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射应急照明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8424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形式投射应急照明灯,其包括:面盖;底壳,其与所述面盖可拆卸连接;至少两应急灯组,其沿周向对称设置在所述面盖内侧且每一所述应急灯组朝向所述面盖一侧侧向投射光线;驱动控制单元,其与所述至少两应急灯组电性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底壳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隐蔽式的设计结构作为消防应急照明灯,至少两组应急灯组组成侧投光源能够减小面盖面积,由于面积小,在精装设计中该应急照明灯不会干扰和影响整体装修风格,解决设计师非常烦恼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投射应急照明灯
本技术涉及了照明灯
,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投射应急照明灯。
技术介绍
目前采用的明装筒灯或者嵌装筒灯作为消防应急照明灯,因此,在精装设计中该灯具会干扰和影响整体装修风格,这是设计师非常烦恼的问题。而且根据国家标准GB51309-2018《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要求,疏散通道的照度应满足3lx—5lx,目前采用明装筒灯或者嵌装筒灯作为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其功率一般需要在5W-10W才能满足要求,功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投射应急照明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隐形式投射应急照明灯,其包括:面盖;底壳,其与所述面盖可拆卸连接;至少两应急灯组,其沿周向对称设置在所述面盖内侧且每一所述应急灯组朝向所述面盖一侧侧向投射光线;驱动控制单元,其与所述至少两应急灯组电性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底壳内。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投射应急照明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面盖为中空环形盖和至少两斜壁,所述至少两斜壁一端均连接在所述环形盖的中空边缘内;一所述斜壁用于承载安装一所述应急灯组。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投射应急照明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斜壁与环形盖之间的夹角为120°~150°。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投射应急照明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相邻所述斜壁之间通过曲面壁连接。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投射应急照明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每一所述应急灯组包括灯珠及罩设在所述灯珠上的二次光学透镜。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投射应急照明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包括蓄电池及与所述蓄电池连接的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与灯珠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投射应急照明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消防应急照明控制系统。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投射应急照明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壳侧边设置有至少两卡簧,用于嵌入式安装所述底壳于顶棚开孔内。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的投射应急照明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两应急灯组为两组、三组或四组应急灯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隐蔽式的设计结构作为消防应急照明灯,至少两组应急灯组组成侧投光源能够减小面盖面积,由于面积小,在精装设计中该应急照明灯不会干扰和影响整体装修风格,解决设计师非常烦恼的问题。同时,根据国家标准GB51309-2018《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要求,走廊通道的照度应满足3lx—5lx,采用隐蔽式的设计结构作为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其功率一般需要在1.5W-3W即可满足要求,减少了装修改装成本,同时大大降低了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隐形式投射应急照明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隐形式投射应急照明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隐形式投射应急照明灯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隐形式投射应急照明灯的照射效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隐形式投射应急照明灯,其嵌入式安装在顶棚或天花板开孔内。具体地,所述投射应急照明灯包括:面盖1;底壳2,其与所述面盖1可拆卸连接;应用时,所述底壳2嵌入安装在所述开孔内;至少两应急灯组3,其沿周向对称设置在所述面盖1内侧且每一所述应急灯组3朝向所述面盖1一侧侧向投射光线,即所述至少两应急灯组3不平齐设置在所述面盖1平面上,而是设置在所述面盖1内侧,如此可进一步减小所需面盖1面积;驱动控制单元,其与所述至少两应急灯组3电性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底壳2内。进一步地,所述面盖1为中空环形盖11和至少两斜壁12,所述至少两斜壁12一端均连接在所述环形盖11的中空边缘内;一所述斜壁12用于承载安装一所述应急灯组3。相邻所述斜壁12之间可以通过曲面壁13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平面壁14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应急灯组3的配置角度可通过所述斜壁12与环形盖11之间的夹角确定,优选地,所述斜壁12与环形盖11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120°~150°,更优选地,为130°~14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控制单元包括蓄电池4及与所述蓄电池4连接的控制电路板5,所述控制电路板5与灯珠31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板5连接消防应急照明控制系统,便于接收联动指令以点亮灯珠31。进一步地,所述底壳2侧边设置有至少两卡簧6,用于嵌入式安装所述底壳2于顶棚开孔内。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应急灯组3为两组、三组或四组应急灯组3,但不局限于此。其中,每一所述应急灯组3包括灯珠31及罩设在所述灯珠31上的二次光学透镜32。需要说明的是,灯珠31为本身LED芯片上自带透镜,其称为一次光学透镜。具体实现时,根据国家标准要求疏散通道照度应大于3lx-5lx(人员密集场所),为满足要求同时实现最大灯具间距8m-10m,应急照明灯设计通过灯珠31位置角度和灯珠31二次光学透镜32照射扩散角的结合获得最佳的照射效果。具体是,通过灯珠31位置角度与顶棚垂线的夹角测算出获得相对的照射中心点,再选择不同照射扩散角的二次光学透镜32,计算和测试校验,获取最终的照射中心点,以此确定照射面板灯珠31位置角度。如图4所示,参考照射效果示意图:应急照明灯8m间距,疏散通道2m宽,3m高,灯珠31功率0.8W,光通量65Lm,照射交点、照射交点同时获得2.5Lx以上照度,二次光学透镜32的照射扩散角应选85度,以此应急照明灯功率为0.8W+0.8W=1.6W。具体应用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照射扩散角的二次光学透镜32,提供相应间距和照度的应急照明灯具。与现有同类型产品相比,本技术隐形式投射应急照明灯在获得同样照度的条件下,功耗可以节约5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投射应急照明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面盖;/n底壳,其与所述面盖可拆卸连接;/n至少两应急灯组,其沿周向对称设置在所述面盖内侧且每一所述应急灯组朝向所述面盖一侧侧向投射光线;/n驱动控制单元,其与所述至少两应急灯组电性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底壳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射应急照明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面盖;
底壳,其与所述面盖可拆卸连接;
至少两应急灯组,其沿周向对称设置在所述面盖内侧且每一所述应急灯组朝向所述面盖一侧侧向投射光线;
驱动控制单元,其与所述至少两应急灯组电性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底壳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射应急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为中空环形盖和至少两斜壁,所述至少两斜壁一端均连接在所述环形盖的中空边缘内;一所述斜壁用于承载安装一所述应急灯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射应急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壁与环形盖之间的夹角为120°~15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射应急照明灯,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斜壁之间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耘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恒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