与信号调理板的数量相同,电路板的后端面上开设有接线口,信号调理板上均设置有微处理器、接线板、调理电路和第二插接件,微处理器分别与接线板、调理电路和第二插接件电性连接在一起,第二插接件的设置与第一插接件相适应,第二插接件用于与第一插接件相接,信号调理板通过第二插接件与第一插接件连接进而接于电路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系统灵活度高、无需人工进行硬件操作、使用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信号调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信号调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AN总线的信号调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于涉及电控类产品的更高性能需求,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功能也日益增加,该趋势在涉及安全的交通领域尤为明显,目前,常见的控制器包括计算核心CPU及与外界传递信息的数字类接口、模拟类接口、驱动类接口及总线类接口等,常见的测试方法是模拟这些接口的信息,注入到该控制器,从而测试控制器的软件逻辑、硬件功能是否正常。但是,常见的信号模拟系统发送及接收的信号规格大多为通用规格,无法和不同领域不同应用的控制器接口规格对应,因此需要中间安装信号调理系统,当前此类调理系统大多通过单板或单板配合插箱方式实现,不同的信号调理板卡间彼此无联系,部分系统设计单板时,考虑了功能的复用性,但切换功能时,要通过跳帽、拨码或背板方式人为调整,当被测的控制器更换时,需要人工调整各板卡的工作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CAN总线的信号调理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CAN总线的信号调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面呈开放式设置的调理箱体,调理箱体内部设置有电路板和多个信号调理板,电路板在调理箱体内呈水平纵置设置,电路板的前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一插接件,第一插接件的数量与信号调理板的数量相同,电路板的后端面上开设有接线口,每个信号调理板上均设置有微处理器、接线板、调理电路和第二插接件,微处理器分别与接线板、调理电路和第二插接件电性连接在一起,接线板用于连接外界的线束,调理电路用于调理信号,每个信号调理板上设有的调理电路的功能不同,第二插接件的设置与第一插接件相适应,第二插接件用于与第一插接件相接,信号调理板通过第二插接件与第一插接件连接进而接于电路板上。优选的,所述接线口的数量为2个,接线口在电路板的后端面上呈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接线口用于与外界的CAN总线连接,另一个接线口用于与外界的供电总线连接。优选的,所述电路板的后端面与调理箱体的后端壁内壁之间留有理线空间。优选的,每个所述信号调理板上还设置有前面板,前面板设于信号调理板不与电路板连接的端部上,前面板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指示灯,指示灯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电路板的后端面上还设置有编码号牌。优选的,所述调理箱体的后端面上开设有贯通调理箱体后端面的操作框,操作框的形状大小位置与电路板相适应。较之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在每个信号调理板上均集成设置微处理器、接线板、调理电路和第二插接件,并且在电路板上设置接线口用于通过与CAN总线通讯连接进而与上位机连接,从而接收上位机发出的控制指令,在需要切换功能时,无需人工进行切换,只需通过上位机发出切换指令,每个信号调理板上的微处理器识别所要切换的功能指令,并将功能指令与自身所对应的调理电路具有的功能进行对比,判断是否相符,相符的信号调理板开始工作,不相符的信号调理板停止工作,以此自动完成切换,在更换被测控制器时,微处理器通过识别接入由接线板的被测控制器从而对自身信号调理板的工作模式进行转换,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系统灵活度高、无需人工进行硬件上调整、使用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信号调理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电路板的正视图。附图标记:1、调理箱体;2、电路板;3、信号调理板;4、第一插接件;5、接线口;6、微处理器;7、接线板;8、调理电路;9、第二插接件;10、CAN总线;11、供电总线;12、理线空间;13、前面板;14、编码号牌;15、操作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CAN总线10的信号调理系统,包括前端面呈开放式设置的调理箱体1,调理箱体1内部设置有电路板2和多个信号调理板3,电路板2在调理箱体1内呈水平纵置设置,且电路板2贴近调理箱体1的后端部设置,电路板2的后端面与调理箱体1的后端壁内壁之间留有理线空间12,理线空间12的设置用于方便后期的布线和理线工作;电路板2的后端面上开设有接线口5,本实施例中,接线口5的数量为2个,接线口5在电路板2的后端面上呈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接线口5用于与外界的CAN总线10连接,另一个接线口5用于与外界的供电总线11连接,电路板2通过与外界的CAN总线10连接的接线口5与外界的上位机通讯连接,电路板2通过与外界的供电总线11连接的接线口5与外界的电源电连接在一起。电路板2的前端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插接件4,第一插接件4的数量与信号调理板3的数量相同,第一插接件4的位置分布于信号调理板3的位置分布相适应,本实施例中,信号调理板3和第一插接件4的数量均为12个,信号调理板3在调理箱体1内呈水平阵列分布,第一插接件4在电路板2的前端面上也呈水平阵列分布;每个信号调理板3上均设置有微处理器6、接线板7、调理电路8和第二插接件9,微处理器6分别与接线板7、调理电路8和第二插接件9电性连接在一起,接线板7用于连接外界的线束,以此与外界的被测控制器以及实时仿真系统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与外界的被测控制器和实时仿真系统进行信息互通,调理电路8用于调理信号,每个信号调理板3上设有的调理电路8的功能不同,从而使得每个信号调理板3所实施的功能不同,第二插接件9的设置与第一插接件4相适应,第二插接件9用于与第一插接件4相接,信号调理板3通过第二插接件9与第一插接件4连接进而接于电路板2上,微处理器6通过第二插接件9与第一插接件4的连接以此能够识别传输至电路板2上的指令,并根据识别到的指令对信号调理板3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并且,微处理器6还能够对信号调理板3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进一步的,每个信号调理板3上还设置有前面板13,前面板13设于信号调理板3不与电路板2连接的端部上,前面板13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指示灯,指示灯与微处理器6电连接在一起,指示灯用于根据微处理器6的指令,做出不同的灯光提示,如信号调理板3工作状态正常时,亮绿灯,信号调理板3工作状态为非正常时,亮红灯等;以此方便外界使用者获知信号调理板3的具体工作状态。进一步的,电路板2的后端面上还设置有编码号牌14,编码号牌14用于区分在同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CAN总线(10)的信号调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面呈开放式设置的调理箱体(1),调理箱体(1)内部设置有电路板(2)和多个信号调理板(3),电路板(2)在调理箱体(1)内呈水平纵置设置,电路板(2)的前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一插接件(4),第一插接件(4)的数量与信号调理板(3)的数量相同,电路板(2)的后端面上开设有接线口(5),每个信号调理板(3)上均设置有微处理器(6)、接线板(7)、调理电路(8)和第二插接件(9),微处理器(6)分别与接线板(7)、调理电路(8)和第二插接件(9)电性连接在一起,接线板(7)用于连接外界的线束,调理电路(8)用于调理信号,每个信号调理板(3)上设有的调理电路(8)的功能不同,第二插接件(9)的设置与第一插接件(4)相适应,第二插接件(9)用于与第一插接件(4)相接,信号调理板(3)通过第二插接件(9)与第一插接件(4)连接进而接于电路板(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CAN总线(10)的信号调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面呈开放式设置的调理箱体(1),调理箱体(1)内部设置有电路板(2)和多个信号调理板(3),电路板(2)在调理箱体(1)内呈水平纵置设置,电路板(2)的前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一插接件(4),第一插接件(4)的数量与信号调理板(3)的数量相同,电路板(2)的后端面上开设有接线口(5),每个信号调理板(3)上均设置有微处理器(6)、接线板(7)、调理电路(8)和第二插接件(9),微处理器(6)分别与接线板(7)、调理电路(8)和第二插接件(9)电性连接在一起,接线板(7)用于连接外界的线束,调理电路(8)用于调理信号,每个信号调理板(3)上设有的调理电路(8)的功能不同,第二插接件(9)的设置与第一插接件(4)相适应,第二插接件(9)用于与第一插接件(4)相接,信号调理板(3)通过第二插接件(9)与第一插接件(4)连接进而接于电路板(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CAN总线(10)的信号调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口(5)的数量为2个,接线口(5)在电路板(2)的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薄守龙庞长巍冯英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熠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