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堆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596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堆叠装置,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领域;为了解决新能源电池堆叠运输的问题;具体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部外壁开有支撑槽,且支撑槽的内壁设置有固定框,固定框的两侧内壁设置有同一个电机,固定架的顶部外壁开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设置有顶座,顶座的顶部开有导孔,导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导轴,导轴的顶部圆周外壁套接有导接板,导接板的端部设置有安装轴,安装轴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抓手机构,固定架的底部外壁开有连接孔,且固定架顶部正面一侧外壁开有通孔,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齿条辊。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满足了多组新能源电池的堆叠要求,保证了不同容量新能源电池车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堆叠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堆叠装置。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功能装置就是电池,而新能源电池需要进行有效堆叠。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2276375.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堆叠装置,包括下置堆叠板和上置堆叠板。本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堆叠装置由顶部活动连接侧向外螺纹装配杆的内部连接撑杆、下置堆叠板和上置堆叠板螺纹连接组成,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侧向外螺纹装配杆和内部连接撑杆之间的连接角度。上述专利中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堆叠装置存在以下不足:整体装置虽然做到了对新能源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堆叠装置,包括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的底部外壁开有支撑槽,且支撑槽的内壁设置有固定框(2),固定框(2)的两侧内壁设置有同一个电机,固定架(1)的顶部外壁开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设置有顶座(4),顶座(4)的顶部开有导孔,导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导轴(5),导轴(5)的顶部圆周外壁套接有导接板(6),导接板(6)的端部设置有安装轴(12),安装轴(12)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抓手机构(7),固定架(1)的底部外壁开有连接孔,且固定架(1)顶部正面一侧外壁开有通孔,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齿条辊(3),导轴(5)的底部圆周外壁开有L型导槽(10),且固定架(1)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堆叠装置,包括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的底部外壁开有支撑槽,且支撑槽的内壁设置有固定框(2),固定框(2)的两侧内壁设置有同一个电机,固定架(1)的顶部外壁开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设置有顶座(4),顶座(4)的顶部开有导孔,导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导轴(5),导轴(5)的顶部圆周外壁套接有导接板(6),导接板(6)的端部设置有安装轴(12),安装轴(12)的底部外壁设置有抓手机构(7),固定架(1)的底部外壁开有连接孔,且固定架(1)顶部正面一侧外壁开有通孔,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齿条辊(3),导轴(5)的底部圆周外壁开有L型导槽(10),且固定架(1)靠近L型导槽(10)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固定螺栓(9),固定螺栓(9)的端部与L型导槽(10)形成滑动配合,且导轴(5)的底部套接有驱动齿轮(11),导轴(5)的底端通过伸缩杆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齿条辊(3)与驱动齿轮(11)相互啮合,固定架(1)靠近抓手机构(7)下方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部放置有放料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料机构(8)包括两个安装板(14)和两个固定板(17),两个所述安装板(14)和两个固定板(17)相对一侧外壁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双向伸缩杆(15),且两个安装板(14)和两个固定板(17)相对一侧外壁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挡板(13)和两个顶板(16),两个固定板(17)靠近两个顶板(16)之间的外壁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两个V型支架(18),两个V型支架(18)相对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件(19),每个同侧的安装板(14)和固定板(17)相对一侧外壁均开有安装槽(21),且每个安装槽(21)的内部设置有调节升降组件,每两个调节升降组件相对一端设置有同一个紧固组件,两个挡板(13)相对一侧外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底板(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堆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调节升降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座(27)、第一导板(22)、第二导板(23)、导柱(28)、两个滑块(29)、两个滑槽(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皆佳贾君瑞葛曹鹏黄俊华孙旭缪智伟朱杰王昕灿翟羽王锦华陶金忠阚乐朱海宁张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