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设备协同联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8443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物联网设备协同联动方法,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通过物联网设备在区域的位置和时刻建立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并根据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建立物联网设备子感知能力矩阵,构造目标函数同时采用KM算法使用户选取的目标子区域的感知能力分值最大,如果目标子区域的感知能力分值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则只需要调节物联网设备在区域的位置和时刻,即可得到目标子区域的感知能力分值,直到满足用户的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KM算法调度物联网设备,可以使物联网系统获得最好的感知能力,实现物联网设备的互相协作,保证了用户关心区域的整体信息的获取,提高物联网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物联网系统的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联网设备协同联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物联网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物联网设备协同联动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物联网设备具有很多类型的模块,不同物联网设备之间模块的感应范围和可靠性是不一样的,并且安装在室外的物联网设备容易出现某一模块出现异常,无法工作的情况,因此需要通过不同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协作,充分利用模块的数据采集范围与能力,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为了提高整个系统在关注区域的覆盖范围和可靠性,现有的技术手段只能通过增加物联网设备的方式,来扩大数据采集范围与能力,但是这种方式会提高整个物联网系统的冗余度,进而降低数据的采集精度,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协同联动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技术手段仅仅通过增加物联网设备的方式,来扩大数据采集范围与能力,而导致的数据的采集精度低和物联网系统建设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物联网设备协同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建立区域;将所述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在所述区域内设置物联网设备;步骤2:根据所述物联网设备在所述区域内的位置和时刻建立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步骤3:获取所述物联网设备在所述区域内的当前位置和当前时刻;步骤4:根据所述当前位置、所述当前时刻以及所述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建立物联网设备子感知能力矩阵;步骤5:选取用户关注的所述子区域为目标子区域;步骤6:构造目标函数同时采用KM算法使所述目标子区域的感知能力分值最大;步骤7:判断所述目标子区域的感知能力分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感知能力阈值,生成第一判断结果;步骤8: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子区域的感知能力分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感知能力阈值,则完成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协同联动,物联网设备开机工作;步骤9: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子区域的感知能力分值小于所述感知能力阈值,则重新调整所述物联网设备在所述区域内的所述位置和所述时刻,返回所述步骤4。优选的,所述在所述区域内设置物联网设备,包括:所述物联网设备包括音频设备、普通视频设备和红外/夜视视频设备;各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感知范围覆盖多个子区域。优选的,所述步骤2:根据所述物联网设备在所述区域内的位置和时刻建立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包括:步骤2.1:根据物联网设备在所述区域内的位置和时刻得到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步骤2.2:根据所述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建立所述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所述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包括音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普通视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和红外/夜视视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优选的,所述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为:p=T(d,t)·R(d,a)·δ(d,a)其中,p代表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分值,T(d,t)代表物联网设备d在时刻t下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R(d,a)代表物联网设备d与子区域a的距离对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δ(d,a)表示物联网设备d与子区域a之间的遮挡对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优选的,所述音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包括:p音频=T音频(d音频,t)·R音频(d音频,a音频)·δ音频(d音频,a音频)其中,p音频代表音频设备的感知能力分值,T音频(d音频,t)代表音频设备d音频在时刻t下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R音频(d音频,a音频)代表音频设备d音频与子区域a音频的距离对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δ音频(d音频,a音频)表示音频设备d音频与子区域a音频之间的遮挡对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r1为音频设备d音频到子区域a音频之间的距离,R1为音频设备的拾音范围。优选的,所述普通视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包括:p视频=T视频(d视频,t)·R视频(d视频,a视频)·δ视频(d视频,a视频)其中,p视频代表普通视频设备的感知能力分值,T视频(d视频,t)代表普通视频设备d视频在时刻t下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R视频(d视频,a视频)代表普通视频设备d视频与子区域a视频的距离对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δ视频(d视频,a视频)表示普通视频设备d视频与子区域a视频之间的遮挡对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r2为普通视频设备d视频到子区域a视频之间的距离,R2为普通视频设备的监控范围,θ1是普通视频设备的摄像头与子区域a视频之间的夹角,Θ1是普通视频设备的摄像头监控有效半角度。优选的,所述红外/夜视视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包括:p夜视=T夜视(d夜视,t)·R夜视(d夜视,a夜视)·δ夜视(d夜视,a夜视)其中,p夜视代表红外/夜视视频设备的感知能力分值,T夜视(d夜视,t)代表红外/夜视视频设备d夜视在时刻t下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R夜视(d夜视,a夜视)代表红外/夜视视频设备d夜视与子区域a夜视的距离对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δ夜视(d夜视,a夜视)表示红外/夜视视频设备d夜视与子区域a夜视之间的遮挡对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r3为红外/夜视视频设备d夜视到子区域a夜视之间的距离,R3为红外/夜视视频设备的监控范围,θ2是红外/夜视视频设备的摄像头与子区域a夜视之间的夹角,Θ2是红外/夜视视频设备的摄像头监控有效半角度。优选的,所述感知能力阈值为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物联网设备协同联动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物联网设备在区域的位置和时刻建立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并根据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建立物联网设备子感知能力矩阵,构造目标函数同时采用KM算法使用户选取的目标子区域的感知能力分值最大,如果目标子区域的感知能力分值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则只需要调节物联网设备在区域的位置和时刻,即可重新计算得到目标子区域的感知能力分值,直到满足用户的需求;本专利技术利用KM算法调度物联网设备,可以使物联网系统获得最好的感知能力,实现物联网设备的互相协作,保证了用户关心区域的整体信息的获取,提高物联网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物联网系统的建设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设备协同联动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设备子感知能力矩阵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KM算法匹配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设备协同联动工作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物联网设备协同联动方法的示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物联网设备协同联动方法的示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联网设备协同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1:建立区域;将所述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在所述区域内设置物联网设备;/n步骤2:根据所述物联网设备在所述区域内的位置和时刻建立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n步骤3:获取所述物联网设备在所述区域内的当前位置和当前时刻;/n步骤4:根据所述当前位置、所述当前时刻以及所述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建立物联网设备子感知能力矩阵;/n步骤5:选取用户关注的所述子区域为目标子区域;/n步骤6:构造目标函数同时采用KM算法使所述目标子区域的感知能力分值最大;/n步骤7:判断所述目标子区域的感知能力分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感知能力阈值,生成第一判断结果;/n步骤8: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子区域的感知能力分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感知能力阈值,则完成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协同联动,物联网设备开机工作;/n步骤9: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子区域的感知能力分值小于所述感知能力阈值,则重新调整所述物联网设备在所述区域内的所述位置和所述时刻,返回所述步骤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设备协同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建立区域;将所述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在所述区域内设置物联网设备;
步骤2:根据所述物联网设备在所述区域内的位置和时刻建立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
步骤3:获取所述物联网设备在所述区域内的当前位置和当前时刻;
步骤4:根据所述当前位置、所述当前时刻以及所述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建立物联网设备子感知能力矩阵;
步骤5:选取用户关注的所述子区域为目标子区域;
步骤6:构造目标函数同时采用KM算法使所述目标子区域的感知能力分值最大;
步骤7:判断所述目标子区域的感知能力分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感知能力阈值,生成第一判断结果;
步骤8: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子区域的感知能力分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感知能力阈值,则完成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协同联动,物联网设备开机工作;
步骤9: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目标子区域的感知能力分值小于所述感知能力阈值,则重新调整所述物联网设备在所述区域内的所述位置和所述时刻,返回所述步骤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设备协同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区域内设置物联网设备,包括:
所述物联网设备包括音频设备、普通视频设备和红外/夜视视频设备;各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感知范围覆盖多个子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联网设备协同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根据所述物联网设备在所述区域内的位置和时刻建立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包括:
步骤2.1:根据物联网设备在所述区域内的位置和时刻得到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
步骤2.2:根据所述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建立所述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所述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包括音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普通视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和红外/夜视视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联网设备协同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为:
p=T(d,t)·R(d,a)·δ(d,a)
其中,p代表物联网设备感知能力分值,T(d,t)代表物联网设备d在时刻t下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R(d,a)代表物联网设备d与子区域a的距离对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δ(d,a)表示物联网设备d与子区域a之间的遮挡对感知能力的影响系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联网设备协同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设备感知能力模型包括:
p音频=T音频(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振斌佘丰客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家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