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线路板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606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线路板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废水分类,获取含镍废水,进行破氰处理,再流入调节池中;再加入氧化剂,沉淀后得第一滤液;排入PH调节池,并加入金属捕捉剂、强碱、絮凝剂以及助凝剂,经过充分反应后沉淀处理,形成污泥和第二滤液;再流入水解酸化池,结合综合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将第二滤液中难降解,形成第三滤液,去除悬浮物,获得清液,进行回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流程简单,紧凑、稳定高效,运行成本低,对于线路板中的镍的去除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线路板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线路板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印制线路板(PCB)废水是在印制线路板过程中产生大量含重金属的废水及有机废水,废水污染物种类多、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在印制电路板生产工艺流程中,磨板、弱腐蚀、电镀铜等工序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铜离子;在蚀板、化学沉铜等工序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铜离子和络合剂EDTA和酒石酸钾钠等;在镀镍工序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镍离子;络合剂在一定条件下易与铜等重金属形成螯合物,常规的废水处理方法很难去除。而印刷电路板工厂所产生的废水量相当大,但一类污染物主要污染成份是重金属镍,需单独处理。镍在线路板含镍废水中以二价离子状态存在,大部分以硫酸镍、氯化镍和硝酸镍形式存在,有少部分的镍会与无机物和有机物形成络合镍。传统的线路板含镍废水处理工艺通常采用重金属化学混凝沉淀法,以碱剂使废水中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胶体后,再以沉淀分离方式去除。然而,由于少部分镍以络合镍的形式存在从而无法直接通过沉淀分离的方式去除,因此,传统的线路板含镍废水处理工艺对于线路板含镍废水中的镍的去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电子线路板工业废水处理方法,能够对于线路板中的镍的去除效果较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线路板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废水分类,获取含镍废水,对含将镍废水进行破氰处理,再将经过破氰处理的含镍废水通过水泵流入调节池中;向调节池中的含镍废水中加入熟石灰,调节PH值调节至9~10,再加入氧化剂,去除残留氢氰根,经过沉淀处理后得到第一滤液和滤渣;将第一滤液排入PH调节池,调节PH值调节至7~8,向PH调节池中金属捕捉剂、强碱、絮凝剂以及助凝剂,经过充分反应后沉淀处理,形成污泥和第二滤液;将第二滤液排入PH回调池,将第二滤液的酸碱值调节至中性;将经过中性调节的第二滤液,流入生化系统的水解酸化池,并向水解酸化池中引入经过二级处理的综合污水,在进水结束后持续搅拌0.5小时,并将综合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在缺氧搅拌的环境中,将第二滤液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转化为相对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质,形成第三滤液;将第三滤液排入沉淀池,去除悬浮物,获得清液,进行回用。优选的,所述金属捕捉剂为硫化钠。优选的,所述强碱为液碱,液碱浓度为30%。优选的,所述金属捕捉剂和所述强碱的加入量的质量比为4~6:1。优选的,所述金属捕捉剂的加入量为60ppm~80ppm,所述强碱的加入量为10ppm~30ppm。优选的,将滤渣和第三滤液的沉淀物进行排泥处理,并送入污泥浓缩池并压滤机进行压缩打包处理。优选的,所述调节池和所述沉淀池均为斜板沉淀池,排泥方式为气提排泥。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线路板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线路板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先经过废水回收,将含镍的废水收集后,进行破氰处理,能够有效破坏线路板废水中的络合剂,将废水中镍等重金属离子转移并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同时大大减弱重金属离子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另外可以改变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结构和形态,将难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质,提高废水可生化性;通过熟石灰提供碱性环境同时使得离子状态的镍沉淀析出,接着通过金属捕捉剂、絮凝剂和助凝剂进一步去除镍,使得线路板含镍废水中的镍进一步沉淀析出,达到去除线路板含镍废水中镍的效果。相对于传统工艺,这种线路板含镍废水处理工艺对于线路板含镍废水中的镍的去除效果较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线路板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电子线路板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废水分类,获取含镍废水,对含将镍废水进行破氰处理,再将经过破氰处理的含镍废水通过水泵流入调节池中;向调节池中的含镍废水中加入熟石灰,调节PH值调节至10,再加入氧化剂,去除残留氢氰根,经过沉淀处理后得到第一滤液和滤渣;将第一滤液排入PH调节池,调节PH值调节至8,向PH调节池中加入60ppm硫化钠、10ppm浓度为30%的液碱、絮凝剂以及助凝剂,经过充分反应后沉淀处理,形成污泥和第二滤液;将第二滤液排入PH回调池,将第二滤液的酸碱值调节至中性;将经过中性调节的第二滤液,流入生化系统的水解酸化池,并向水解酸化池中引入经过二级处理的综合污水,在进水结束后持续搅拌0.5小时,并将综合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在缺氧搅拌的环境中,将第二滤液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转化为相对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质,形成第三滤液;将第三滤液排入沉淀池,去除悬浮物,获得清液,进行回用。实施例2一种电子线路板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废水分类,获取含镍废水,对含将镍废水进行破氰处理,再将经过破氰处理的含镍废水通过水泵流入调节池中;向调节池中的含镍废水中加入熟石灰,调节PH值调节至9,再加入氧化剂,去除残留氢氰根,经过沉淀处理后得到第一滤液和滤渣;将第一滤液排入PH调节池,调节PH值调节至7,向PH调节池中加入80ppm硫化钠、20ppm浓度为30%的液碱、絮凝剂以及助凝剂,经过充分反应后沉淀处理,形成污泥和第二滤液;将第二滤液排入PH回调池,将第二滤液的酸碱值调节至中性;将经过中性调节的第二滤液,流入生化系统的水解酸化池,并向水解酸化池中引入经过二级处理的综合污水,在进水结束后持续搅拌0.5小时,并将综合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在缺氧搅拌的环境中,将第二滤液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转化为相对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质,形成第三滤液;将第三滤液排入沉淀池,去除悬浮物,获得清液,进行回用。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池和所述沉淀池均为斜板沉淀池,排泥方式为气提排泥,将滤渣、污泥和第三滤液的沉淀物进行排泥处理,并送入污泥浓缩池并压滤机进行压缩打包处理。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线路板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废水分类,获取含镍废水,对含将镍废水进行破氰处理,再将经过破氰处理的含镍废水通过水泵流入调节池中;/n向调节池中的含镍废水中加入熟石灰,调节PH值调节至9~10,再加入氧化剂,去除残留氢氰根,经过沉淀处理后得到第一滤液和滤渣;/n将第一滤液排入PH调节池,调节PH值调节至7~8,向PH调节池中金属捕捉剂、强碱、絮凝剂以及助凝剂,经过充分反应后沉淀处理,形成污泥和第二滤液;/n将第二滤液排入PH回调池,将第二滤液的酸碱值调节至中性;/n将经过中性调节的第二滤液,流入生化系统的水解酸化池,并向水解酸化池中引入经过二级处理的综合污水,在进水结束后持续搅拌,并将综合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在缺氧搅拌的环境中,将第二滤液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转化为相对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质,形成第三滤液;/n将第三滤液排入沉淀池,去除悬浮物,获得清液,进行回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线路板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废水分类,获取含镍废水,对含将镍废水进行破氰处理,再将经过破氰处理的含镍废水通过水泵流入调节池中;
向调节池中的含镍废水中加入熟石灰,调节PH值调节至9~10,再加入氧化剂,去除残留氢氰根,经过沉淀处理后得到第一滤液和滤渣;
将第一滤液排入PH调节池,调节PH值调节至7~8,向PH调节池中金属捕捉剂、强碱、絮凝剂以及助凝剂,经过充分反应后沉淀处理,形成污泥和第二滤液;
将第二滤液排入PH回调池,将第二滤液的酸碱值调节至中性;
将经过中性调节的第二滤液,流入生化系统的水解酸化池,并向水解酸化池中引入经过二级处理的综合污水,在进水结束后持续搅拌,并将综合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在缺氧搅拌的环境中,将第二滤液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质转化为相对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质,形成第三滤液;
将第三滤液排入沉淀池,去除悬浮物,获得清液,进行回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李刚樊新林秦枭龙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至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