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7712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4
一种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方法,其包括总量制和选择制,所述总量制是指将计量学应用于绩效评价,进行量化打分的方法,科研绩效量化实行按年核定,按人计算,将各种绩效形式进行量化,设置相应的分数,采用分项计分、逐项累加的方法确定,现行的评价指标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工作能力、成果水平等内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科学合理性,科研工作量积分W由科研项目积分X、科技成果奖励积分Y、发表论著及论文积分Z三部分组成,其计算公式为:W=X+Y+Z,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较好的评价投资效益、评价科研人员水平及评价科研人员工作完成情况,有利于高效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绩效评价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高校始终处于科技发展的前沿地位,它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规模是反映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科研绩效的评价标准可以引导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和战略,对学校的科研发展方向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对学校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通过对科研绩效的恰当评价,建立能够充分发挥研究人员创造能力的开放、灵活和竞争的学术环境,从而从整体上引导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达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适应学校工作重点调整、贯彻学校发展规划的目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教兴国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都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如何评价投资效益、评价科研人员水平、评价科研人员工作完成情况等即对科研绩效的评价成为科研管理部门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方法,有效的解决了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总量制和选择制,所述总量制是将计量学应用于绩效评价,进行量化打分,科研绩效量化实行按年核定,按人计算,将各种绩效形式进行量化,设置相应的分数,采用分项计分、逐项累加的方法确定,科研工作量积分W由科研项目积分X、科技成果奖励积分Y、发表论著及论文积分Z三部分组成,其计算公式为:W=X+Y+Z;选择制:是指设置相应的条件和范围,科研人员只要满足其中的一部分即可,对论文的数量及所发表刊物的要求、主持的项目的级别、数量和合同金额的要求、获奖情况和专利情况以及科研工作量的要求,只要完成了其中一部分即可通过考核,这种方法能够以较大的自由度去适应科研人员的个性化要求,符合科学知识生产的发展规律。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A为有拨款纵向项目,B为无拨款纵向项目,C为横向项目,其中a1为项目来源,其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a2为项目经费,其包括合同金额,a3为计分标准系数,其包括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管理学类、艺术学类,a4为主持系数,其包括主持和非主持,c1为计分系数,,c2为项目经费即上交额。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其中D为获奖成果,E为鉴定成果,F为专利,d1为获奖级别和等级,其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d2主持系数,其包括主持和非主持,e1成果水平,其包括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e2主持系数,其包括主持和非主持,f专利类别,其包括专利技术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技术专利、软件登记。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其中G为论文,H为论文被索引情况,I为著作,g为发表期刊等级,其包括著名、核心和普通,h为索引机构,其包括SCIE、EI、CPCI,i1为论著类型及作者角色,其包括学术专著、学术编著、工具书、译著、抄著、主审、主编、副主编和参编,i2为撰写字数。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绩效评价方法客观公正,评价体系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各级科研岗位职责与指标,对于不同的岗位和学科,评价内容和条件也相应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评价体系对各个考核指标的“质”和“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对各项评价指标都作了详细的划分,使科研人员对自己岗位职责与工作目标有非常明确的认识,在指导科研人员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方向引导性、目标明确性、完成岗位职责可行性的优点,从管理角度来看,使用客观的评价标准,避免人为的干扰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考核周期合理,一个项目的周期基本在2-3年,一方面避免了科研人员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疲于奔命的工作,另一方面,使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能够得到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方法,包括总量制和选择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量制是指将计量学应用于绩效评价,进行量化打分的方法,科研绩效量化实行按年核定,按人计算,将各种绩效形式进行量化,设置相应的分数,采用分项计分、逐项累加的方法确定,涉及到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如论文、著作、鉴定、获奖和专利等,现行的评价指标体现了科研人员的工作能力、成果水平等内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科学合理性,科研工作量积分W由科研项目积分X、科技成果奖励积分Y、发表论著及论文积分Z三部分组成,其计算公式为:W=X+Y+Z;选择制:是指设置相应的条件和范围,科研人员只要满足其中的一部分即可,对论文的数量及所发表刊物的要求、主持的项目的级别、数量和合同金额的要求、获奖情况和专利情况以及科研工作量的要求,只要完成了其中一部分即可通过考核,这种方法能够以较大的自由度去适应科研人员的个性化要求,符合科学知识生产的发展规律。所述A为有拨款纵向项目,B为无拨款纵向项目,C为横向项目,其中a1为项目来源,其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a2为项目经费,其包括合同金额,a3为计分标准系数,其包括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管理学类、艺术学类,a4为主持系数,其包括主持和非主持,c1为计分系数,,c2为项目经费即上交额。所述其中D为获奖成果,E为鉴定成果,F为专利,d1为获奖级别和等级,其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d2主持系数,其包括主持和非主持,e1成果水平,其包括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e2主持系数,其包括主持和非主持,f专利类别,其包括专利技术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技术专利、软件登记。所述其中G为论文,H为论文被索引情况,I为著作,g为发表期刊等级,其包括著名、核心和普通,h为索引机构,其包括SCIE、EI、CPCI,i1为论著类型及作者角色,其包括学术专著、学术编著、工具书、译著、抄著、主审、主编、副主编和参编,i2为撰写字数。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绩效评价方法客观公正,评价体系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各级科研岗位职责与指标,对于不同的岗位和学科,评价内容和条件也相应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评价体系对各个考核指标的“质”和“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对各项评价指标都作了详细的划分,使科研人员对自己岗位职责与工作目标有非常明确的认识,在指导科研人员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方向引导性、目标明确性、完成岗位职责可行性的优点,从管理角度来看,使用客观的评价标准,避免人为的干扰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考核周期合理,一个项目的周期基本在2-3年,一方面避免了科研人员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疲于奔命的工作,另一方面,使科研人员的科研项目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能够得到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成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方法,包括总量制和选择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量制是将计量学应用于绩效评价,进行量化打分,科研绩效量化实行按年核定,按人计算,将各种绩效形式进行量化,设置相应的分数,采用分项计分、逐项累加的方法确定,科研工作量积分W由科研项目积分X、科技成果奖励积分Y、发表论著及论文积分Z组成,其计算公式为:W=X+Y+Z;/n选择制:是为设置相应的条件和范围,科研人员只要满足其中的一部分即可,对论文的数量及所发表刊物的要求、主持的项目的级别、数量和合同金额的要求、获奖情况和专利情况以及科研工作量的要求,只要完成了其中一部分即可通过考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方法,包括总量制和选择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量制是将计量学应用于绩效评价,进行量化打分,科研绩效量化实行按年核定,按人计算,将各种绩效形式进行量化,设置相应的分数,采用分项计分、逐项累加的方法确定,科研工作量积分W由科研项目积分X、科技成果奖励积分Y、发表论著及论文积分Z组成,其计算公式为:W=X+Y+Z;
选择制:是为设置相应的条件和范围,科研人员只要满足其中的一部分即可,对论文的数量及所发表刊物的要求、主持的项目的级别、数量和合同金额的要求、获奖情况和专利情况以及科研工作量的要求,只要完成了其中一部分即可通过考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为有拨款纵向项目,B为无拨款纵向项目,C为横向项目,其中a1为项目来源,其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a2为项目经费,其包括合同金额,a3为计分标准系数,其包括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