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线溶液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883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线溶液试验装置。该技术方案在常规滴加通路的基础上增设了专用于试验的旁路,并在滴加通路中引入活塞组件以加快滴加进程。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可拆分的三段管路构建了连续的腔道,利用活塞杆驱动活塞在腔道中纵向运动,从而使敏化溶液的滴加速度由活塞杆的运动来控制,因而可根据需求适当加快试验进程。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液管上增设了旁路管,并分别设置阀门控制进液管和旁路管的通断,当需要进行试验时,无需停机,仅切换进液管和旁路管上的阀门即可将试验溶液接入系统中,使试验的效率大大提高,而且省去了大量的试验准备过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相对简单的技术改进实现了良好的技术效果,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线溶液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在线溶液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生产线进行溶液添加的方式正常是通过滴管添加,即敏化溶液存放储罐内,通过管道泵送到凉药钢带上,通过滴管均匀喷在乳胶基质表面,乳胶基质进入敏化机敏化,从而达到降低产品密度的要求。有时为改变产品性能或成本考虑,需要更换敏化溶液,进行生产线试验,以往经常采取使用矿泉水瓶手工定量喷洒乳胶基质表面进行敏化,该种方式存在喷洒不均匀、用量不准确及不容易操作的弊端,或采取将敏化储罐的溶液改装试验溶液进行试验,如此需要生产线停机进行更换溶液,试验结束后还需停机清理储罐内溶液,生产线停机处理耗时长,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也不方便,无法随时进行试验。此外,在试验过程中,常规滴加方式难以对加样速度进行控制,因此,无法根据需求适当加快试验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在线溶液试验装置,以解决目前,在以更换敏化溶液为目的进行生产线试验时,无法在不停机状态下随时进行试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如何适当加快滴加试验的试验进程。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在线溶液试验装置,包括上段管体,第一螺纹连接部,中段管体,第二螺纹连接部,三通管,腔道,活塞杆,活塞,输出头,第一阀门,旁路管,第二阀门,凸盘,硅胶垫圈,其中,上段管体通过第一螺纹连接部紧固连接于中段管体上端,中段管体通过第二螺纹连接部紧固连接于中三通管上端,在上段管体、中段管体、三通管中具有相互贯通的腔道,在腔道中设置有活塞杆,在活塞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在三通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输出头,在输出头中设置有第一阀门;三通管的侧端为进液管,在所述进液管上固定连接有旁路管,在所述进液管上以及所述旁路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阀门;在所述进液管的末端具有凸盘,在外设的来料管路的末端也具有凸盘,两个凸盘相互对合,两个凸盘通过卡箍接头紧固连接,在两个凸盘之间垫置有硅胶垫圈。作为优选,第一阀门为电磁阀,第二阀门为手动阀。作为优选,以法兰盘替代凸盘,两个法兰盘相互对合,两个法兰盘通过螺栓紧固连接。作为优选,在第一螺纹连接部处以及第二螺纹连接部处分别垫置有密封圈。作为优选,中段管体的下端口内径小于三通管的上端口内径。在以上技术方案中,上段管体、中段管体、三通管的上路,三者用于构建腔道,之所以采用三者构建腔道,是为了在不使用时可分拆、清洗,且便于收纳;第一螺纹连接部用于实现上段管体与中段管体的密封连接;第二螺纹连接部用于实现三通管的上路与中段管体的密封连接;腔道用于同活塞相配合;活塞杆用于驱动活塞在腔道中纵向运动,从而使敏化溶液的滴加速度由活塞杆的运动来控制,因而可根据需求适当加快试验进程;输出头为敏化溶液输出的位置;第一阀门用于控制输出头的通断;旁路管用于接入试验溶液,以进行试验;第二阀门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旁路管上以及进液管上,分别用于控制二者的通断;凸盘与配套的卡箍接头规格相匹配,用于将外设的来料管路与进液管进行对接;硅胶垫圈用于确保凸盘对接位置的密封。当正常生产时,采用进液管进料,旁路管断开;当执行试验时,采用旁路管输入试验溶液,进液管断开。无论正常生产或是执行试验,敏化溶液均采用间歇性进料的方式加入至三通管中:初始阶段输出头呈断开状态(即第一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活塞位于最下端;而后,活塞上提,同时从进液管或旁路管向三通管中输入敏化溶液;待活塞上行到顶端(即中段管体与三通管的交接位置)、三通管中充入敏化溶液后,断开进液管或旁路管(即关闭第二阀门);随后打开第一阀门,并驱动活塞下行,执行滴加过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在线溶液试验装置。该技术方案在常规滴加通路的基础上增设了专用于试验的旁路,并在滴加通路中引入活塞组件以加快滴加进程。具体来看,本技术利用可拆分的三段管路构建了连续的腔道,利用活塞杆驱动活塞在腔道中纵向运动,从而使敏化溶液的滴加速度由活塞杆的运动来控制,因而可根据需求适当加快试验进程。此外,本技术在进液管上增设了旁路管,并分别设置阀门控制进液管和旁路管的通断,当需要进行试验时,无需停机,仅切换进液管和旁路管上的阀门即可将试验溶液接入系统中,使试验的效率大大提高,而且省去了大量的试验准备过程。本技术以相对简单的技术改进实现了良好的技术效果,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从右侧视角观察时,本技术的剖视图;图中:1、上段管体2、第一螺纹连接部3、中段管体4、第二螺纹连接部5、三通管6、腔道7、活塞杆8、活塞9、输出头10、第一阀门11、旁路管12、第二阀门13、凸盘14、硅胶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一种在线溶液试验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上段管体1,第一螺纹连接部2,中段管体3,第二螺纹连接部4,三通管5,腔道6,活塞杆7,活塞8,输出头9,第一阀门10,旁路管11,第二阀门12,凸盘13,硅胶垫圈14,其中,上段管体1通过第一螺纹连接部2紧固连接于中段管体3上端,中段管体3通过第二螺纹连接部4紧固连接于中三通管5上端,在上段管体1、中段管体3、三通管5中具有相互贯通的腔道6,在腔道6中设置有活塞杆7,在活塞杆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塞8;在三通管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输出头9,在输出头9中设置有第一阀门10;三通管5的侧端为进液管,在所述进液管上固定连接有旁路管11,在所述进液管上以及所述旁路管11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阀门12;在所述进液管的末端具有凸盘13,在外设的来料管路的末端也具有凸盘13,两个凸盘13相互对合,两个凸盘13通过卡箍接头紧固连接,在两个凸盘13之间垫置有硅胶垫圈14。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上段管体1、中段管体3、三通管5的上路,三者用于构建腔道,之所以采用三者构建腔道,是为了在不使用时可分拆、清洗,且便于收纳;第一螺纹连接部2用于实现上段管体1与中段管体3的密封连接;第二螺纹连接部4用于实现三通管5的上路与中段管体3的密封连接;腔道6用于同活塞8相配合;活塞杆7用于驱动活塞在腔道6中纵向运动,从而使敏化溶液的滴加速度由活塞杆7的运动来控制,因而可根据需求适当加快试验进程;输出头9为敏化溶液输出的位置;第一阀门10用于控制输出头9的通断;旁路管11用于接入试验溶液,以进行试验;第二阀门12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旁路管11上以及进液管上,分别用于控制二者的通断;凸盘13与配套的卡箍接头规格相匹配,用于将外设的来料管路与进液管进行对接;硅胶垫圈14用于确保凸盘13对接位置的密封。...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线溶液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段管体(1),第一螺纹连接部(2),中段管体(3),第二螺纹连接部(4),三通管(5),腔道(6),活塞杆(7),活塞(8),输出头(9),第一阀门(10),旁路管(11),第二阀门(12),凸盘(13),硅胶垫圈(14),其中,上段管体(1)通过第一螺纹连接部(2)紧固连接于中段管体(3)上端,中段管体(3)通过第二螺纹连接部(4)紧固连接于中三通管(5)上端,在上段管体(1)、中段管体(3)、三通管(5)中具有相互贯通的腔道(6),在腔道(6)中设置有活塞杆(7),在活塞杆(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塞(8);在三通管(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输出头(9),在输出头(9)中设置有第一阀门(10);三通管(5)的侧端为进液管,在所述进液管上固定连接有旁路管(11),在所述进液管上以及所述旁路管(11)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阀门(12);在所述进液管的末端具有凸盘(13),在外设的来料管路的末端也具有凸盘(13),两个凸盘(13)相互对合,两个凸盘(13)通过卡箍接头紧固连接,在两个凸盘(13)之间垫置有硅胶垫圈(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线溶液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段管体(1),第一螺纹连接部(2),中段管体(3),第二螺纹连接部(4),三通管(5),腔道(6),活塞杆(7),活塞(8),输出头(9),第一阀门(10),旁路管(11),第二阀门(12),凸盘(13),硅胶垫圈(14),其中,上段管体(1)通过第一螺纹连接部(2)紧固连接于中段管体(3)上端,中段管体(3)通过第二螺纹连接部(4)紧固连接于中三通管(5)上端,在上段管体(1)、中段管体(3)、三通管(5)中具有相互贯通的腔道(6),在腔道(6)中设置有活塞杆(7),在活塞杆(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塞(8);在三通管(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输出头(9),在输出头(9)中设置有第一阀门(10);三通管(5)的侧端为进液管,在所述进液管上固定连接有旁路管(11),在所述进液管上以及所述旁路管(11)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阀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秀娜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漳州久依久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