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透镜三维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8810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超高真空光学位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镜三维移动装置,包括:透镜托、第三移动机构、第一连接件、第二移动机构、第二连接件和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三移动机构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水平段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水平段的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水平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水平段的下表面,同时使第三移动机构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水平段的上表面,进而减小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和第三移动机构的安装结构,进而有效减小所述透镜三维移动装置的整体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镜三维移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超高真空光学位移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镜三维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样品分析是凝聚态物理学的基础,在超高真空腔体中对样品进行表征可以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获得样品的本征信息,而利用光谱、激发-泵浦等手段获取样品信息对光的聚焦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可三维移动的超高真空兼容的位移台,现有的位移台尺寸较大无法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三维移动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透镜三维移动装置,包括:透镜托、第三移动机构、第一连接件、第二移动机构、第二连接件和第一移动机构,所述透镜托设置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上,且所述第三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透镜托上移或下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移动机构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水平横向移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下表面与第一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水平纵向移动,且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和第三移动机构的结构均相同;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结构为Z字形,所述第三移动机构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水平段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水平段的下表面。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一滑芯,所述第一滑槽(6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芯(61)的压电陶瓷堆垛,且所述第一滑芯可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芯远离所述第一滑槽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螺纹孔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滑槽和第二滑芯,所述第二滑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通孔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连接,所述第二滑芯的上表面与所述上水平段的下表面通过螺栓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移动机构包括第三滑槽和第三滑芯,所述第三滑槽靠近所述下水平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螺纹孔,所述下水平段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三螺纹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滑槽垂直于水平面。优选地,所述第三滑芯远离所述下水平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透镜托包括透镜固定槽和托把,所述托把远离所述透镜固定槽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孔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通孔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将有第二移动机构和第一移动机构所组成的水平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水平段的下表面进而使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的底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水平段,同时使第三移动机构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水平段的上表面,使所述第三移动机构的顶部靠近所述一连接件的上水平段,进而减小使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和第三移动机构机构的安装结构,进而有效减小所述透镜三维移动装置的整体结构,使所述透镜三维移动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透镜三维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滑槽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三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a。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三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b。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透镜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第三移动机构,101-第一安装孔,102-第三螺纹孔,2-第二移动机构,21-第二滑槽,211-第二通孔,3-第二连接件,301-第一通孔,302-第二螺纹孔,4-第一连接件,41-下水平段,42-上水平段,5-透镜托,501-安装通孔,502-透镜固定槽,503-托把,6-第一移动机构,61-第一滑芯,62-第一滑槽,611-第一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镜三维移动装置,包括:透镜托5、第三移动机构1、第一连接件4、第二移动机构2、第二连接件3和第一移动机构6,所述透镜托5设置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1上,且所述第三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透镜托上移或下移;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移动机构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移动机构2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用于带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1水平横向移动;所述第二连接件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3的下表面与第一移动机构6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机构6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水平纵向移动,且所述第一移动机构6、第二移动机构2和第三移动机构1的结构均相同;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结构为Z字形,所述第三移动机构1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下水平段4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上水平段41的下表面。如图1所述,所述第一移动机构6、第二移动机构2和第三移动机构1可以为结构类似或者相同的由直线滑槽和设置在所述直线滑槽上的滑块组成的滑动装置,通过将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对应的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6对应的滑块上,所述第三移动机构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4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对应的滑块上,同时使所述第一移动机构6对应滑槽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对应的滑槽相互垂直,进而使所述第一移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三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透镜托(5);/n第三移动机构(1),所述透镜托(5)设置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1)上,且所述第三移动机构(1)用于带动所述透镜托(5)上移或下移;/n第一连接件(4),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移动机构(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移动机构(2)连接;/n第二移动机构(2),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用于带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1)水平横向移动;/n第二连接件(3),所述第二连接件(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3)的下表面与第一移动机构(6)连接;以及/n第一移动机构(6),所述第一移动机构(6)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水平纵向移动;/n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结构为Z字形,所述第三移动机构(1)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下水平段(4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上水平段(42)的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三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镜托(5);
第三移动机构(1),所述透镜托(5)设置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1)上,且所述第三移动机构(1)用于带动所述透镜托(5)上移或下移;
第一连接件(4),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移动机构(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移动机构(2)连接;
第二移动机构(2),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用于带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1)水平横向移动;
第二连接件(3),所述第二连接件(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3)的下表面与第一移动机构(6)连接;以及
第一移动机构(6),所述第一移动机构(6)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水平纵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结构为Z字形,所述第三移动机构(1)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下水平段(4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移动机构(2)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上水平段(42)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三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6)包括第一滑槽(62)和第一滑芯(61),所述第一滑槽(6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芯(61)的压电陶瓷堆垛,且所述第一滑芯(61)可沿所述第一滑槽(62)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三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颖程博伟吴达边珂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