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送风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846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锅炉送风加热系统,包括给水母管,在给水母管上按照水流流向顺序连接凝结水泵、低压加热机构、除氧器、前置水泵、给水泵、高压加热机构、省煤器和锅炉汽包;所述低压加热机构包括串联在一起的多个低压加热器,所述高压加热机构包括串联在一起的多个高压加热器。利用凝水从低压加热机构中提取加热送风所需要的热量,然后由增压泵将凝水送至前置预热器加热锅炉送风,节省出部分高温烟气,增设烟气旁路,并在烟气旁路中增设凝水加热器和给水加热器,提高了高温烟气的利用效率。同时提高了省煤器入口的给水温度,从而提高了机组的热能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送风加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系统,尤其涉及锅炉送风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强化燃料在锅炉内的着火和燃烧进程,促进锅炉的稳定燃烧,锅炉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必须要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才允许送入炉膛。加热锅炉送风所使用的重要设备为空气预热器,锅炉运行中为了避免空气预热器发生低温腐蚀,通常将高温烟气作为低温送风的加热热源,并且在冬季还要投入暖风器运行。虽然利用高温烟气加热低温送风能够避免空预器发生低温腐蚀,但是却违背了能量梯级利用的原则,导致热能利用不充分,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因此在保障空气预热器安全运行前提下,有必要对锅炉送风的加热热源进行重新优化选择,进一步提高部分高温烟气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锅炉送风加热系统。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锅炉送风加热系统,包括给水母管,在给水母管上按照水流流向顺序连接凝结水泵、低压加热机构、除氧器、前置水泵、给水泵、高压加热机构、省煤器和锅炉汽包;所述低压加热机构包括串联在一起的多个低压加热器,所述高压加热机构包括串联在一起的多个高压加热器;烟气管道按照烟气流通方向顺序连接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送风管道按照送风流通方向顺序连接前置预热器、空气预热器和锅炉炉膛;在低压加热机构两侧的给水母管上并联低压给水旁路,低压给水旁路按照水流流向顺序连接增加泵和前置预热器,凝结水泵位于低压给水旁路的右侧;烟气旁路并联在烟气管道上,烟气旁路的其中一端与空气预热器的进气口连接,另一端与空气预热器的出气口连接;在烟气旁路上按照烟气流通方向顺序连接给水加热器和凝水加热器;在给水母管上并联高压给水旁路,高压给水旁路的其中一端位于给水泵和高压加热机构之间,另一端位于高压加热机构和省煤器之间;在高压给水旁路上连接给水加热器;在除氧器和增压泵之间的给水母管上并联凝水旁路,在凝水旁路上连接凝水加热器。作为优选,省煤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烟气管道连接,空气预热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烟气管道连接。作为优选,前置预热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送风管道连接,空气预热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送风管道连接。作为优选,前置预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低压给水旁路连接。增加泵增加凝水流量,利用凝水从低压加热机构中提取加热送风所需要的热量,然后由增压泵将凝水送至前置预热器加热锅炉送风,放热后的低温凝水再引回至给水母管。作为优选,给水加热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烟气旁路连接,凝水加热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烟气旁路连接。锅炉送风在前置预热器预热后,将会节省出部分高温烟气,为了提高该部分高温烟气的利用效率,增设烟气旁路,并在烟气旁路中增设凝水加热器和给水加热器,以提高高温烟气的利用效率。作为优选,给水加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高压给水旁路连接。高压给水旁路提取烟气旁路中的部分高品质热能,高压给水旁路中的给水被加热后汇入省煤器。作为优选,凝水加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凝水旁路连接。凝水旁路提取烟气旁路中的部分低品质热能,凝水旁路中的凝水被加热后,再汇入给水母管,最后引至除氧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凝水从低压加热机构中提取加热送风所需要的热量,然后由增压泵将凝水送至前置预热器加热锅炉送风,节省出部分高温烟气,增设烟气旁路,并在烟气旁路中增设凝水加热器和给水加热器,提高了高温烟气的利用效率。同时提高了省煤器入口的给水温度,从而提高了机组的热能利用效率。以300MW亚临界机组在210MW工况下稳定运行时的参数为计算基础,得出利用该方案对锅炉送风加热热源进行优化后,可提高机组负荷约3.3MW,机组发电效率提高约1.57%,年节约标煤量约6754吨(以年运行7000小时计),可见该方案所取得的节能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系统流程图;图中所示:1、给水母管,2、凝结水泵,3、低压加热机构,4、增压泵,5、低压给水旁路,6、前置预热器,7、空气预热器,8、送风管道,9、烟气管道,10、省煤器,11、除氧器,12、前置水泵,13、给水泵,14、高压给水旁路,15、高压加热机构,16、给水加热器,17、烟气旁路,18、凝水加热器,19、锅炉炉膛,20、锅炉汽包,21、凝水旁路。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给水母管1,在给水母管1上按照水流流向顺序连接凝结水泵2、低压加热机构3、除氧器11、前置水泵12、给水泵13、高压加热机构15、省煤器10和锅炉汽包20。所述低压加热机构3包括串联在一起的多个低压加热器,所述高压加热机构15包括串联在一起的多个高压加热器。在本实施例中,低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凝结水泵2、除氧器11、前置水泵12、给水泵13、省煤器10和锅炉汽包20均采用现有结构。烟气管道9按照烟气流通方向顺序连接省煤器10和空气预热器7。进一步的,省煤器10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烟气管道9连接,空气预热器7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烟气管道9连接。送风管道8按照送风流通方向顺序连接前置预热器6、空气预热器7和锅炉炉膛19,在本实施例中,前置预热器6和空气预热器7均采用现有结构。进一步的,前置预热器6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送风管道8连接,空气预热器7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送风管道8连接。在低压加热机构3两侧的给水母管1上并联低压给水旁路5,低压给水旁路5按照水流流向顺序连接增压泵4和前置预热器6,凝结水泵2位于低压给水旁路5的右侧。进一步的,前置预热器6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低压给水旁路5连接。增压泵4增加凝水流量,利用凝水从低压加热机构3中提取加热送风所需要的热量,然后由增压泵将凝水送至前置预热器6加热锅炉送风,放热后的低温凝水再引回至给水母管1。烟气旁路17并联在烟气管道9上,烟气旁路17的其中一端与空气预热器7的进气口连接,另一端与空气预热器7的出气口连接。在烟气旁路17上按照烟气流通方向顺序连接给水加热器16和凝水加热器18,给水加热器16和凝水加热器18均采用现有结构。进一步的,给水加热器16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烟气旁路17连接,凝水加热器18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烟气旁路17连接。锅炉送风在前置预热器6预热后,将会节省出部分高温烟气,为了提高该部分高温烟气的利用效率,增设烟气旁路17,并在烟气旁路17中增设凝水加热器18和给水加热器16,以提高高温烟气的利用效率。在给水母管1上并联高压给水旁路14,高压给水旁路14的其中一端位于给水泵13和高压加热机构15之间,另一端位于高压加热机构15和省煤器10之间。在高压给水旁路14上连接给水加热器16。进一步的,给水加热器16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高压给水旁路14连接。高压给水旁路14提取烟气旁路17中的部分高品质热能,高压给水旁路14中的给水被加热后汇入省煤器10。在除氧器11和增压泵4之间的给水母管1上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锅炉送风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给水母管,在给水母管上按照水流流向顺序连接凝结水泵、低压加热机构、除氧器、前置水泵、给水泵、高压加热机构、省煤器和锅炉汽包;所述低压加热机构包括串联在一起的多个低压加热器,所述高压加热机构包括串联在一起的多个高压加热器;/n烟气管道按照烟气流通方向顺序连接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n送风管道按照送风流通方向顺序连接前置预热器、空气预热器和锅炉炉膛;/n在低压加热机构两侧的给水母管上并联低压给水旁路,低压给水旁路按照水流流向顺序连接增加泵和前置预热器,凝结水泵位于低压给水旁路的右侧;/n烟气旁路并联在烟气管道上,烟气旁路的其中一端与空气预热器的进气口连接,另一端与空气预热器的出气口连接;在烟气旁路上按照烟气流通方向顺序连接给水加热器和凝水加热器;/n在给水母管上并联高压给水旁路,高压给水旁路的其中一端位于给水泵和高压加热机构之间,另一端位于高压加热机构和省煤器之间;在高压给水旁路上连接给水加热器;/n在除氧器和增压泵之间的给水母管上并联凝水旁路,在凝水旁路上连接凝水加热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锅炉送风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给水母管,在给水母管上按照水流流向顺序连接凝结水泵、低压加热机构、除氧器、前置水泵、给水泵、高压加热机构、省煤器和锅炉汽包;所述低压加热机构包括串联在一起的多个低压加热器,所述高压加热机构包括串联在一起的多个高压加热器;
烟气管道按照烟气流通方向顺序连接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
送风管道按照送风流通方向顺序连接前置预热器、空气预热器和锅炉炉膛;
在低压加热机构两侧的给水母管上并联低压给水旁路,低压给水旁路按照水流流向顺序连接增加泵和前置预热器,凝结水泵位于低压给水旁路的右侧;
烟气旁路并联在烟气管道上,烟气旁路的其中一端与空气预热器的进气口连接,另一端与空气预热器的出气口连接;在烟气旁路上按照烟气流通方向顺序连接给水加热器和凝水加热器;
在给水母管上并联高压给水旁路,高压给水旁路的其中一端位于给水泵和高压加热机构之间,另一端位于高压加热机构和省煤器之间;在高压给水旁路上连接给水加热器;
在除氧器和增压泵之间的给水母管上并联凝水旁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恺卢红书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莱城发电厂杨志恺卢红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