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制备方法、包装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83575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其原料包括重量比为3~5:1的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吸湿层,其原料包括吸湿母粒;抗菌易揭层,其原料包括抗菌母粒、开口剂及重量比为1:1~3:3~7的易揭粒子、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所述抗菌母粒添加量、所述开口剂添加量分别为所述抗菌易揭层原料总重量的1%~5%、1%~3%。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备方法及包装结构。吸湿层提供防潮吸湿功能,能适应对水蒸气敏感的要求,延长内容物保质期;抗菌易揭层满足热封密封性能良好的同时封口易揭开,揭开时无起丝现象、不会产生碎屑;抗菌易揭层添加抗菌粒子,能够提高内容物的卫生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制备方法、包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制备方法、包装结构。
技术介绍
包装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量越来越大。在食品业或医疗器械业涉及到的包装材料,如食品用包装袋、医疗器械用插管、连接管、体内导管,若因这些包装材料存储或使用过程中感染细菌,会造成食品污染或医疗器械污染,造成较大的安全卫生危害。此外,当开启食品包装袋或医疗器械用包装材料时,包装材料撕开后会产生撕下来的碎片、碎屑等,同样会涉及到安全或卫生问题。此外,包装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还需避免其内包容物在存储过程中受潮而影响保存期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机械强度良好的同时具有易开启、吸湿防潮、抗菌性能。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用以印刷或复合,其原料包括重量比为3~5:1的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吸湿层,其原料包括吸湿母粒;抗菌易揭层,其原料包括抗菌母粒、开口剂及重量比为1:1~3:3~7的易揭粒子、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其中,所述易揭粒子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不相容;所述抗菌母粒添加量、所述开口剂添加量分别为所述抗菌易揭层原料总重量的1%~5%、1%~3%。优选地,所述吸湿母粒包括吸湿剂及重量比为5:1~3的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所述吸湿剂占所述吸湿母粒总重量的20%~50%。优选地,所述吸湿剂为沸石分子筛吸湿剂;所述吸湿母粒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优选地,所述抗菌母粒包括重量比为2.5~5:12:5的抗菌剂、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优选地,所述抗菌剂为改性纳米ZnO无机抗菌剂;,所述易揭粒子为PB-1粒子。优选地,所述外层还包括重量含量为0.27%~0.33%的含氟加工助剂;和/或,所述抗菌易揭层还包括重量含量为0.27%~0.33%的含氟加工助剂。优选地,所述外层厚度为10~20μm;所述吸湿层厚度为20~60μm;所述抗菌易揭层厚度为15~30μm。优选地,包括步骤:将外层、吸湿层、抗菌易揭层三层原料按配比分别加入三层共挤吹膜机的对应料筒内,经三层共挤吹塑制得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优选地,还包括步骤:将吸湿剂、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按配比混合均匀后共混挤出造粒制得吸湿母粒;将抗菌剂、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按配比混合均匀后共混挤出造粒制得抗菌母粒。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易揭吸湿的包装结构,包括如上所述的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吸湿层、抗菌易揭层。作为中间层的吸湿层内由吸湿母粒制成,以提供防潮吸湿功能,能适应对水蒸气敏感的要求,延长内容物保质期。在作为内层的抗菌易揭层内添加易揭粒子,利用易揭粒子与抗菌易揭层内的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不相容性,使得抗菌易揭层热封密封性能良好的同时封口易揭开,揭开封口时界面均匀干净无起丝现象、不会产生碎屑。此外,抗菌易揭层添加抗菌粒子,具有抗菌性能,对于药品或食品包装,能够提高内容物的卫生安全性,免受病毒细菌的感染。本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详细给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根据客户需求用以印刷或复合,其原料包括重量比为3~5:1的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外层为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提供强度、挺度、防水性能;进一步地,低密度聚乙烯型号为2420H,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型号为赛科0220A;进一步地,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重量比为4:1,外层机械强度及加工性能好;吸湿层,其原料包括吸湿母粒;吸湿层具有吸湿性能,以防止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所包装的内容物受潮;抗菌易揭层,其原料包括抗菌母粒、开口剂及重量比为1:1~3:3~7的易揭粒子、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其中,所述易揭粒子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不相容;所述抗菌母粒添加量、所述开口剂添加量分别为所述抗菌易揭层原料总重量的1%~5%、1%~3%;进一步地,开口剂为舒尔曼AMF705HF开口爽滑剂或EZA开口剂。抗菌母粒为抗菌易揭层提供抗菌性能;开口剂防止作为内层的抗菌易揭层在形成薄膜过程中粘连在一起,开口困难而影响薄膜的光亮度;利用易揭粒子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不相容,易揭粒子掺和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中,降低抗菌易揭层的热封强度,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经过热封后,热封强度为3~15N/15mm,揭开时剥离力波动≤3N/15mm,剥离界面干净、均匀、无掉屑、无起丝现象,手感平滑无顿挫感、无分层,以使制得的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封口易揭开。进一步地,低密度聚乙烯型号为卡塔尔FD0274,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型号为0220KG。抗菌易揭层作为内层,热封性能好的同时封口易开启,揭开后无碎屑,密封完好,剥离界面无起丝现象,且抗菌防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湿母粒包括吸湿剂及重量比为5:1~3的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所述吸湿剂占所述吸湿母粒总重量的20%~50%。吸湿母粒中的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有利于中间层膜的形成,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吸湿母粒中的吸湿剂具有吸湿性能,能够吸收自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外层或自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内层渗透进吸湿层内的水分,以降低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包装的内部空间内的水分含量,进而避免其内部包容物受潮。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重量比为5:1~3,所述吸湿剂占所述吸湿母粒总重量的20%~50%,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吸湿剂易共混挤出,且制得的吸湿层吸湿效果好、成本低。进一步地,吸湿母粒中的低密度聚乙烯性型号为卡塔尔FD0274,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型号为三井SP1520。进一步地,所述吸湿剂为沸石分子筛吸湿剂;所述吸湿母粒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沸石分子筛吸湿剂是一种超微孔吸附剂,在低湿条件下也具有优异吸湿能力。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其特征在于,从外至内依次包括:/n外层,用以印刷或复合,其原料包括重量比为3~5:1的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n吸湿层,其原料包括吸湿母粒;/n抗菌易揭层,其原料包括抗菌母粒、开口剂及重量比为1:1~3:3~7的易揭粒子、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其中,所述易揭粒子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不相容;所述抗菌母粒添加量、所述开口剂添加量分别为所述抗菌易揭层原料总重量的1%~5%、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其特征在于,从外至内依次包括:
外层,用以印刷或复合,其原料包括重量比为3~5:1的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吸湿层,其原料包括吸湿母粒;
抗菌易揭层,其原料包括抗菌母粒、开口剂及重量比为1:1~3:3~7的易揭粒子、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其中,所述易揭粒子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不相容;所述抗菌母粒添加量、所述开口剂添加量分别为所述抗菌易揭层原料总重量的1%~5%、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母粒包括吸湿剂及重量比为5:1~3的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所述吸湿剂占所述吸湿母粒总重量的20%~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剂为沸石分子筛吸湿剂;所述吸湿母粒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母粒包括重量比为2.5~5:12:5的抗菌剂、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菌易揭吸湿型PE膜,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武辉时蕊花吴昊符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顺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