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PERC电池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811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PERC电池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制绒;S2、低压扩散;S3、se激光;S4、背面酸抛光;S5、双面氧化;S6、背面镀钝化膜;S7、正面镀氮化硅膜;S8、背面激光开膜;S9、印刷背面电极,背面铝栅线,正面银栅线电极,烧结,完成电池制备。采用这种方法制备出来的双面PERC电池抗PID效果较好,且背面发电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PERC电池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双面PERC电池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PERC(PassivatedEmitterandRearCell)电池,全称为“发射极和背面钝化电池”,是从常规铝背场电池(BSF)结构自然衍生而来。常规BSF电池由于背表面的金属铝膜层中的复合速度无法降至200cm/s以下,致使到达铝背层的红外辐射光只有60-70%能被反射,产生较多光电损失,因此在光电转换效率方面具有先天的局限性;而PERC技术通过在电池背面附上介质钝化层,可以较大程度减少这种光电损失,从而提升光伏电池1%左右的光电转换效率。与需要在晶体层面突破的另一种电池-钙钛矿光伏相比,PERC是电池和组件组装方面的一项创新。目前双面PERC电池,其正面采用一层SiO2膜达到抗PID的效果,而背面的Al2O3、Si3N4复合膜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抗PID效果。另外,双面PERC电池基本沿用单面PERC的提效方案,提高背面反射率,达到提高正面电池效率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造成了双面PERC电池双面率尤其是背面的效率较低,不能真正达到双面PERC电池组件双面高效发电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面PERC电池的制备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制备出来的双面PERC电池抗PID效果较好,且背面发电效率较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面PERC电池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制绒;S2、低压扩散;S3、se激光;S4、背面酸抛光;S5、双面氧化;S6、背面镀钝化膜;S7、正面镀氮化硅膜;S8、背面激光开膜;S9、印刷背面电极,背面铝栅线,正面银栅线电极,烧结,完成电池制备。作为优选,所述制绒包括以下步骤:S11、预清洗;S12、制绒:将硅片放入制绒槽KOH和添加剂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对硅片表面进行腐蚀形成金字塔型绒面;S13、后清洗;S14、酸洗;S15、烘干。作为优选,所述制绒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2中的添加剂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KOH或NaOH,0.5%-2%;葡萄糖、果糖、乳糖的一种或几种,0.5%-1%;聚丙烯酸钠、木质素磺酸钠、乙酸钠的一种或几种,0.5%-1.2%;聚丙烯酰胺,0.5%-1%;乳化硅油,0.5%-1%,其余为超纯水。作为优选,步骤S4采用HF、HNO3、H2SO2混合酸对硅片背面进行抛光。作为优选,步骤S5的双面氧化是指在氧化退火段,采用单片插片方式,在硅片正面背面各做一层二氧化硅膜。作为优选,具体的退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51、第一次氧化退火,温度600-700℃,氧气流量为3000-5000sccm,压力200mpa,时间为400s-500s;S52、第二次氧化退火,温度600-700℃,氧气流量为3000-5000sccm,压力200mpa,时间为600s-800s;S53、第三次氧化退火,温度600-650℃,氧气流量为3000-5000sccm,压力200mpa,时间为250s-350s;S54、第四次氧化退火,温度600-650℃,氧气流量为2000-2500sccm,氮气流量为15000-25000sccm,压力1000mpa,时间为200s-300s。作为优选,步骤S6形成的膜层结构依次为基底硅片-氧化铝膜-氮氧化硅膜-氮化硅膜,且氮化硅膜分为3层膜,依次为从高折射率膜-中折射率膜-低折射率膜。作为优选,背膜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61、第一层氧化铝膜,射频电源功率3500-4500W,N2O流量为5-8slm,TMA流量60-100,时间为60-120,控制厚度在5-10nm;S62、第二层氮氧化硅膜,射频电源功率8000-10000W,N2O流量为7-10slm,SiH4流量200-400sccm,时间为200-300s,控制厚度在10-15nm;S63、第三层复合三层氮化硅膜S631、第一层氮化硅膜,射频电源功率11000-13000W,SiH4流量为1500-2500sccm,NH3流量为5-7slm,时间为200-300s,控制厚度在25-35nm,折射率在2.35-2.45;S632、第二层氮化硅膜,射频电源功率11000-13000W,SiH4流量为1500-2500sccm,NH3流量为9-12slm,时间为100-200s,控制厚度在15-20nm,折射率在2.25-2.35;S633、第三层氮化硅膜,射频电源功率11000-13000W,SiH4流量为1500-2500sccm,NH3流量为11-14slm,时间为100-200s,控制厚度在15-20nm,折射率在2.15-2.25。采用以上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一次制绒,匹配相应的制绒添加剂,单面腐蚀量控制在2-2.8um。减薄量低,不容易碎片,适应于硅片薄化。这样制备的绒面,成核率较高,表面形成的正金字塔较小,比表面积较大,反射率低。这样特殊的小绒面结构,有利于后端刻蚀抛光,即使在刻蚀量不高的情况也能形成平整的表面,有利于后端背面钝化。采用HF、HNO3、H2SO2混合酸对硅片背面进行抛光,去PSG,背面腐蚀量在4.0-4.5um,背面反射率控制在26%-28%。将反射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保留背面部分绒面结构,提高背面效率,提高双面电池双面率。通过4次连续低压恒温氧化退火后,在硅片正反面形成致密的二氧化硅薄膜,厚度在5-10nm。经过退火后的二氧化硅薄膜,使得硅片界面态降低,固定正电荷升高,对硅片表面进行了良好的化学钝化。叠加后道工序的钝化膜,可以起到良好的抗PID效果。氧化铝膜在界面处具有较高的固定负电荷密度,表现出显著的场钝化特性和化学钝化特性;氮氧化硅膜,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优异的钝化效果,较低的表面态;高折射率氮化硅膜,更加致密,可对硅片表面和体内进行良好钝化,同时提升电池的红光响应,并保护氧化铝膜不被破坏。特别是,电池背面二氧化硅膜搭配高折射率氮化硅膜,可以起到双重抗PID效果。如上所述本申请制备的PERC双面电池,创新性的将一次制绒、低刻蚀量背抛、双面氧化和背面三层复合钝化膜等创新工艺相结合,达到了正面、背面双面抗PID性能;正面效率达到23%;最大的优点是背面效率比较高,双面率达到75%以上,相同效率下,单面组件功率提升3-5W;透明背板或双玻双面组件,整体功率提升8-10W。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双面PERC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绒采用一次制绒,水洗之后将硅片放入制绒槽KOH和添加剂混合溶液中,对硅片表面进行选择型腐蚀,最终形成密集的微米级金字塔型绒面。其中,优选添加剂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PERC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nS1、制绒;/nS2、低压扩散;/nS3、se激光;/nS4、背面酸抛光;/nS5、双面氧化;/nS6、背面镀钝化膜;/nS7、正面镀氮化硅膜;/nS8、背面激光开膜;/nS9、印刷背面电极,背面铝栅线,正面银栅线电极,烧结,完成电池制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PERC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制绒;
S2、低压扩散;
S3、se激光;
S4、背面酸抛光;
S5、双面氧化;
S6、背面镀钝化膜;
S7、正面镀氮化硅膜;
S8、背面激光开膜;
S9、印刷背面电极,背面铝栅线,正面银栅线电极,烧结,完成电池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PERC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绒包括以下步骤:
S11、预清洗;
S12、制绒:将硅片放入制绒槽KOH和添加剂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对硅片表面进行腐蚀形成金字塔型绒面;
S13、后清洗;
S14、酸洗;
S15、烘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面PERC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2中的添加剂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KOH或NaOH,0.5%-2%;葡萄糖、果糖、乳糖的一种或几种,0.5%-1%;聚丙烯酸钠、木质素磺酸钠、乙酸钠的一种或几种,0.5%-1.2%;聚丙烯酰胺,0.5%-1%;乳化硅油,0.5%-1%,其余为超纯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PERC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采用HF、HNO3、H2SO2混合酸对硅片背面进行抛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PERC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的双面氧化是指在氧化退火段,采用单片插片方式,在硅片正面背面各做一层二氧化硅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面PERC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退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51、第一次氧化退火,温度600-700℃,氧气流量为3000-5000sccm,压力200mpa,时间为400s-500s;
S52、第二次氧化退火,温度600-700℃,氧气流量为3000-5000sccm,压力200mpa,时间为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二辉陈筑刘晓巍吴前进余震杰俞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尤利卡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