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建设用钢结构抗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798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房屋建设用钢结构抗震支架,包括底板,底板的顶端设置有套筒,底板的顶端且环绕套筒均匀设置有液压顶,液压顶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槽,套筒的顶端开设有腔体,腔体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内侧设置有主弹簧,主弹簧的顶部圆周外侧且位于腔体的内侧设置有芯柱,芯柱的外表面均匀置有若干支撑杆,且支撑杆贯穿套筒并延伸至套筒外部,支撑杆且位于套筒外部的一端与安装槽相连接,芯柱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板。有益效果: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能够对钢结构起到很好的缓冲保护效果,同时采用重载荷弹簧与液压顶相结合的机构设计,在抗震的同时,也能够承受重载荷,增加了房屋钢结构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建设用钢结构抗震支架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支架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房屋建设用钢结构抗震支架。
技术介绍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目前房屋建设中,随着轻量化,施工周期短的要求,轻钢结构的房屋日益增多,在实际施工中会用到钢结构抗震支架,以增强房屋的抗震效果,增加安全性,现有的抗震之间结构复杂导致结构强度不大,制造成本高,施工周期长,抗震缓冲效果不明显,实际使用中承受重载荷的能力不强。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房屋建设用钢结构抗震支架,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房屋建设用钢结构抗震支架,包括底板,底板的顶端设置有套筒,底板的顶端且环绕套筒均匀设置有液压顶,液压顶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槽,套筒的顶端开设有腔体,腔体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环,限位环内侧设置有主弹簧,主弹簧的顶部圆周外侧且位于腔体的内侧设置有芯柱,芯柱的外表面均匀置有若干支撑杆,且支撑杆贯穿套筒并延伸至套筒外部,支撑杆且位于套筒外部的一端与安装槽相连接,芯柱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板。进一步的,为了使支撑杆可以穿过U形通孔与安装槽连接,进而使芯柱与液压顶连接成一个整体,增强该抗震支架的抗震效果,套筒为四棱柱结构,且腔体的腔壁上均开设有U形通孔。进一步的,为了使限位环与阶梯孔相配合,限制芯柱的移动范围,芯柱为四棱柱结构,且芯柱的顶端开设有阶梯孔,芯柱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螺纹孔,阶梯孔的顶部直径大于限位环的外径,阶梯孔的底部直径小于限位环的外径,且大于主弹簧的外径。进一步的,为了使外螺纹与螺纹孔相配合,使支撑杆与芯柱可以连接成一个整体,支撑杆包括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柱,螺柱的一端外圆设置有外螺纹,螺柱远离外螺纹的一端底部水平设置有端面,端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柱。进一步的,为了方便该抗震支架安装,缩短房屋建设的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底板上且位于液压顶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孔,连接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螺丝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能够对钢结构起到很好的缓冲保护效果,同时采用重载荷弹簧与液压顶相结合的机构设计,在抗震的同时,也能够承受重载荷,增加了房屋钢结构的结构强度。(2)、通过设置限位环与阶梯孔相配合,限制了芯柱的移动范围,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保证该抗震支架在具有良好的抗震缓冲效果的同时提高抗震支架结构强度。(3)、通过设置底板与连接板相配合,从而方便了该抗震支架安装,缩短了房屋建设的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房屋建设用钢结构抗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房屋建设用钢结构抗震支架的芯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房屋建设用钢结构抗震支架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爆炸图。图中:1、底板;2、套筒;3、液压顶;4、安装槽;5、腔体;6、限位环;7、主弹簧;8、芯柱;9、支撑杆;901、螺柱;902、外螺纹;903、端面;904、连接柱;10、连接板;11、U形通孔;12、阶梯孔;13、螺纹孔;14、固定孔;15、螺丝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房屋建设用钢结构抗震支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房屋建设用钢结构抗震支架,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端设置有套筒2,底板1的顶端且环绕套筒2均匀设置有液压顶3,液压顶3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槽4,套筒2的顶端开设有腔体5,腔体5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环6,限位环6内侧设置有主弹簧7,主弹簧7的顶部圆周外侧且位于腔体5的内侧设置有芯柱8,芯柱8的外表面均匀置有若干支撑杆9,且支撑杆9贯穿套筒2并延伸至套筒2外部,支撑杆9且位于套筒2外部的一端与安装槽4相连接,芯柱8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板10。借助于上述方案,从而使结构紧凑,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能够对钢结构起到很好的缓冲保护效果,同时采用重载荷弹簧与液压顶相结合的机构设计,在抗震的同时,也能够承受重载荷,增加了房屋钢结构的结构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套筒2为四棱柱结构,且腔体5的腔壁上均开设有U形通孔11,从而使支撑杆9可以穿过U形通孔11与安装槽连接,进而使芯柱8与液压顶连接成一个整体,增强了该抗震支架的抗震效果,同时U形通孔11对支撑杆9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芯柱8为四棱柱结构,且芯柱8的顶端开设有阶梯孔12,芯柱8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螺纹孔13,阶梯孔12的顶部直径大于限位环6的外径,阶梯孔12的底部直径小于限位环6的外径,且大于主弹簧7的外径,从而使限位环6与阶梯孔12相配合,限制了芯柱8的移动范围,保证该抗震支架在具有良好的抗震缓冲效果的同时提高抗震支架结构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杆9包括与螺纹孔13螺纹连接的螺柱901,螺柱901的一端外圆设置有外螺纹902,螺柱901远离外螺纹902的一端底部水平设置有端面903,端面90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柱904,从而使外螺纹902与螺纹孔13相配合,进而使支撑杆9与芯柱8可以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底板1上且位于液压顶3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孔14,连接板10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螺丝孔15,从而方便了该抗震支架安装,缩短了房屋建设的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此外,再具体应用时,连接板10既可以通过螺丝与钢结构相连接也可以与钢结构进行焊接。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实际应用时,底板1与套筒2为整体结构,芯柱8与连接板10为整体结构,首先将底板1固定在安装基面上,然后将限位环6固定安装在腔体5的底部中间位置,然后将主弹簧7安装在限位环6中,继而将芯柱8安装在腔体5中,使主弹簧7的顶部位于阶梯孔12内,然后将支撑杆9穿过U形通孔11与螺纹孔13连接,并使端面903水平朝向底板1,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屋建设用钢结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顶端设置有套筒(2),所述底板(1)的顶端且环绕所述套筒(2)均匀设置有液压顶(3),所述液压顶(3)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槽(4),所述套筒(2)的顶端开设有腔体(5),所述腔体(5)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环(6),所述限位环(6)内侧设置有主弹簧(7),所述主弹簧(7)的顶部圆周外侧且位于所述腔体(5)的内侧设置有芯柱(8),所述芯柱(8)的外表面均匀置有若干支撑杆(9),且所述支撑杆(9)贯穿所述套筒(2)并延伸至所述套筒(2)外部,所述支撑杆(9)且位于所述套筒(2)外部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4)相连接,所述芯柱(8)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板(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建设用钢结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顶端设置有套筒(2),所述底板(1)的顶端且环绕所述套筒(2)均匀设置有液压顶(3),所述液压顶(3)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槽(4),所述套筒(2)的顶端开设有腔体(5),所述腔体(5)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环(6),所述限位环(6)内侧设置有主弹簧(7),所述主弹簧(7)的顶部圆周外侧且位于所述腔体(5)的内侧设置有芯柱(8),所述芯柱(8)的外表面均匀置有若干支撑杆(9),且所述支撑杆(9)贯穿所述套筒(2)并延伸至所述套筒(2)外部,所述支撑杆(9)且位于所述套筒(2)外部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4)相连接,所述芯柱(8)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设用钢结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为四棱柱结构,且所述腔体(5)的腔壁上均开设有U形通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设用钢结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先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华鄱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