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椭圆锅覆膜砂模具,涉及锅具铸造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覆膜砂模具在上膜和下膜合拢时容易卡不准位置,导致模具之间有缝隙,让铸造的铁器报废不能用,残次品增多的问题。所述上模具的底部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底部设置有浇筑口,所述浇筑口的两侧均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与上模具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所述提手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有四个,所述上模具的内部设置有热气孔,且热气孔有四个,所述下模具的顶部设置有下模凸块,且下模具与下模凸块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具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有四个,所述连接块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椭圆锅覆膜砂模具
本技术涉及锅具铸造
,具体为一种椭圆锅覆膜砂模具。
技术介绍
锅是一种炊事用具,可用于对食物进行烹、煮、煎、炸、炒等多种熟制工作。锅的使用历史悠久,是中国人烹饪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可以补充人体中微量的铁元素。覆膜砂,砂粒表面在造型前即覆有一层固体树脂膜的型砂或芯砂,用于铸钢件、铸铁件。但是,现有的覆膜砂模具在上膜和下膜合拢时容易卡不准位置,导致模具之间有缝隙,让铸造的铁器报废不能用,残次品增多;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椭圆锅覆膜砂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椭圆锅覆膜砂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覆膜砂模具在上膜和下膜合拢时容易卡不准位置,导致模具之间有缝隙,让铸造的铁器报废不能用,残次品增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椭圆锅覆膜砂模具,包括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底部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底部设置有浇筑口,所述浇筑口的两侧均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与上模具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所述提手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有四个,所述上模具的内部设置有热气孔,且热气孔有四个,所述下模具的顶部设置有下模凸块,且下模具与下模凸块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具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有四个,所述连接块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杆。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底部设置有定位环,且定位环设置为椭圆环形,所述定位环与上模具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与旋转杆通过圆孔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杆与固定块通过卡槽连接。优选的,所述下模凸块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槽,且定位槽设置为椭圆环形,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贴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与上模具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与下模具通过螺栓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下模凸块与上模具的之间设置有模型腔,所述模型腔与热气孔和浇筑口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上模具的外表面设置固定块和下模具的外表面上设置的连接块相互对应,让连接块上的旋转杆可以向上转动,卡在固定块的卡槽里,从而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固定,让其中间没有缝隙,使浇筑出来的椭圆锅更加的完美,让旁边需打磨的地方也较少,减轻工人的工作量;2、本技术通过在上模具底部设置的定位环和下模具上表面设置的定位槽,都为椭圆环相对应的形状,让上模具和下模具只有对应好才能合拢上,对模具有定位的效果,保证模具合拢上时严丝合缝,让铸造出来的椭圆锅废品率大大减少;3、本技术通过上模具顶部设置的热气孔,在浇筑过程中可以让空气可以从模型腔内出来,让浇筑的铁水可以到达模型腔的底部,使浇筑的过程更加的顺利,成型后的椭圆锅完整、没有气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闭合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打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下模具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具;2、下模具;3、提手;4、固定块;5、连接块;6、旋转杆;7、浇筑口;8、下模凸块;9、定位环;10、定位槽;11、热气孔;12、模型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椭圆锅覆膜砂模具,包括上模具1,上模具1的底部设置有下模具2,上模具1和下模具2可以严丝合缝的合在一起,让模具之间没有缝隙,使铸造出来的残次品较少,降低了铸造的成本,上模具1的底部设置有浇筑口7,从椭圆锅的底部向下浇筑,让铁水可以向下自动流到底部,因为锅底会比锅沿小一圈,这样比较符合浇筑时铁水流动的原则,使浇筑的过程更加的顺利,浇筑口7的两侧均设置有提手3,提手3与上模具1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提手3方便对模具整体进行拿取,也方便掀开上模具1,有施力点更便于工人进行操作,加快制作的速度,提手3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块4,且固定块4有四个,固定块4是用于对上模具1和下模具2进行固定的,让在等铁水冷却凝固的过程中,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不会被碰脱落或者是错位,保证了椭圆锅生产出来的品质,上模具1的内部设置有热气孔11,且热气孔11有四个,在浇筑过程中可以让空气可以从模型腔12内出来,让浇筑的铁水可以到达模型腔12的底部,使浇筑的过程更加的顺利,成型后的椭圆锅完整、没有气泡,下模具2的顶部设置有下模凸块8,且下模具2与下模凸块8固定连接,下模具2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连接块5,且连接块5有四个,连接块5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杆6。进一步,固定块4的底部设置有定位环9,且定位环9设置为椭圆环形,定位环9与上模具1固定连接,上模具1底部设置的定位环9和下模具2上表面设置的定位槽10,都为椭圆环相对应的形状,让上模具和下模具只有对应好才能合拢上,对模具有定位的效果,保证模具合拢上时严丝合缝,让铸造出来的椭圆锅废品率大大减少。进一步,连接块5与旋转杆6通过圆孔转动连接,旋转杆6与固定块4通过卡槽连接,固定块4和连接块5相互对应,让连接块5上的旋转杆6可以向上转动,卡在固定块4的卡槽里,从而对上模具1和下模具2进行固定,让其中间没有缝隙,使浇筑出来的椭圆锅更加的完美,让旁边需打磨的地方也较少,减轻工人的工作量。进一步,下模凸块8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槽10,且定位槽10设置为椭圆环形,上模具1与下模具2贴合连接,上模具1和下模具2,可以准确的贴合在一起,不会有错位的情况出现,提高铁锅生产的成品率。进一步,固定块4与上模具1通过螺栓转动连接,连接块5与下模具2通过螺栓转动连接,让固定块4和连接块5可以更加稳定的连接在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上,不会随意脱落,增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进一步,下模凸块8与上模具1的之间设置有模型腔12,模型腔12与热气孔11和浇筑口7相连通,浇筑时铁水从浇筑口7灌入,在模型腔12内流动,而模型腔12内的空气可以从热气孔11中出来,让铁水可以附满整个模型腔12,并且其中没有气泡,减少了生产的残品率。工作原理:使用时,先检查模具有没有损坏和缺失,检查完毕后,把下模具2先放在地上,然后手持提手3拿着上模具1,扣在下模具2上,扣的时候要让上模具1底部的定位环9对应好下模具2的定位槽10,让两者可以对应的合在一起,这样做可以让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严丝合缝的贴合在一起,不会错位,放置好上模具1后就可以向上转动连接块5上的旋转杆6,让其卡在固定块4的卡槽里,从而对上模具1和下模具2进行固定,让其中间没有缝隙,固定好后,就可以拿出配比融合好的铁水从浇筑口7灌入,铁水在模型腔12内流动,而模型腔12内的空气可以从热气孔11中出来,让铁水可以附满整个模型腔12,并且其中没有气泡,然后就可以把整个模具放在一旁静置冷却,等待成型后脱模。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椭圆锅覆膜砂模具,包括上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的底部设置有下模具(2),所述上模具(1)的底部设置有浇筑口(7),所述浇筑口(7)的两侧均设置有提手(3),所述提手(3)与上模具(1)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所述提手(3)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块(4),且固定块(4)有四个,所述上模具(1)的内部设置有热气孔(11),且热气孔(11)有四个,所述下模具(2)的顶部设置有下模凸块(8),且下模具(2)与下模凸块(8)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具(2)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连接块(5),且连接块(5)有四个,所述连接块(5)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杆(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椭圆锅覆膜砂模具,包括上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的底部设置有下模具(2),所述上模具(1)的底部设置有浇筑口(7),所述浇筑口(7)的两侧均设置有提手(3),所述提手(3)与上模具(1)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所述提手(3)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块(4),且固定块(4)有四个,所述上模具(1)的内部设置有热气孔(11),且热气孔(11)有四个,所述下模具(2)的顶部设置有下模凸块(8),且下模具(2)与下模凸块(8)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具(2)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连接块(5),且连接块(5)有四个,所述连接块(5)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椭圆锅覆膜砂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4)的底部设置有定位环(9),且定位环(9)设置为椭圆环形,所述定位环(9)与上模具(1)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禹州市昆仑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