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英杰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及其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781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建筑地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及其建筑,其包括:地基夯实层、第一防渗膜、加固基层、渗透层、缓冲层、第一保温层、基础层、地桩和建筑墙体,所述地基夯实层的内侧开设的方形槽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渗膜,所述地基夯实层的方形槽底端设置有加固基层,所述加固基层上等距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地基夯实层的上方和多个通孔内设置有渗透层,所述渗透层的上方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保温层。该复合地基结构及其建筑,不仅结构强度更高,抗冲击能力更强,而且外部防水和内部退水效果好,不容易产生积水,同时能够对地面起到保温功能,防止地面寒冷传导到地表建筑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及其建筑
本技术涉及建筑地基
,具体为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及其建筑。
技术介绍
建筑物由上述结构、基础与地基三部分。建筑物的全部载荷均由其下的地层来承担。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复合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但是现有的地基往往结构强度不高,抗冲击能力差,而且内部容易积水,同时地面的低温容易影响建筑内部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复合地基结构及其建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及其建筑,不仅结构强度更高,抗冲击能力更强,而且外部防水和内部退水效果好,不容易产生积水,同时能够对地面起到保温功能,防止地面寒冷传导到地表建筑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及其建筑,其包括:地基夯实层、第一防渗膜、加固基层、渗透层、缓冲层、第一保温层、基础层、地桩和建筑墙体,所述地基夯实层的内侧开设的方形槽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渗膜,所述地基夯实层的方形槽底端设置有加固基层,所述加固基层上等距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地基夯实层的上方和多个通孔内设置有渗透层,所述渗透层的上方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的上方设置有基础层,所述地基夯实层、加固基层、渗透层、缓冲层、第一保温层和基础层上等距竖向的安装有多个地桩,多个所述地桩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建筑墙体。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地基结构及其建筑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建筑墙体包括外墙表层、第二保温层、墙体层、内墙表层和第二防渗膜,所述墙体层的外侧和内侧设置有第二保温层和内墙表层,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外侧设置有外墙表层,所述墙体层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防渗膜。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地基结构及其建筑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固基层为水泥制成,所述渗透层为混砂制成,所述缓冲层为碎石制成,所述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均为保温板制成,所述基础层和墙体层为钢筋混凝土制成。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地基结构及其建筑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地桩为CFG桩或水泥土搅拌桩,且所述地桩的间距为1-2米。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加固基层增加地基结构的强度,通孔容纳渗透层,使水流能够通过,渗透层使水流渗透到地基结构外部,缓冲层吸收冲击力,防止地基结构损坏,第一保温层为地面进行保温,基础层承载上方的建筑,地桩作为建造建筑的底桩使用,不仅结构强度更高,抗冲击能力更强,而且外部防水和内部退水效果好,不容易产生积水,同时能够对地面起到保温功能,防止地面寒冷传导到地表建筑上,该复合地基结构及其建筑,不仅结构强度更高,抗冲击能力更强,而且外部防水和内部退水效果好,不容易产生积水,同时能够对地面起到保温功能,防止地面寒冷传导到地表建筑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建筑墙体的剖视图。图中:100地基夯实层、200第一防渗膜、300加固基层、310通孔、400渗透层、500缓冲层、600第一保温层、700基础层、800地桩、900建筑墙体、910外墙表层、920第二保温层、930墙体层、940内墙表层、950第二防渗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及其建筑,不仅结构强度更高,抗冲击能力更强,而且外部防水和内部退水效果好,不容易产生积水,同时能够对地面起到保温功能,防止地面寒冷传导到地表建筑上,请参阅图1和图2,包括:地基夯实层100、第一防渗膜200、加固基层300、渗透层400、缓冲层500、第一保温层600、基础层700、地桩800和建筑墙体900;请再次参阅图1,地基夯实层100的内侧开设的方形槽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渗膜200,地基夯实层100的方形槽底端设置有加固基层300,加固基层300上等距开设有六十四个通孔310,地基夯实层100的上方和六十四个通孔310内设置有渗透层400,渗透层400的上方设置有缓冲层500,缓冲层500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保温层600,第一保温层600的上方设置有基础层700,地基夯实层100、加固基层300、渗透层400、缓冲层500、第一保温层600和基础层700上等距竖向的安装有六十四个地桩800,六十四个地桩80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建筑墙体900,具体的,地基夯实层100的内侧开设的方形槽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渗膜200,地基夯实层100的方形槽底端设置有加固基层300,加固基层300上等距开设有六十四个通孔310,地基夯实层100的上方和六十四个通孔310内设置有渗透层400,渗透层400的上方设置有缓冲层500,缓冲层500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保温层600,第一保温层600的上方设置有基础层700,地基夯实层100、加固基层300、渗透层400、缓冲层500、第一保温层600和基础层700上等距竖向的安装有六十四个地桩800,六十四个地桩80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建筑墙体900,地基夯实层100用于作为地基,第一防渗膜200用于防止水流从地基夯实层100侧面浸入,加固基层300用于增加地基结构的强度,通孔310用于容纳渗透层400,使水流能够通过,渗透层400用于使水流渗透到地基结构外部,缓冲层500用于吸收冲击力,防止地基结构损坏,第一保温层600用于为地面进行保温,基础层700用于承载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夯实层(100)、第一防渗膜(200)、加固基层(300)、渗透层(400)、缓冲层(500)、第一保温层(600)、基础层(700)、地桩(800)和建筑墙体(900),所述地基夯实层(100)的内侧开设的方形槽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渗膜(200),所述地基夯实层(100)的方形槽底端设置有加固基层(300),所述加固基层(300)上等距开设有多个通孔(310),所述地基夯实层(100)的上方和多个通孔(310)内设置有渗透层(400),所述渗透层(400)的上方设置有缓冲层(500),所述缓冲层(500)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保温层(600),所述第一保温层(600)的上方设置有基础层(700),所述地基夯实层(100)、加固基层(300)、渗透层(400)、缓冲层(500)、第一保温层(600)和基础层(700)上等距竖向的安装有多个地桩(800),多个所述地桩(80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建筑墙体(9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夯实层(100)、第一防渗膜(200)、加固基层(300)、渗透层(400)、缓冲层(500)、第一保温层(600)、基础层(700)、地桩(800)和建筑墙体(900),所述地基夯实层(100)的内侧开设的方形槽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渗膜(200),所述地基夯实层(100)的方形槽底端设置有加固基层(300),所述加固基层(300)上等距开设有多个通孔(310),所述地基夯实层(100)的上方和多个通孔(310)内设置有渗透层(400),所述渗透层(400)的上方设置有缓冲层(500),所述缓冲层(500)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保温层(600),所述第一保温层(600)的上方设置有基础层(700),所述地基夯实层(100)、加固基层(300)、渗透层(400)、缓冲层(500)、第一保温层(600)和基础层(700)上等距竖向的安装有多个地桩(800),多个所述地桩(80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建筑墙体(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王英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