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窗、门窗驱动装置、控制系统及现有门窗改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655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1
本申请涉及智能门窗、驱动组件、控制系统及现有门窗改造方法。一种门窗驱动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平移驱动组件、一端与平移驱动组件转动连接的传动组件,以及转动连接在传动组件远离平移驱动组件一端的安装座,平移驱动组件带动传动组件的一端平移,所述壳体内部空心,且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成型有连接孔,所述壳体上设有连接板的端面和与该端面相对的端面上均成型有导向孔,传动组件穿过导向孔与平移驱动组件可拆卸连接。在现有门窗上改造使用时,可以将门窗驱动装置颠倒过来安装。将现有门窗改造完成后亦可以实现门窗智能化控制,达到方便用户远程控制远程查看,智能互联,智控节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门窗、门窗驱动装置、控制系统及现有门窗改造方法
本申请涉及门窗智能化的领域,尤其是涉及智能门窗、驱动组件、控制系统及现有门窗改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智能门窗的普及率越来越高,通过检测室内室外环境,室内设备的运行状态来判断是否要开启门窗来调节室内的环境,最终给予使用者方便舒适的体验。智能门窗的使用能够避免开着空调、暖气却忘记关窗的情况;同时也能够避免室外温度湿度舒适,室内温湿度过高或过低,用户直接开窗就能够达到舒适体验却由于没有感知到而选择了开空调、加湿器导致能源浪费的情况。现有的门窗驱动装置也都是配套智能门窗直接设计的。当用户原先的门窗还比较新,用户想要将原先的门窗改造成智能门窗时,直接配套智能门窗使用的门窗驱动装置无法进行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能够同时配套智能门窗和普通门窗的改造使用,本申请提供一种门窗驱动装置。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门窗驱动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门窗驱动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平移驱动组件、一端与平移驱动组件转动连接的传动组件,以及转动连接在传动组件远离平移驱动组件一端的安装座,平移驱动组件带动传动组件的一端平移,所述壳体内部空心,且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成型有连接孔,所述壳体上设有连接板的端面和与该端面相对的端面上均成型有导向孔,传动组件穿过导向孔与平移驱动组件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平移驱动组件带动传动组件的一端平移,传动组件的一端移动时就可以通过传动组件带动门窗启闭。由于壳体上设置有连接板的端面和相对的端面上均设置有导向孔来配合传动组件,使得传动组件可以装配在壳体的两侧。在智能门窗上直接使用时,将门窗驱动装置置于外框内部使用。在现有门窗上改造使用时,可以将门窗驱动装置颠倒过来安装,变更传动组件的位置,使得可以同时适用于智能门窗和现有门窗改造。将现有门窗改造完成后亦可以实现门窗智能化控制,达到方便用户,智控节能的效果。优选的,所述平移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被驱动电机驱动着转动的螺杆以及活动块,螺杆的方向与导向孔的方向平行,所述活动块中部成型有与螺杆配合的螺纹孔,所述活动块的两个相对侧均成型有卡入导向孔内的导向块,两个导向块背向活动块的侧面上均成型有通孔,活动块内位于螺纹孔两侧的位置各成型有一个与通孔连通的内腔;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杆、转动连接在传动杆一端侧面的连接柱、固定连接在连接柱远离传动杆一端的限位杆,传动杆与连接柱的旋转中心线垂直于连接柱的轴线,限位杆位于内腔的内部,且限位杆的上下两端与内腔的内表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时与螺杆配合的活动块由于被导向孔和导向块限制而无法转动,因此活动块会沿着螺杆运动。将传动组件的限位杆穿过通孔进入内腔后旋转一定的角度再将安装座与内扇配合连接。传动组件拆装方便的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限位杆不会从内腔中脱出。连接柱与传动杆转动连接则可以使门窗驱动装置适应能够内倒开启的门窗。优选的,所述通孔为腰型,通孔的一端位于导向块的中部,通孔的另一端延伸至导向块的边缘,通孔位于导向块中部端的内侧壁为半圆段,通孔位于导向块边缘端的内侧壁为圆弧段;内腔为扁平圆柱形,通孔延伸至导向块边缘位置的内壁与内腔的内侧壁平齐,且圆弧段的半径与内腔的半径相等,半圆段的中心线与内腔的中心线重叠;限位杆沿水平截面的形状大小与通孔相同,限位杆的高度与内腔的高度相等,连接柱的半径与半圆段的半径相等,连接柱与通孔的半圆段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通孔设置为腰型,一端为半圆段,另一端为与内腔半径相等的圆弧段,使得水平截面形状大小与通孔相同的限位杆位于内腔内部时,限位杆的上下表面和一端面均可以与内腔的内壁抵接。同时连接柱与半圆段抵接,使得限位杆在内腔内部仅能够绕连接柱转动而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优选的,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在传动杆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安装座包括安装板以及与安装板固定连接的安装块,安装板上成型有安装孔,安装块与传动杆转动连接,且旋转中心线与连接柱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板来连接内扇,通过安装块与传动杆转动连接,且旋转中心线与连接柱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使得无论是平开还是内倒都不会卡死。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门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门窗,包括外框、与外框转动连接的内扇,内扇上设有控制内扇在锁闭状态、内开状态、内倒状态之间切换的把手,还包括门窗驱动装置,门窗驱动装置位于外框的上横框内对应内扇的位置,上横框的下表面成型有避让孔,连接柱穿过避让孔伸出外框,安装座与内扇固定连接,所述内扇内设有驱动把手转动的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把手连接的电机可以带动把手转动,控制把手在锁闭状态、内开状态、内倒状态之间切换。通过门窗驱动装置可以控制门窗的启闭,实现门窗各个状态之间切换的智能化控制。优选的,所述窗扇的锁点配合位置设有测力传感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锁点位置设置测力传感器,在盗窃者撬门窗时检测到受力过大时,警告或报警。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门窗的控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门窗的控制系统,包括环境检测单元、室内环境调节单元、门窗驱动单元,门窗驱动单元包括上述智能门窗,环境检测单元包括烟雾传感器、雨量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室外PM2.5传感器,室内环境调节单元包括空调、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第一级判断:当烟雾传感器响应时,门窗驱动单元控制门关闭、窗户开启,当烟雾传感器不响应时,进入下一级判断;第二级判断:室外PM2.5传感器检测室外PM2.5是否超标,雨量传感器检测雨量是否超出设定的上限值,风速传感器检测风速是否超出设定的上限值,判断室内环境调节单元的设备是否处在工作状态;当室外PM2.5传感器检测到室外PM2.5超标,或雨量传感器检测到雨量超出设定的上限值,或风速传感器检测到风速超出设定的上限值,或室内环境调节单元的任一项设备处在工作状态时,门窗驱动单元控制门窗关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发生火灾检测到烟雾时作为第一优先级。在室外PM2.5超标或大风大雨的天气下,关闭门窗。优选的,当室外PM2.5未超标、雨量未超出设定的上限值、风速未超出设定的上限值且室内环境调节单元的设备均未工作时,进入下一级判断;第三级判断:室外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温度是否处于舒适温度范围内,室外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外湿度是否处于舒适范围内,室内PM2.5传感器检测室内PM2.5指数是否超标,当检测到室外的温湿度均处于舒适范围内,或室内Pm2.5指数超标时,进入下一级判断;第四级判断:雨量传感器检测室外是否无雨,风速传感器检测风速是否小于设定的下限值;当检测到室外无雨,或风速小于设定的下限值时,门窗驱动单元控制门窗平开;当检测到室外有雨,且风速大于设定的下限值时,门窗驱动单元控制门窗内倒开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测到室外环境舒适或者室内PM2.5过高时,打开门窗换气。同时根据是否有雨、有风来进行判断是选择平开还是内倒。第四方面,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窗驱动装置,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内的平移驱动组件(2)、一端与平移驱动组件(2)转动连接的传动组件(3),以及转动连接在传动组件(3)远离平移驱动组件(2)一端的安装座(4),平移驱动组件(2)带动传动组件(3)的一端平移,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内部空心,且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上成型有连接孔(6),所述壳体(1)上设有连接板(5)的端面和与该端面相对的端面上均成型有导向孔(7),传动组件(3)穿过导向孔(7)与平移驱动组件(2)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窗驱动装置,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内的平移驱动组件(2)、一端与平移驱动组件(2)转动连接的传动组件(3),以及转动连接在传动组件(3)远离平移驱动组件(2)一端的安装座(4),平移驱动组件(2)带动传动组件(3)的一端平移,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内部空心,且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上成型有连接孔(6),所述壳体(1)上设有连接板(5)的端面和与该端面相对的端面上均成型有导向孔(7),传动组件(3)穿过导向孔(7)与平移驱动组件(2)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平移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电机(8)、被驱动电机(8)驱动着转动的螺杆(9)以及活动块(10),螺杆(9)的方向与导向孔(7)的方向平行,所述活动块(10)中部成型有与螺杆(9)配合的螺纹孔(12),所述活动块(10)的两个相对侧均成型有卡入导向孔(7)内的导向块(13),两个导向块(13)背向活动块(10)的侧面上均成型有通孔(14),活动块(10)内位于螺纹孔(12)两侧的位置各成型有一个与通孔(14)连通的内腔(17);传动组件(3)包括传动杆(18)、转动连接在传动杆(18)一端侧面的连接柱(19)、固定连接在连接柱(19)远离传动杆(18)一端的限位杆(20),传动杆(18)与连接柱(19)的旋转中心线垂直于连接柱(19)的轴线,限位杆(20)位于内腔(17)的内部,且限位杆(20)的上下两端与内腔(17)的内表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通孔(14)为腰型,通孔(14)的一端位于导向块(13)的中部,通孔(14)的另一端延伸至导向块(13)的边缘,通孔(14)位于导向块(13)中部端的内侧壁为半圆段(15),通孔(14)位于导向块(13)边缘端的内侧壁为圆弧段(16);内腔(17)为扁平圆柱形,通孔(14)延伸至导向块(13)边缘位置的内壁与内腔(17)的内侧壁平齐,且圆弧段(16)的半径与内腔(17)的半径相等,半圆段(15)的中心线与内腔(17)的中心线重叠;限位杆(20)沿水平截面的形状大小与通孔(14)相同,限位杆(20)的高度与内腔(17)的高度相等,连接柱(19)的半径与半圆段(15)的半径相等,连接柱(19)与通孔(14)的半圆段(15)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安装座(4)转动连接在传动杆(18)远离连接柱(19)的一端,安装座(4)包括安装板(21)以及与安装板(21)固定连接的安装块(22),安装板(21)上成型有安装孔(23),安装块(22)与传动杆(18)转动连接,且旋转中心线与连接柱(19)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


5.一种智能门窗,包括外框(24)、与外框(24)转动连接的内扇(25),内扇(25)上设有控制内扇(25)在锁闭状态、内开状态、内倒状态之间切换的把手(26),其特征是:还包括门窗驱动装置,门窗驱动装置位于外框(24)的上横框(27)内对应内扇(25)的位置,上横框(27)的下表面成型有避让孔(28),连接柱(19)穿过避让孔(28)伸出外框(24),安装座(4)与内扇(25)固定连接,所述内扇(25)内设有驱动把手(26)转动的电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俊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米兰之窗系统门窗幕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