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63200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不同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悬浮液,检测每个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悬浮液对应的特征值Y,将这些值进行拟合得到浓度计算公式:Y=0.2+0.1×LgX,X为副溶血性弧菌的浓度;S2:取待测副溶血性弧菌悬浮液,检测其对应的特征值Y,根据浓度计算公式:Y=0.2+0.1×LgX,计算出待测副溶血性弧菌悬浮液的浓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准确检测出副溶血性弧菌浓度,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菌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食源性疾病指的是食品被致病菌污染后,通过摄食的方式进入到人体里,并致使人体感染或中毒,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类疾病的统称。虽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不管在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仍然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也表明了食源性疾病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开发新型的准确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至关重要,它对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保障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副溶血性弧菌能引起新生儿脑膜炎、败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膜炎等疾病,对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研究准确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一般采用化学检测法,存在操作繁琐,重复性差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其能够准确检测出副溶血性弧菌浓度,操作简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配置不同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悬浮液,检测每个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悬浮液对应的特征值Y,将这些值进行拟合得到浓度计算公式:Y=0.2+0.1×LgX,X为副溶血性弧菌的浓度;/nS2:取待测副溶血性弧菌悬浮液,检测其对应的特征值Y,根据浓度计算公式:Y=0.2+0.1×LgX,计算出待测副溶血性弧菌悬浮液的浓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配置不同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悬浮液,检测每个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悬浮液对应的特征值Y,将这些值进行拟合得到浓度计算公式:Y=0.2+0.1×LgX,X为副溶血性弧菌的浓度;
S2:取待测副溶血性弧菌悬浮液,检测其对应的特征值Y,根据浓度计算公式:Y=0.2+0.1×LgX,计算出待测副溶血性弧菌悬浮液的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某个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悬浮液对应的特征值Y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M1:将第一工作电极、第一对电极、第一参比电极组成第一电化学传感器阵列,将第二工作电极、第二对电极、第二参比电极组成第二电化学传感器阵列,第一工作电极上未培育副溶血性弧菌抗原,第二工作电极上培育有副溶血性弧菌抗原;
M2:采用同样方法对该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悬浮液进行m次检测,每次检测的检测步骤如下:
在未使用过的第一工作电极、未使用过的第二工作电极上都滴加2.5μl该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悬浮液,静置30分钟后,将第一电化学传感器阵列、第二电化学传感器阵列分别插入两个同样的缓冲溶液内并采用循环伏安法从小到大依次切换n种不同的扫描速率进行检测,得到n个还原峰电流差值ΔIpi1、ΔIpi2…ΔIpin,ΔIpin=Ip1in-Ip2in,ΔIpin为第i次检测中第n种扫描速率下的还原峰电流差值,Ip1in为第i次检测中第n种扫描速率下第一电化学传感器阵列对应的还原峰电流值,Ip2in为第i次检测中第n种扫描速率下第二电化学传感器阵列对应的还原峰电流值,1≤i≤m;
M3:根据m次检测的检测数据构建出特征矩阵D,



M4:将特征矩阵D的每行数据进行二次样条插值,得到m个与每行数据对应的曲线x(t),对m个曲线x(t)进行同样的数据处理,得到m个特征值F,对每个曲线x(t)进行的数据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将x(t)带入非线性定向饱和共振模型中,平缓反馈级联稳态势函数:



检测信号载入分量ing(t)=cos(kt+η)+x(t),
其中,t为插值变量,k为实参数,η为实参数,nois(t)为功率谱密度函数不平坦的有色噪声,P为实参数,Q为实参数,a、b、c为实数,δ为平缓延时参数,
调节t的值,非线性定向饱和共振模型在t=tr点位达到共振,计算共振状态的特征值F:



M5:将m个特征值F取平均,得到的平均值即为特征值Y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种不同的扫描速率包括50mV/s、100mV/s、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晨豪李昱权孙雨玘叶海芬陈佳琪宁景苑张建锋易晓梅惠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