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678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新风系统包括:风道组件,风道组件包括蜗壳,蜗壳具有风机安装腔、与风机安装腔连通的第一风道出风口和与风机安装腔连通的风道进风口,第一风道出风口用于向室内排入新风,第一风道出风口用于与室内连通;外壳组件,外壳组件包括第一腔体部,第一腔体部与风道进风口连通,第一腔体部上开设有用于与室内连通的第一外壳进风口;过滤部件,过滤部件设置在第一腔体部内,以对由第一腔体部进入风道进风口的气流进行过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引入室内的新风无法保证其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介绍
为保证制冷/制热效果,一般讲空调器室内机放置于密闭的室内环境中,但是室内环境长时间的密闭会造成室内环境较为污浊,用户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感到不适。因此,目前的空调器一般会增加引新风和排气的功能。然而,室外空气的空气质量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无法保证引入室内的新风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引入室内的新风无法保证其质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包括:风道组件,风道组件包括蜗壳,蜗壳具有风机安装腔、与风机安装腔连通的第一风道出风口和与风机安装腔连通的风道进风口,第一风道出风口用于向室内排入新风,第一风道出风口用于与室内连通;外壳组件,外壳组件包括第一腔体部,第一腔体部与风道进风口连通,第一腔体部上开设有用于与室内连通的第一外壳进风口;过滤部件,过滤部件设置在第一腔体部内,以对由第一腔体部进入风道进风口的气流进行过滤。进一步地,风道组件上开设有第二风道出风口,外壳组件包括:第二腔体部,第二腔体部与第二风道出风口连通,第二腔体部上开设有室外连通口,室外连通口与室外环境连通。进一步地,风道组件包括:蜗舌,风机安装腔和第一风道出风口之间具有引风通道,风机安装腔和第二风道出风口之间具有排风通道;蜗舌可运动地设置在蜗壳内,以遮挡引风通道或排风通道。进一步地,蜗壳包括蜗壳主体和蜗壳盖,蜗壳盖盖设在蜗壳主体的开口,蜗壳盖上开设有风道进风口;新风系统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蜗舌驱动连接,以驱动蜗舌绕风机安装腔的轴线旋转。进一步地,蜗舌包括蜗舌主体,蜗舌主体上设置有传动齿,传动齿设置在蜗舌主体远离风机安装腔的一侧,传动齿设置在靠近蜗壳主体的一侧;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齿轮,齿轮设置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齿轮与传动齿啮合,以驱动蜗舌绕风机安装腔的轴线旋转。进一步地,蜗壳包括蜗壳主体和蜗壳盖,蜗壳主体的开口朝向蜗壳盖,蜗壳盖上开设有风道进风口,蜗壳主体上设置有导轨部;蜗舌靠近蜗壳主体的侧面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沿蜗舌的蜗舌主体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凸起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导轨部上开设有导轨槽,第一限位部与导轨槽的底壁接触,第二限位部与导轨槽的侧壁接触。进一步地,外壳组件还包括:隔板,隔板设置在外壳组件内,以隔开第一腔体部和第二腔体部;第二外壳进风口,第二外壳进风口开设在隔板上,以连通第一腔体部和第二腔体部。进一步地,外壳组件还包括:风门,风门可翻转地设置在第一外壳进风口和第二外壳进风口之间,以遮蔽第一外壳进风口或第二外壳进风口;第二电机和风门支架,第二电机与风门支架驱动连接,风门安装在风门支架上,以在第二电机的带动下转动;其中,当风门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风门关闭第一外壳进风口,并使第二外壳进风口打开;当风门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风门关闭第二外壳进风口,并使第一外壳进风口打开。进一步地,新风系统具有引新风状态、和排风状态和内循环状态;当新风系统位于引新风状态时,蜗舌处于遮挡排风通道的位置,风门位于第一位置状态;当新风系统位于排风状态时,蜗舌处于遮挡引风通道的位置,风门位于第二位置状态;当新风系统位于内循环状态时,蜗舌处于遮挡排风通道,风门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新风系统,新风系统为上述的新风系统。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室内环境中的气流通过位于外壳组件上的第一外壳进风口进入第一腔体部,在经过滤部件过滤后流向风道进风口,再流向风机安装腔,经第一风道出风口向室内排入新风。本专利技术的新风系统有内循环状态,将室内环境中的空气引入新风系统中,经过滤后再送入室内环境中,避免了将当室外环境中的空气质量较差时引新风的质量也较差进而影响新风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引入室内的新风无法保证其质量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新风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性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新风系统中的风道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性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新风系统的风道组件的爆炸图;图4示出了图3的新风系统中的蜗舌的结构性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新风系统中的蜗舌和蜗壳主体配合的剖视图;图6示出了图5中的新风系统在局部A的放大图;图7示出了图5中的新风系统在局部B的放大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新风系统位于引新风状态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性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新风系统位于排风状态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性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2中的新风系统的正视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新风系统中外壳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图12示出了图11中的新风系统的外壳组件的组装图;图13示出了图11中的新风系统的外壳组件的第一视角的内部示意图;图14示出了图11中的新风系统的外壳组件的第二视角的内部示意图;图15示出了图11中的新风系统中风门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外壳组件的侧视图;图16示出了图11中的新风系统中风门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外壳组件的侧视图;图1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空调器室内机中新风系统位于引新风状态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性示意图;图1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空调器室内机中新风系统位于排风状态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性示意图;以及图1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空调器室内机中新风系统位于内循环状态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性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新风系统;20、空调器室内机;100、风道组件;110、风道进风口;120、第一风道出风口;130、第二风道出风口;141、风机安装腔;142、蜗壳主体;143、蜗壳盖;150、蜗舌;151、引风通道;152、排风通道;153、蜗舌主体;154、传动齿;155、凸起部;156、第一限位部;157、第二限位部;158、导轨部;1581、导轨槽;160、风道电机;170、离心风叶;200、外壳组件;210、第一腔体部;211、第一外壳进风口;220、第二腔体部;221、室外连通口;230、隔板;231、第二外壳进风口;240、风门;250、风门支架;260、第二电机;261、第二输出轴;262、第一限位轴;263、第二限位轴;300、驱动装置;310、第一电机;320、齿轮;400、过滤部件;410、第一开口;420、过滤滑槽;500、风管组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风道组件(100),所述风道组件(100)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具有风机安装腔(141)、与所述风机安装腔(141)连通的第一风道出风口(120)和与所述风机安装腔(141)连通的风道进风口(110),所述第一风道出风口(120)用于向室内排入新风,所述第一风道出风口(120)用于与室内连通;/n外壳组件(200),所述外壳组件(200)包括第一腔体部(210),所述第一腔体部(210)与所述风道进风口(110)连通,所述第一腔体部(210)上开设有用于与室内连通的第一外壳进风口(211);/n过滤部件(400),所述过滤部件(40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部(210)内,以对由所述第一腔体部(210)进入所述风道进风口(110)的气流进行过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组件(100),所述风道组件(100)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具有风机安装腔(141)、与所述风机安装腔(141)连通的第一风道出风口(120)和与所述风机安装腔(141)连通的风道进风口(110),所述第一风道出风口(120)用于向室内排入新风,所述第一风道出风口(120)用于与室内连通;
外壳组件(200),所述外壳组件(200)包括第一腔体部(210),所述第一腔体部(210)与所述风道进风口(110)连通,所述第一腔体部(210)上开设有用于与室内连通的第一外壳进风口(211);
过滤部件(400),所述过滤部件(40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部(210)内,以对由所述第一腔体部(210)进入所述风道进风口(110)的气流进行过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100)上开设有第二风道出风口(130),所述外壳组件(200)包括:
第二腔体部(220),所述第二腔体部(220)与所述第二风道出风口(130)连通,所述第二腔体部(220)上开设有室外连通口(221),所述室外连通口(221)与室外环境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100)包括:
蜗舌(150),所述风机安装腔(141)和所述第一风道出风口(120)之间具有引风通道(151),所述风机安装腔(141)和所述第二风道出风口(130)之间具有排风通道(152);所述蜗舌(150)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蜗壳内,以遮挡所述引风通道(151)或所述排风通道(1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包括蜗壳主体(142)和蜗壳盖(143),所述蜗壳盖(143)盖设在所述蜗壳主体(142)的开口,所述蜗壳盖(143)上开设有所述风道进风口(110);
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驱动装置(300),所述驱动装置(300)与所述蜗舌(150)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蜗舌(150)绕所述风机安装腔(141)的轴线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舌(150)包括蜗舌主体(153),所述蜗舌主体(153)上设置有传动齿(154),所述传动齿(154)设置在所述蜗舌主体(153)远离所述风机安装腔(141)的一侧,所述传动齿(154)设置在靠近所述蜗壳主体(142)的一侧;
所述驱动装置(300)包括第一电机(310)和齿轮(320),所述齿轮(320)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310)的输出轴上,所述齿轮(320)与所述传动齿(154)啮合,以驱动所述蜗舌(150)绕所述风机安装腔(141)的轴线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包括蜗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先进陈珠秀陈荣华王高敏余明养熊瑞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