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抓线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41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抓线钳,包括钳头、钳柄和水平布置的钳管,钳头包括固定和活动钳夹部,钳柄包括固定和活动钳柄部;固定钳夹部的一端与钳管固定且与活动钳夹部的下端铰接,固定钳夹部的另一端向斜上方弯折后再向右弯折形成第一咬合头,活动钳夹部的上端向左弯折形成与第一咬合头相对设置的第二咬合头;钳管中设有活动连杆连接活动钳夹部和活动钳柄部,活动钳柄部旋转时带动第二咬合头与第一咬合头抵接时,固定钳夹部和活动钳夹部之间形成容纳肌肉、滑膜等组织的钳腔。在术中对过的缝线进行抓线时,钳口内不易夹入肌肉、滑膜等组织,被抓紧的缝线不易滑落,从而抓线效率大大提高且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抓线钳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抓线钳。
技术介绍
解剖学目前认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由前外束(ALB)和后内束(PMB)组成。膝关节PCL是膝关节强度最大的韧带,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正常膝关节胫骨后移,一旦断裂损伤,就会引起膝关节后向及旋转不稳定,严重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针对单独的PCL损伤,临床通常认为保守治疗可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但近年发表的长期临床随访研究表明,保守治疗会导致膝关节内侧和髌股关节间隙出现早期骨关节炎表现,从而使整个膝关节功能下降。因此,临床医师广泛接受韧带重建手术。目前,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PCLR)是Ⅲ度或伴有后向不稳的PCL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从技术发展角度而言,PCLR经历了从开放手术到在关节镜下单束重建(SB-PCLR)、双束重建(DB-PCLR)的转变。然而现有的关节镜下抓线钳设计不太合理,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9032538U公开了一种黄韧带抓钳,没有完全按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需要而设计,抓线钳上、下钳夹呈水平直行,导致手术中抓线较繁琐,造成手术操作较不便,耗时间较长,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不理想。综上所述,如何便捷安全的实现术中快速抓线过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术中抓线效率的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抓线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抓线钳,包括钳头、钳柄和水平布置的钳管,所述钳头包括固定钳夹部和活动钳夹部,所述钳柄包括固定钳柄部和活动钳柄部;所述固定钳夹部的一端与钳管固定且与活动钳夹部的下端铰接,所述固定钳夹部的另一端向斜上方弯折后再向右弯折形成第一咬合头,所述活动钳夹部的上端向左弯折形成与第一咬合头相对设置的第二咬合头;所述钳管中设有活动连杆,所述活动钳夹部的中部与活动连杆的一端相连,所述活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活动钳柄部的一端铰接,所述活动钳柄部的中部与固定钳柄部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活动钳柄部可绕铰接轴旋转以使活动钳柄部的另一端靠近或远离固定钳柄部,所述活动钳柄部绕铰接轴旋转时通过活动连杆带动活动钳夹部的第二咬合头远离或靠近第一咬合头,当第二咬合头靠近第一咬合头至与第一咬合头抵接时,所述固定钳夹部和活动钳夹部之间形成钳腔。在术中对过的缝线进行抓线时,肌肉、滑膜等组织位于钳腔内从而不会影响两个咬合头的咬紧度。第二咬合头与第一咬合头咬合面之间形成的钳口内不易夹入肌肉、滑膜等组织,被抓紧的缝线不易滑落,从而抓线效率大大提高且可靠性高。此外,该抓线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进一步提高抓线可靠性,第一咬合头与第二咬合头彼此相对的端面上均设有咬齿。所述固定钳夹部的一端伸入钳管中并与钳管的内壁固定以形成固定连杆,从而可以牢固地将固定钳夹部与钳管固定。所述固定钳夹部斜向上方的一段与固定连杆的夹角为135°。所述活动钳夹部与固定钳夹部斜向上方的一段之间的最大张角为45°。大大增加了钳夹的张口度,适合在膝关节镜下通过骨道进行抓线操作,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所述固定钳柄部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相对第一连接端倾斜向下设置的拇指套圈端,所述活动钳柄部包括第二连接端和无名指套圈端,第一连接端与钳管固连且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所述活动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端均伸入所述容置空间中并铰接。所述活动钳柄部设于固定钳柄部靠近钳头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抓线钳根据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抓线需要设计,解决了术中抓线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术中抓线效率,可以轻松将线抓住,缩短了手术时间,有助于患者恢复,且操作简单,技术方案成本较低,实用方便,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是一种理想的关节镜下抓线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抓线钳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钳管;2、固定钳夹部;21、第一咬合头;3、活动钳夹部;31、第二咬合头;4、固定钳柄部;41、第一连接端;42、拇指套圈端;5、活动钳柄部;51、第二连接端;52、无名指套圈端;6、活动连杆;7、固定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抓线钳,包括钳头、钳柄和水平布置的钳管1,钳头包括固定钳夹部2和活动钳夹部3,钳柄包括固定钳柄部4和活动钳柄部5。固定钳夹部2的一端与钳管1固定且与活动钳夹部3的下端铰接,固定钳夹部2的另一端向斜上方弯折后再向右弯折形成第一咬合头21,活动钳夹部3的上端向左弯折形成与第一咬合头21相对设置的第二咬合头31,第一咬合头21与第二咬合头31彼此相对的端面上均设有咬齿。钳管1中设有活动连杆6,活动钳夹部3的中部与活动连杆6的一端相连,活动连杆6的另一端与活动钳柄部5的一端铰接,活动钳柄部5的中部与固定钳柄部4通过铰接轴铰接。本实施例中,活动钳柄部5的中部与一弹性支撑杆8铰接,弹性支撑杆8的另一端与固定钳柄部4固连。活动钳柄部5可绕铰接轴旋转以使活动钳柄部5的另一端靠近或远离固定钳柄部4,活动钳柄部5绕铰接轴旋转时通过活动连杆6带动活动钳夹部3的第二咬合头31远离或靠近第一咬合头21,当第二咬合头31靠近第一咬合头21至与第一咬合头21抵接时,固定钳夹部2和活动钳夹部3之间形成钳腔9。固定钳夹部2的一端伸入钳管1中并与钳管1的内壁固定以形成固定连杆7,从而可以牢固地将固定钳夹部2与钳管1固定。固定钳夹部2斜向上方的一段与固定连杆7的夹角为135°。活动钳夹部3与固定钳夹部2斜向上方的一段之间的最大张角为45°。本实施例中,活动钳柄部5设于固定钳柄部4靠近钳头的一侧。固定钳柄部4包括第一连接端41和相对第一连接端41倾斜向下设置的拇指套圈端42,活动钳柄部5包括第二连接端51和无名指套圈端52,第一连接端41与钳管1固连且具有容置空间,活动连杆6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端51均伸入容置空间中并铰接。固定钳夹部2和活动钳夹部3长度为6mm,宽度为1mm,钳夹弯折段到钳管1下缘的垂直距离不超过6.5mm。钳管1的长度为15-20cm,宽度为4mm,适合在膝关节镜下通过骨道进行抓线操作。本实施例的抓线钳在使用时,无名指放入无名指套圈端52的套圈内,拇指放入拇指套圈端42的套圈内,使用方便简单,可靠性高。缝线通过固定钳夹部2和活动钳夹部3相对的咬齿面上的咬齿咬紧。由于固定钳夹部2具有向斜上方弯折后再向右弯折形成的钳夹弯折段,当活动钳夹部3的咬齿面咬合在固定钳夹部2的咬齿面上时,在固定钳夹部2和活动钳夹部3之间形成有钳腔9,在术中对过的缝线进行抓线时,肌肉、滑膜等组织位于钳腔9内从而不会影响第二咬合头21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抓线钳,包括钳头、钳柄和水平布置的钳管(1),所述钳头包括固定钳夹部(2)和活动钳夹部(3),所述钳柄包括固定钳柄部(4)和活动钳柄部(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钳夹部(2)的一端与钳管(1)固定且与活动钳夹部(3)的下端铰接,所述固定钳夹部(2)的另一端向斜上方弯折后再向右弯折形成第一咬合头(21),所述活动钳夹部(3)的上端向左弯折形成与第一咬合头(21)相对设置的第二咬合头(31);所述钳管(1)中设有活动连杆(6),所述活动钳夹部(3)的中部与活动连杆(6)的一端相连,所述活动连杆(6)的另一端与活动钳柄部(5)的一端铰接,所述活动钳柄部(5)的中部与固定钳柄部(4)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活动钳柄部(5)可绕铰接轴旋转以使活动钳柄部(5)的另一端靠近或远离固定钳柄部(4),所述活动钳柄部(5)绕铰接轴旋转时通过活动连杆(6)带动活动钳夹部(3)的第二咬合头(31)远离或靠近第一咬合头(21),当第二咬合头(31)靠近第一咬合头(21)至与第一咬合头(21)抵接时,所述固定钳夹部(2)和活动钳夹部(3)之间形成钳腔(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抓线钳,包括钳头、钳柄和水平布置的钳管(1),所述钳头包括固定钳夹部(2)和活动钳夹部(3),所述钳柄包括固定钳柄部(4)和活动钳柄部(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钳夹部(2)的一端与钳管(1)固定且与活动钳夹部(3)的下端铰接,所述固定钳夹部(2)的另一端向斜上方弯折后再向右弯折形成第一咬合头(21),所述活动钳夹部(3)的上端向左弯折形成与第一咬合头(21)相对设置的第二咬合头(31);所述钳管(1)中设有活动连杆(6),所述活动钳夹部(3)的中部与活动连杆(6)的一端相连,所述活动连杆(6)的另一端与活动钳柄部(5)的一端铰接,所述活动钳柄部(5)的中部与固定钳柄部(4)通过铰接轴铰接,所述活动钳柄部(5)可绕铰接轴旋转以使活动钳柄部(5)的另一端靠近或远离固定钳柄部(4),所述活动钳柄部(5)绕铰接轴旋转时通过活动连杆(6)带动活动钳夹部(3)的第二咬合头(31)远离或靠近第一咬合头(21),当第二咬合头(31)靠近第一咬合头(21)至与第一咬合头(21)抵接时,所述固定钳夹部(2)和活动钳夹部(3)之间形成钳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用抓线钳,其特征在于,第一咬合头(21)与第二咬合头(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曙光苏超雷光华赵鑫旷世达曾超肖文峰李宇晟熊依林张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