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护型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42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护型护坡,包括坡体,坡体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防水混凝土块,防水混凝土块的顶端且位于坡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预制护坡,预制护坡上均设置有导流槽,两坡体之间通过若干钢丝绳连接,坡体的一侧且位于预制护坡的底部设置有鹅卵石混凝土段,鹅卵石混凝土段的顶端设置有生态护坡段,且生态护坡段与预制护坡为间隔交替设置,鹅卵石混凝土段与生态护坡段的连接部设置有防护网,坡体的顶端设置有路面。有益效果:有利于增加该防护型护坡的使用安全性,增设防护网可避免人员不慎落入坡底发生危险,同时采用防沉降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坡体发生沉降,提高了护坡的牢固程度。提高了护坡的牢固程度。提高了护坡的牢固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护型护坡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护型护坡。

技术介绍

[0002]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利用和保护地表及地下的水资源与环境或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各项工程建设的总称。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需要修建护坡以方便人员通行或保护河道两岸水土资源,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水利工程岸坡防护设计重点倡导生态、环保、水清、岸绿的生态型护坡结构,传统的护坡结构简单,不具备防护作用,一般采用土石夯实而成,易受水流侵蚀,而混凝土浇筑的护坡不符合当下绿色环保的要求,另外,传统的护坡受水纹因素的影响,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沉降,造成损失。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护型护坡,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护型护坡,包括坡体,坡体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防水混凝土块,防水混凝土块的顶端且位于坡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预制护坡,预制护坡上均设置有导流槽,两坡体之间通过若干钢丝绳连接,坡体的一侧且位于预制护坡的底部设置有鹅卵石混凝土段,鹅卵石混凝土段的顶端设置有生态护坡段,且生态护坡段与预制护坡为间隔交替设置,鹅卵石混凝土段与生态护坡段的连接部设置有防护网,坡体的顶端设置有路面,路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栏杆。
[0007]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坡体的结构强度,坡体由下至上依次由夯土层和碎石沙土层构成,夯土层的顶部水平设置有若干立桩,且若干立桩的高度由坡体的两侧向中间依次递增。
[0008]进一步的,为了使该防护型护坡更加绿色环保,有利于水土保持,生态护坡段包括设置在两预制护坡之间的景观树,环绕景观树的底部设置有草皮。
[0009]进一步的,为了增加该防护型护坡的使用安全性,避免人员不慎落入坡底发生危险,防护网包括设置在鹅卵石混凝土段与生态护坡段的连接部的若干支撑杆,两两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尼龙网,支撑杆的轴向中心线与预制护坡的坡面夹角为钝角。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1](1)、本技术有利于增加该防护型护坡的使用安全性,增设防护网可避免人员不慎落入坡底发生危险,同时采用防沉降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坡体发生沉降,提高了护坡的牢固程度。
[0012](2)、通过设置钢丝绳与预制护坡相配合,使钢丝绳拉紧位于坡体两侧的预制护坡,使之有向坡体中间运动的趋势,进而对夯土层和碎石沙土层产生挤压力,达到防止坡体
沉降的效果。
[0013](3)、通过设置生态护坡段,从而使该防护型护坡更加绿色环保,景观树与草皮相配合,充分利用植物根系发达的特性,有利于水土保持。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护型护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护型护坡的俯视图。
[0017]图中:
[0018]1、坡体;2、防水混凝土块;3、预制护坡;301、导流槽;4、钢丝绳;5、鹅卵石混凝土段;6、生态护坡段;601、景观树;602、草皮;7、防护网;701、支撑杆;702、尼龙网;8、路面;9、栏杆;10、夯土层;11、碎石沙土层;12、立桩。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护型护坡。
[0021]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

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水利工程用防护型护坡,包括坡体1,坡体1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防水混凝土块2,防水混凝土块2的顶端且位于坡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预制护坡3,预制护坡3上均设置有导流槽301,两坡体1之间通过若干钢丝绳4连接,坡体1的一侧且位于预制护坡3的底部设置有鹅卵石混凝土段5,鹅卵石混凝土段5的顶端设置有生态护坡段6,且生态护坡段6与预制护坡3为间隔交替设置,鹅卵石混凝土段5与生态护坡段6的连接部设置有防护网7,坡体1的顶端设置有路面8,路面8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栏杆9。
[0022]借助于上述方案,从而有利于增加该防护型护坡的使用安全性,增设防护网可避免人员不慎落入坡底发生危险,同时采用防沉降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坡体发生沉降,提高了护坡的牢固程度。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坡体1由下至上依次由夯土层10和碎石沙土层11构成,夯土层10的顶部水平设置有若干立桩12,且若干立桩12的高度由坡体1的两侧向中间依次递增,从而增加了坡体1的结构强度,使夯土层10通过立桩12与碎石沙土层11连接成一个整体,增加了夯土层10和碎石沙土层11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夯土层10和碎石沙土层11之间连接更加牢固。
[0024]在一个实施例中,生态护坡段6包括设置在两预制护坡3之间的景观树601,环绕景观树601的底部设置有草皮602,从而使该防护型护坡更加绿色环保,景观树601与草皮602
相配合,充分利用植物根系发达的特性,有利于水土保持。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网7包括设置在鹅卵石混凝土段5与生态护坡段6的连接部的若干支撑杆701,两两支撑杆701之间设置有尼龙网702,支撑杆701的轴向中心线与预制护坡3的坡面夹角为钝角,从而增加了该防护型护坡的使用安全性,可避免人员不慎落入坡底发生危险。
[0026]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7]在实际应用时,首先使用防水混凝土浇筑成对称设置的防水混凝土块2,然后将渣土填入两防水混凝土块2之间并夯实构成坡体1的夯土层10,在夯土层10的顶部埋入若干立桩12,使立桩12的高度有坡体1的两侧向中间递增,然后在夯土层10上填入碎石砂土并夯实形成碎石沙土层11,同时将钢丝绳4预埋在夯土层10和碎石沙土层11中,然后将预制护坡3安装在坡体1的两侧并与钢丝绳4连接,使钢丝绳4拉紧位于坡体1两侧的预制护坡3,使之有向坡体1中间运动的趋势,以对夯土层10和碎石沙土层11产生挤压力,达到防止坡体1沉降的效果,然后在坡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护型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坡体(1),所述坡体(1)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防水混凝土块(2),所述防水混凝土块(2)的顶端且位于所述坡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预制护坡(3),所述预制护坡(3)上均设置有导流槽(301),两所述坡体(1)之间通过若干钢丝绳(4)连接,所述坡体(1)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预制护坡(3)的底部设置有鹅卵石混凝土段(5),所述鹅卵石混凝土段(5)的顶端设置有生态护坡段(6),且所述生态护坡段(6)与所述预制护坡(3)为间隔交替设置,所述鹅卵石混凝土段(5)与所述生态护坡段(6)的连接部设置有防护网(7),所述坡体(1)的顶端设置有路面(8),所述路面(8)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栏杆(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护型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由下至上依次由夯土层(10)和碎石沙土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先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华鄱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