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结构构件疲劳寿命管理系统及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6903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结构构件疲劳寿命管理系统及应用,基于物联网手段,通过结构构件刻印立体二维码对应结构构件出厂信息数据库,实现塔吊构件基础信息的不受时空查询;通过结构构件埋设应力应变传感器,实时感知当前疲劳损伤,通过数据库当前寿命减去疲劳损伤寿命获得结构构件实时剩余寿命,当剩余寿命不足时实时预警,防范事故发生,同时将数据发送服务器数据库。实现结构构件寿命的全时管控,防范结构构件安全事故。解决了当前结构构件疲劳寿命不足造成的近年来建筑施工事故高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结构构件疲劳寿命管理系统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建筑物联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结构构件疲劳寿命管理系统及应用。
技术介绍
塔吊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中吊运器材物资的垂直运输机械设备,起到减能增效,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作用;据2018年中国工程机械设备年鉴统计,截至2018年,中国现有塔吊保有量在40-45万左右,并将随着建筑工业化的推广进一步扩大;而随着塔吊的广泛使用,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提高塔吊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塔吊构件为钢材质构件,在长时间的交变应力工作状态下容易出现疲劳损伤,在超过某个应力界限的应力循环下服役时具有一定的安全使用期限,称为疲劳寿命。如“630kN.m以下、出厂年限超过10年的塔机由有资质评估机构评估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同时在《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中对于塔吊结构构件的报废及工作年限也做出了相关规定:塔机主要承载结构件的正常工作年限按使用说明书要求或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结构工作级别、应力循环等级、结构应力状态计算、若使用说明书未对正常工作年限、结构工作级别做出规定,且不能得到塔机制造商确定的,则塔机主要承载结构件的正常使用不应超过1.25×106次应力循环。当前的塔吊设备管理中,主要依赖人工巡检排除塔吊结构件外观使用损伤带来的安全风险,而受限于当前人工手段的缺陷,几乎不能掌握较为可靠的塔吊结构件的剩余疲劳寿命,因此通常在设备报废处理中只能依赖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后的相关机构检测结论来做出决定;另一方面建筑项目的施工周期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年,而塔吊结构件在报废处理之前的实际服役年限一般在10年左右,这意味着在塔吊结构件整个服役期之间,将经历多次不同项目之间的交接,办理手续、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的保存不善也给塔吊构件的报废处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总之,当前对于塔吊构件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依赖于人工巡检,存在把控不足、管理不便、不够信息化等缺陷,尤其是塔吊构件的疲劳寿命得不到可靠的掌握,是长期服役的塔吊构件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重要致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当前塔吊安全管理中结构件报废处理环节、结构构件监控环节、项目施工选材环节的安全管理手段缺陷,本专利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结构构件疲劳寿命管理系统及应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结构构件疲劳寿命管理系统,包括物理层、边缘层、传输层、应用层;物理层:包括结构构件、振弦式传感器,所述振弦式传感器预安装在结构构件主肢内侧,所述结构构件烙印有立体二维码,该立体二维码是所述结构构件在出厂时基于该结构构件的规格型号信息、安全寿命信息及对应预安装的振弦式传感器的ID信息生成的唯一编码,该立体二维码对应的规格型号信息、安全寿命信息、振弦式传感器的ID信息被存储在云平台中;边缘层:包括通信模块,每个振弦式传感器信号连接一个通信模块,各通信模块通过传输层向应用层传输各振弦式传感器实时采集的应变量ε;应用层:包括云平台、本地服务器,所述结构构件在第g次项目使用时通过扫描立体二维码,使本地服务器从云平台导入立体二维码对应的信息并编制k个序号,本地服务器根据应变量ε、规格型号信息、安全寿命信息计算结构构件的以下信息:应力循环的实时值σ=ε×v,应力循环的峰值σmax,应力循环的谷值σmin,应力幅平均应力荷载效应S=ε×v×E;各级荷载效应下结构构件破坏需要的疲劳循环次数Ni,i为本地服务器给各结构构件编制的序号,当应力幅σn小于界限应力σ1时,为高周疲劳,该荷载效应下结构构件的疲劳循环次数Ni采用名义应力法进行计算,依赖结构构件所对应的应力-寿命曲线,当应力幅σn大于界限应力σ1时,为低周转疲劳,该荷载效应下结构构件的疲劳循环次数Ni采用局部应力-应变法进行计算,依赖结构构件所对应的应变-寿命曲线;结构构件在各级荷载效应下经历应力循环的次数n′i:应力幅σn小于能够产生疲劳损伤的应力阈值σt时,不对应力循环次数n′i进行累加,当应力幅σn大于应力阈值σt时,对应力循环次数n′i进行累加;疲劳损伤i=1,2,3...k;所述云平台根据本地服务器计算得到的疲劳损伤Dj更新剩余疲劳寿命j表示结构构件在第g次项目使用之前的使用次数的编号;所述规格型号信息包括结构构件的生产厂家、使用等级型号、截面积v、弹性模量E,所述安全寿命信息包括结构构件对应的标准件的应力循环极限次数、应力-寿命曲线、应变-寿命曲线、疲劳损伤的应力阈值σt、界限应力σ1、剩余疲劳寿命P。进一步地,所述传输层包括以太网、中继站点,所述通信模块包括4G传输模块、WiFi传输模块,所述4G传输模块通过以太网与云平台通信连接,WIFI传输模块通过中继站点通信连接本地服务器,所述本地服务器与以太网、中继站点、云平台通信连接。由上地,所述的疲劳寿命管理系统在查询结构构件疲劳损伤中的应用,步骤如下:通过扫描结构构件的立体二维码向云平台提出查询申请,再由云平台将该结构构件的规格型号信息、安全寿命信息、振弦式传感器的ID信息,以及包括服役项目、服役时间、疲劳损伤Dj、剩余疲劳寿命P全部发送至本地服务器。由上地,所述的疲劳寿命管理系统在结构构件管理中的应用,步骤如下:基于施工周期预估拟施工项目中拟使用的结构构件将产生的预估疲劳损伤DB,拟施工项目的本地服务器通过云平台对结构构件按以下规则进行选用:结构构件的剩余疲劳寿命P大于预估疲劳损伤DB时被选用进入拟施工项目服役。由上地,所述的疲劳寿命管理系统在结构构件管理中的应用,管理部门的本地服务器通过云平台查询结构构件的规格型号信息、安全寿命信息、振弦式传感器的ID信息,以及包括服役项目、服役时间、疲劳损伤Di、剩余疲劳寿命P,当结构构件的剩余疲劳寿命P低于安全标准规定的限值时,管理人员依照程序对该结构构件进行报废处理。振弦式应变传感器,该类型传感器耐久性好、蠕变小、灵敏度高,应用场景广泛,如专利号:202022183069.6中记载地感知装置;结构构件在生产时烙印立体二维码进行编号,利用专利技术《一种立体二维码的扫描方法》(专利号:CN106326801)识别立体二维码;并将设有防水保护措施的振弦式应变传感器预安置在结构构件的主肢内侧。4G传输模块当前已通过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功能测试认证,隶属《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系列装置》(证书编号:2018GD03080098),同时可将前端采集的数据以4G信号的形式发送至传输层;WIFI传输模块当前已通过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功能测试认证,隶属《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监控系列装置》(证书编号:2018GD03080098),同时可将前端采集的数据以无线信号的形式发送至传输层。通信模块可通过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或与塔机电源连通实现长期供电。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实现对结构构件在如塔吊构件中使用时的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结构构件疲劳寿命管理系统,包括物理层、边缘层、传输层、应用层;/n物理层:包括结构构件、振弦式传感器,所述振弦式传感器预安装在结构构件主肢内侧,所述结构构件烙印有立体二维码,该立体二维码是所述结构构件在出厂时基于该结构构件的规格型号信息、安全寿命信息及对应预安装的振弦式传感器的ID信息生成的唯一编码,该立体二维码对应的规格型号信息、安全寿命信息、振弦式传感器的ID信息被存储在云平台中;/n边缘层:包括通信模块,每个振弦式传感器信号连接一个通信模块,各通信模块通过传输层向应用层传输各振弦式传感器实时采集的应变量ε;/n应用层:包括云平台、本地服务器,所述结构构件在第g次项目使用时通过扫描立体二维码,使本地服务器从云平台导入立体二维码对应的信息并编制k个序号,本地服务器根据应变量ε、规格型号信息、安全寿命信息计算结构构件的以下信息:/n应力循环的实时值σ=ε×v,应力循环的峰值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结构构件疲劳寿命管理系统,包括物理层、边缘层、传输层、应用层;
物理层:包括结构构件、振弦式传感器,所述振弦式传感器预安装在结构构件主肢内侧,所述结构构件烙印有立体二维码,该立体二维码是所述结构构件在出厂时基于该结构构件的规格型号信息、安全寿命信息及对应预安装的振弦式传感器的ID信息生成的唯一编码,该立体二维码对应的规格型号信息、安全寿命信息、振弦式传感器的ID信息被存储在云平台中;
边缘层:包括通信模块,每个振弦式传感器信号连接一个通信模块,各通信模块通过传输层向应用层传输各振弦式传感器实时采集的应变量ε;
应用层:包括云平台、本地服务器,所述结构构件在第g次项目使用时通过扫描立体二维码,使本地服务器从云平台导入立体二维码对应的信息并编制k个序号,本地服务器根据应变量ε、规格型号信息、安全寿命信息计算结构构件的以下信息:
应力循环的实时值σ=ε×v,应力循环的峰值σmax,应力循环的谷值σmin,应力幅平均应力
荷载效应S=ε×v×E;
各级荷载效应下结构构件破坏需要的疲劳循环次数Ni,i为本地服务器给各结构构件编制的序号,当应力幅σn小于界限应力σ1时,为高周疲劳,该荷载效应下结构构件的疲劳循环次数Ni采用名义应力法进行计算,依赖结构构件所对应的应力-寿命曲线,当应力幅σn大于界限应力σ1时,为低周转疲劳,该荷载效应下结构构件的疲劳循环次数Ni采用局部应力-应变法进行计算,依赖结构构件所对应的应变-寿命曲线;
结构构件在各级荷载效应下经历应力循环的次数n′i:应力幅σn小于能够产生疲劳损伤的应力阈值σt时,不对应力循环次数n′i进行累加,当应力幅σn大于应力阈值σt时,对应力循环次数n′i进行累加;
疲劳损伤
所述云平台根据本地服务器计算得到的疲劳损伤Dj更新剩余疲劳寿命j表示结构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挺生张充朱水元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华中科大土木工程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