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蝶阀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蝶阀的结构创新,尤指一种可确保蝶阀的阀门启闭顺畅的创新设计。
技术介绍
现有蝶阀,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517277号“双契形蝶阀结构”,阀体与碟板的结合,必须借助于上、下阀杆的穿设,亦即前述蝶板与阀座并无任合固定结合的点和面,造成蝶板与阀座似无任何互动性,也造成蝶板受有较大水压后,即脱出于阀座之外,造成故障的问题。为此,本案专利技术人,积多年各种阀类的设计与制造经验,针对前述现有蝶阀的结构问题加以研究,而专利技术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提升蝶阀止漏效果,并解决蝶阀易渗漏、品质不良及久未使用使阀门无法正常做动的问题。为达前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蝶阀,至少包含:阀体,前述阀体设阀门通孔,前述阀门通孔的环孔壁可配合止漏元件而设置有类多边形的结合突缘;止漏元件,设置于前述阀门通孔,前述止漏元件设环围面,前述环围面设对应的上、下结合孔,前述上、下结合孔的内环壁一体成型有一或一个以上的第一止漏环围;位于前述的上、下结合孔的内侧,位于阀门孔的内壁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蝶阀,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n阀体,前述阀体设阀门通孔,前述阀门通孔的环孔壁可配合止漏元件而设置有类多边形的结合突缘;/n止漏元件,设置于前述阀门通孔,前述止漏元件设环围面,前述环围面设对应的上、下结合孔,前述上、下结合孔的内环壁一体成型有一或一个以上的第一止漏环围;位于前述的上、下结合孔的内侧,位于阀门孔的内壁并一体成型有一或一个以上的第二止漏环围;/n阀门,设置于前述阀门孔,前述阀门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定位元件,并于定位元件的下端外围形成环平面,利用前述定位元件分别与前述上、下结合孔互相结合,并通过前述第一止漏环围及第二止漏环围,让前述上、下结合孔与前述阀门的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蝶阀,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阀体,前述阀体设阀门通孔,前述阀门通孔的环孔壁可配合止漏元件而设置有类多边形的结合突缘;
止漏元件,设置于前述阀门通孔,前述止漏元件设环围面,前述环围面设对应的上、下结合孔,前述上、下结合孔的内环壁一体成型有一或一个以上的第一止漏环围;位于前述的上、下结合孔的内侧,位于阀门孔的内壁并一体成型有一或一个以上的第二止漏环围;
阀门,设置于前述阀门孔,前述阀门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定位元件,并于定位元件的下端外围形成环平面,利用前述定位元件分别与前述上、下结合孔互相结合,并通过前述第一止漏环围及第二止漏环围,让前述上、下结合孔与前述阀门的定位元件产生密封的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阀,其特征在于,前述阀体设置阀杆孔,前述阀杆孔自阀座向下贯穿到达阀门通孔下方的阀杆槽,以为阀杆设置其中,并于阀杆顶末端与把手结合,并于阀门通孔穿过止漏元件及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阀,其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