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排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786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侧排地漏,包括用于与地面连接的第一进水部及用于与墙壁连接的第二进水部,所述第一进水部及第二进水部均与排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水部包括固定板及第一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上端与固定板底部铰接,所述第一进水部开口处内侧边沿形成供水流流入排水管的弧面,该弧面将第一进水部开口形成凹陷,该凹陷处的开口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进水部的内壁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抵触板及第二抵触板,所述第一抵触板高度低于第二抵触板,所述第二转动板位于第一抵触板及第二抵触板的高度差内,所述固定板朝向排水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新剂,以提供一种防臭效果好、结构简单、方便排水的侧排地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排地漏
本技术涉及地漏
,特别涉及一种侧排地漏。
技术介绍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主要用于将室内的生活用水排入到排水管道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地漏如果只能漏水,这显然不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了各式各样的防臭地漏,但是其防臭效果较差,不能完全杜绝排水系统内的气体进入到室内。当排水系统内的气体进入到室内后,人们往往会因此患上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臭效果好、结构简单、方便排水的侧排地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侧排地漏,包括用于与地面连接的第一进水部及用于与墙壁连接的第二进水部,所述第一进水部及第二进水部均与排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水部包括固定板及第一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上端与固定板底部铰接,所述第一进水部开口处内侧边沿形成供水流流入排水管的弧面,该弧面将第一进水部开口形成凹陷,该凹陷处的开口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进水部的内壁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抵触板及第二抵触板,所述第一抵触板高度低于第二抵触板,所述第二转动板位于第一抵触板及第二抵触板的高度差内,所述固定板朝向排水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新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浴室内的有积水时,积水会通过弧面流入到第一进水部的凹陷内,此时第二转动板受力无法保持平衡,第二转动板靠近第二抵触板的一侧会向下运动,此时第二转动板打开,积水流入到排水管中排出,当水流流干后由于没有重力的作用下第二转动板复位,此时将第一进水部关闭,排水管内的臭气不会泄出,起到防臭的作用,当水流积压较多时,水流会推动第一转动板打开,从第一转动板处流入排水管内,清新剂的设置能够对排水管内的空气进行净化,进一步的提高了除臭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转动板一侧上端与第二抵触板的下端相抵触,另一侧下端与第一抵触板上端相抵触,所述第二转动板与第一抵触板及第二抵触板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垫的设置进一步的提高了防臭的效果,防止臭气外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转动板靠近第一抵触板的一侧下端与第一进水部侧壁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第一连接块及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二转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与第一抵触板同侧设置且位于第一抵触板下端,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相对的一端分别与弹簧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较多的情况下第二转动板发生转动,弹簧被拉伸,在水流逐渐变小的情况,弹簧会不断的复位直至将第二转动板闭合,闭合后的密封性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转动板靠近第二抵触板的一侧与第一进水部侧壁之间留有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此便于了水流的排出,进一步的提高了排水的效果,由于靠近第一抵触板处没有间隙,因此不会发生积水的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及第一转动板的连接处均为L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该结构方便了第一转动板的转动,进一步的提高了排水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转动板朝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提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提手的设置便于人为的将第一转动板关闭,进一步的提高了防臭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进水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进水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固定板及第一转动板局部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进水部;101、第二转动板;102、弧面;103、第一抵触板;104、第二抵触板;105、密封垫;106、第一连接块;107、第二连接块;108、弹簧;2、第二进水部;201、固定板;202、第一转动板;203、清新剂;204、提手;3、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侧排地漏,包括用于与地面连接的第一进水部1及用于与墙壁连接的第二进水部2,所述第一进水部1及第二进水部2均与排水管3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水部2包括固定板201及第一转动板202,所述转动板的上端与固定板201底部铰接,所述第一进水部1开口处内侧边沿形成供水流流入排水管3的弧面102,该弧面102将第一进水部1开口形成凹陷,该凹陷处的开口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板101,所述第一进水部1的内壁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抵触板103及第二抵触板104,所述第一抵触板103高度低于第二抵触板104,所述第二转动板101位于第一抵触板103及第二抵触板104的高度差内,所述固定板201朝向排水管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新剂203;当浴室内的有积水时,积水会通过弧面102流入到第一进水部1的凹陷内,此时第二转动板101受力无法保持平衡,第二转动板101靠近第二抵触板104的一侧会向下运动,此时第二转动板101打开,积水流入到排水管3中排出,当水流流干后由于没有重力的作用下第二转动板101复位,此时将第一进水部1关闭,排水管3内的臭气不会泄出,起到防臭的作用,当水流积压较多时,水流会推动第一转动板202打开,从第一转动板202处流入排水管3内,清新剂203的设置能够对排水管3内的空气进行净化,进一步的提高了除臭的效果。所述第二转动板101一侧上端与第二抵触板104的下端相抵触,另一侧下端与第一抵触板103上端相抵触,所述第二转动板101与第一抵触板103及第二抵触板104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垫105;通过密封垫105的设置进一步的提高了防臭的效果,防止臭气外泄。所述第二转动板101靠近第一抵触板103的一侧下端与第一进水部1侧壁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108、第一连接块106及第二连接块107,所述第一连接块106的一端与第二转动板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107的一端与第一抵触板103同侧设置且位于第一抵触板103下端,所述第一连接块106与第二连接块107相对的一端分别与弹簧108固定连接;当水流较多的情况下第二转动板101发生转动,弹簧108被拉伸,在水流逐渐变小的情况,弹簧108会不断的复位直至将第二转动板101闭合,闭合后的密封性高。所述第二转动板101靠近第二抵触板104的一侧与第一进水部1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因此便于了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排地漏,包括用于与地面连接的第一进水部及用于与墙壁连接的第二进水部,所述第一进水部及第二进水部均与排水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部包括固定板及第一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上端与固定板底部铰接,所述第一进水部开口处内侧边沿形成供水流流入排水管的弧面,该弧面将第一进水部开口形成凹陷,该凹陷处的开口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进水部的内壁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抵触板及第二抵触板,所述第一抵触板高度低于第二抵触板,所述第二转动板位于第一抵触板及第二抵触板的高度差内,所述固定板朝向排水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新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排地漏,包括用于与地面连接的第一进水部及用于与墙壁连接的第二进水部,所述第一进水部及第二进水部均与排水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部包括固定板及第一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上端与固定板底部铰接,所述第一进水部开口处内侧边沿形成供水流流入排水管的弧面,该弧面将第一进水部开口形成凹陷,该凹陷处的开口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进水部的内壁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抵触板及第二抵触板,所述第一抵触板高度低于第二抵触板,所述第二转动板位于第一抵触板及第二抵触板的高度差内,所述固定板朝向排水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清新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排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板一侧上端与第二抵触板的下端相抵触,另一侧下端与第一抵触板上端相抵触,所述第二转动板与第一抵触板及第二抵触板的连接处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盟大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