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填体内热源迁移规律监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6612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填体内热源迁移规律监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该系统包括温度监测与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充填体内热源迁移数据储存与分析系统。在使用胶结充填开采的巷道内提前等距均匀布置温度监测器,用数据传输电缆串联一列温度监测器并预留出一定长度,然后在充填巷道内充填入胶结充填材料和连接预留的数据传输电缆至信号接收器,整个区段各充填巷道都充填完毕后连接各信号接收器传送数据至地面处理中心。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填体内热源迁移规律监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监测充填体内的热源迁移规律的同时,为煤热共采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填体内热源迁移规律监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热与煤炭资源协同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充填体内热源迁移规律监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高,我国煤炭资源开采逐步向西部和东部深部发展,东部浅部遗留的百余座矿井因煤炭资源枯竭面临着关闭的趋势,矿井的多数工人面临着失业的威胁,导致东部浅部矿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国家对环保的要求逐渐加大,对于煤炭资源开采领域绿色充填开采技术既可以回收大量遗留煤柱,又可以防止地面下沉,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同时充分利用矿井底部的热源,实现热煤协同开采,零污染开采煤炭资源。在胶结充填进行胶结充填开采过程中,通过在胶结充填体中埋设管路,以液体作为热量运输的载体,将矿井底部的热能开采出来。在开采热源的同时需要监测充填体中热源的迁移规律,掌握热源在充填体中分布规律,更能高效的采热,对井下热煤协同开采以及延长矿井的服务年限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填体内热源迁移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填体内热源迁移规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监测与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充填体内热源迁移数据储存与分析系统,其中,/n所述温度监测与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在采空区的充填巷中的至少一列间隔设置的若干温度监测器(7);/n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数据传输电缆(8)和信号接收装置;/n所述温度传感器(7)上的信号发射端(14)通过所述数据传输电缆(8)串联后连接至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再连接至所述充填体内热源迁移数据储存与分析系统的数据储存与分析计算机(11),用以将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包括温度在内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储存与分析计算机(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填体内热源迁移规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监测与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充填体内热源迁移数据储存与分析系统,其中,
所述温度监测与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在采空区的充填巷中的至少一列间隔设置的若干温度监测器(7);
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数据传输电缆(8)和信号接收装置;
所述温度传感器(7)上的信号发射端(14)通过所述数据传输电缆(8)串联后连接至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再连接至所述充填体内热源迁移数据储存与分析系统的数据储存与分析计算机(11),用以将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包括温度在内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储存与分析计算机(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填体内热源迁移规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测器(7)在充填巷中沿中心轴线均匀间隔设置,直至均匀布满该列充填巷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填体内热源迁移规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测器(7)距离两帮距离相等,位于巷道的断面中心位置;所述若干温度监测器(7)相邻之间相互间隔5~1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填体内热源迁移规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测器(7)竖直固定在充填巷底板上,由金属导热壳(12)、热传感器(13)、信号发射端(14)组成,其中,所述热传感器(13)包裹在所述金属导热壳(12)内部,所述信号发射端(14)设置在热传感器(13)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填体内热源迁移规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热壳(12)为长1.0~1.5m、底部直径15~20cm的金属圆柱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猛张吉雄朱存利张强李百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