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扬专利>正文

一种单针式多腔室注射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644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针式多腔室注射针管,包括外筒、内筒、储液腔和推塞一,所述外筒内底端成型有混液腔,所述混液腔上方设置有所述内筒,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内筒外围侧壁上设置有刻度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外筒、内筒、储液腔、混液腔、推塞一、推塞二、压杆、压板以及弹簧的设计,使得该注射针管能够将不同种类的药液进行快速混合,避免了药液单独注射的繁琐,极大的提高了药液的注射效率,提高了治疗效果,通过滑套、连接筒以及锁紧螺钉的设计,能够实现针头的便捷收纳,有效减少了针头的裸露,避免因针头裸露而对人体造成意外伤害,提高了该注射针管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针式多腔室注射针管
本技术涉及针管
,具体涉及一种单针式多腔室注射针管。
技术介绍
在医疗工作中为了确保治疗的效果,常需要采用注射针管来对患者注射多种药液。然而现有的注射针管多只有一个腔室,在注射多种药液时需要进行多次注射操作,极大的降低了药液的注射效率以及治疗效果,其次,现有的注射针管在使用后由于针头裸露容易划伤人体,降低注射针管使用安全性,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单针式多腔室注射针管来解决现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单针式多腔室注射针管,解决了现有的注射针管多只有一个腔室,在注射多种药液时需要进行多次注射操作,极大的降低了药液的注射效率以及治疗效果,以及现有的注射针管在使用后由于针头裸露容易划伤人体,降低注射针管使用安全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单针式多腔室注射针管,包括外筒、内筒、储液腔和推塞一,所述外筒内底端成型有混液腔,所述混液腔上方设置有所述内筒,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针式多腔室注射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4)、内筒(9)、储液腔(16)和推塞一(11),所述外筒(4)内底端成型有混液腔(18),所述混液腔(18)上方设置有所述内筒(9),所述内筒(9)与所述外筒(4)之间设置有弹簧(12),所述内筒(9)外围侧壁上设置有刻度一(2),所述内筒(9)内侧设置有隔板(15),所述隔板(15)采用十字状结构,所述隔板(15)与所述内筒(9)之间成型有所述储液腔(16),所述内筒(9)底端粘接有推塞二(13),所述推塞二(13)中部成型有过孔(14),所述过孔(14)贯穿所述推塞二(13)以及所述内筒(9),所述储液腔(16)内设置有所述推塞一(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针式多腔室注射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4)、内筒(9)、储液腔(16)和推塞一(11),所述外筒(4)内底端成型有混液腔(18),所述混液腔(18)上方设置有所述内筒(9),所述内筒(9)与所述外筒(4)之间设置有弹簧(12),所述内筒(9)外围侧壁上设置有刻度一(2),所述内筒(9)内侧设置有隔板(15),所述隔板(15)采用十字状结构,所述隔板(15)与所述内筒(9)之间成型有所述储液腔(16),所述内筒(9)底端粘接有推塞二(13),所述推塞二(13)中部成型有过孔(14),所述过孔(14)贯穿所述推塞二(13)以及所述内筒(9),所述储液腔(16)内设置有所述推塞一(11),所述推塞一(11)上端中部粘接有压杆(10),所述压杆(10)顶端粘接有压板(1),所述外筒(4)一侧壁上设置有刻度二(8),所述外筒(4)上端两侧成型有捏台(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针式多腔室注射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9)与所述外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扬何俊峰李爱华袁彦芬乌日娜
申请(专利权)人:刘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