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5449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吸附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鼻腔渗液吸附装置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包括设置有容置腔室的外壳,所述容置腔室内设置有吸附内芯,所述吸附内芯与所述容置腔室形状配合;所述外壳上与所述容置腔室连通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吸附内芯上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形成鼻腔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吸附内芯和容置腔室形状配合,一方面吸附内芯安装稳固,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渗液容纳量;通过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能够形成鼻腔槽,使用时直接套设在人体鼻部,鼻腔渗液吸附全面;不但整体上有效简化医生的换药步骤,节约时间,而且佩戴舒适,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吸附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经鼻蝶垂体瘤术后,患者鼻腔渗血渗液能持续数日,通常会在鼻腔外用无菌纱布覆盖并用胶布固定至少3-5天,临床上常规术后鼻腔堵塞无菌纱布后会在鼻小柱位置缝针,为防止纱布脱落,这加大了对患者的不适感,并且拆线时也造成了疼痛感,临床上还有术后直接无菌纱布填塞后不缝针加固,鼻腔外加几层无菌纱布覆盖用胶布黏贴固定,但是纱布往往会提前脱落导致压迫不良造成鼻漏、出血等显现,甚至会增加感染几率,传统的对于术后鼻腔渗液的处理极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吸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鼻蝶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采用传统方式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外壳的外壁上位于鼻腔槽的边部设置有缓冲垫,使佩戴更加舒适;缓冲垫采用无纺布制成,质地柔软,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外壳采用透明材质,能够直接观察吸附内芯的吸附量;外壳上设置有佩戴部,便于佩戴;佩戴部包括挂绳,挂绳上设置有挂耳部,形成挂耳式鼻腔渗液吸附装置;吸附内芯采用高分子吸水树脂制成,吸水效果显著;外壳设置为柱形,狭长的外壳使用时不会遮挡人体口部和眼部;外壳包括壳体和壳盖,消毒外壳,并更换新的吸附内芯便可多次使用,减少成本;壳体设置有弯折部,折弯所述弯折部能使壳体弯曲,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弯折壳体,佩戴更加舒适等);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吸附装置,包括外壳,其中: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内设置有吸附内芯,所述吸附内芯与所述容置腔室形状配合,所述吸附内芯用于吸附鼻腔渗液;所述外壳上与所述容置腔室连通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吸附内芯上对应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形成用于容置鼻腔的鼻腔槽。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外壁上位于所述鼻腔槽的边部位置设置有缓冲垫。优选地,所述缓冲垫采用无纺布制成。优选地,所述外壳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佩戴部。优选地,所述佩戴部包括挂绳,所述外壳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挂绳,所述挂绳上设置有挂耳部。优选地,所述吸附内芯采用高分子吸水树脂制成。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形状设置为柱形。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壳盖,其中:所述壳体端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壳盖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开口上。优选地,所述外壳设置有弯折部,折弯所述弯折部能使所述外壳弯曲。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吸附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吸附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内设置有吸附内芯,所述壳体用于吸附内芯的容纳和安装,所述吸附内芯能够吸附术后鼻腔渗液;所述吸附内芯与所述容置腔室形状配合,一方面吸附内芯安装稳固,另一方面能够最大程度吸附鼻腔渗液;所述外壳上与所述容置腔室连通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吸附内芯上对应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形成鼻腔槽,使用时,所述鼻腔槽直接套在人体鼻部,鼻腔渗液经所述鼻腔槽吸附在吸附内芯内;本技术吸附内芯和容置腔室形状配合,一方面吸附内芯安装稳固,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渗液容纳量;通过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能够形成鼻腔槽,使用时直接套设在人体鼻部,配合吸附内芯,鼻腔渗液吸附全面,效果显著;整体上不但有效简化医生换药步骤,节约时间,而且佩戴舒适,不易过敏,能够减缓患者痛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外壳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吸附内芯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含挂耳部和支撑条鼻腔渗液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弯折部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可拆卸盒盖鼻腔渗液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壳;11、第一容纳槽;12、壳体;13、壳盖;2、吸附内芯;21、第二容纳槽;3、缓冲垫;4、挂绳;41、挂耳部;42、调节扣;5、弯折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吸附装置,如图1-图3所示,所述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吸附装置包括外壳1,其中:外壳1内部设置有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内设置有吸附内芯2,吸附内芯2与所述容置腔室形状配合,吸附内芯2用于吸附鼻腔渗液;外壳1上与所述容置腔室连通设置有第一容纳槽11,吸附内芯2上对应第一容纳槽1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容纳槽21,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21形成用于容置鼻腔的鼻腔槽。使用时,将所述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吸附装置佩戴在患者面部,使患者的鼻腔位于所述鼻腔槽内,吸附内芯2吸附患者鼻腔渗液;本技术吸附内芯2与所述容置腔室形状配合,吸附内芯2安装稳固,同时在外壳1形状一定的情况下,能够最大程度容纳鼻腔渗液,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21形成鼻腔槽,患者鼻腔放置在鼻腔槽,能够有效盛接患者鼻腔渗液,避免撒漏在外,吸附内芯2能够有效吸附鼻腔渗液,效果显著。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外壳1的外壁上位于所述鼻腔槽的边部位置设置有缓冲垫3,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缓冲垫3设置在所述鼻腔槽的两侧边部,使用时,通过缓冲垫3与患者面部接触,佩戴舒适。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缓冲垫3采用无纺布制成,无纺布设置为多层,质地柔软,不会刺激皮肤。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外壳1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优选地,外壳1采用透明聚乙烯(PE)材质制成,能够直接观察鼻腔渗液的颜色以及吸附内芯2的吸附量,不但便于医生依照鼻腔渗液颜色诊断患者病情,而且便于所述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吸附装置的及时更换。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外壳1上设置有佩戴部,通过所述佩戴部能够将所述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吸附装置佩戴在患者面部对应鼻腔的位置。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佩戴部包括挂绳4,外壳1的两端均设置有挂绳4,挂绳4上设置有挂耳部41。如图1所示,挂绳4可以采用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其中:/n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内设置有吸附内芯(2),所述吸附内芯(2)与所述容置腔室形状配合,所述吸附内芯(2)用于吸附鼻腔渗液;/n所述外壳(1)上与所述容置腔室连通设置有第一容纳槽(11),所述吸附内芯(2)上对应所述第一容纳槽(1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容纳槽(21),所述第一容纳槽(11)和所述第二容纳槽(21)形成用于容置鼻腔的鼻腔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其中:
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内设置有吸附内芯(2),所述吸附内芯(2)与所述容置腔室形状配合,所述吸附内芯(2)用于吸附鼻腔渗液;
所述外壳(1)上与所述容置腔室连通设置有第一容纳槽(11),所述吸附内芯(2)上对应所述第一容纳槽(1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容纳槽(21),所述第一容纳槽(11)和所述第二容纳槽(21)形成用于容置鼻腔的鼻腔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壁上位于所述鼻腔槽的边部位置设置有缓冲垫(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3)采用无纺布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鼻腔渗液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羽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