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性枕骨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35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高稳定性枕骨板,包括成矩形的第一锁定部、连接在第一锁定部上沿的等斜边梯形状第二锁定部、连接在第二锁定部左侧斜边上且向左上方延伸的第三锁定部、连接在第二锁定部右侧斜边上且向右上方延伸的第四锁定部、连接在第一锁定部左侧且向左下方延伸的左侧连接部以及连接在第一锁定部右侧且向右下方延伸的右侧连接部,所述第一锁定部上开设有第一锁定孔,第二锁定部上开设有第二锁定孔,第三锁定部上开设有第三锁定孔,第四锁定部上开设有第四锁定孔,左侧连接部上开设有左侧连接孔,右侧连接部上开设有右侧连接孔,左侧连接孔和右侧连接孔内分别设置有矫形棒连接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稳定性枕骨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枕骨板。
技术介绍
枕骨板是针对创伤性颈椎骨折的常用部件,通常配合矫形棒来固定颈椎,传统的枕骨板成倒置的Y形,上部竖直板条采用多根竖向排列的锁定螺钉与枕骨中部较厚的部分连接,下部两个斜向下分岔的板条端部连接矫形棒连接座,矫形棒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座上,另一端向颈椎向下延伸,并且在矫形棒上设置多个椎弓根钉,矫形棒通过椎弓根钉与颈椎骨固定连接,从而对颈椎骨起到固定作用,同时提供给头骨支撑力。枕骨板下部的两个分岔的板条使得两根矫形棒分设在枕骨板上部的竖直板条两侧,当颈椎成倾斜状态时,竖直板条上的锁定螺钉就会受到较大的倾斜方向的剪力,在该剪力作用下,容易导致枕骨板扭动、锁定螺钉松动,最终导致枕骨板松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更加稳定的枕骨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稳定性枕骨板,包括成矩形的第一锁定部、连接在第一锁定部上沿的等斜边梯形状第二锁定部、连接在第二锁定部左侧斜边上且向左上方延伸的第三锁定部、连接在第二锁定部右侧斜边上且向右上方延伸的第四锁定部、连接在第一锁定部左侧且向左下方延伸的左侧连接部以及连接在第一锁定部右侧且向右下方延伸的右侧连接部,所述第一锁定部上开设有第一锁定孔,第二锁定部上开设有第二锁定孔,第三锁定部上开设有第三锁定孔,第四锁定部上开设有第四锁定孔,左侧连接部上开设有左侧连接孔,右侧连接部上开设有右侧连接孔,左侧连接孔和右侧连接孔内分别设置有矫形棒连接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锁定部与第二锁定部之间设置有两条平行于第一锁定部上沿的第一预弯槽、两条第一预弯槽对称地设置在第一锁定部与第二锁定部的正反两面;第二锁定部与第三锁定部之间设置有两条平行于第二锁定部左侧斜边的第二预弯槽,两条第二预弯槽对称地设置在第二锁定部和第三锁定部的正反两面;第二锁定部与第四锁定部之间设置有两条平行于第二锁定部右侧斜边的第三预弯槽,两条第三预弯槽对称地设置在第二锁定部和第四锁定部的正反两面;第一锁定部与左侧连接部之间设置有两条平行于第一锁定部左侧边沿的第四预弯槽,两条第四预弯槽对称地设置在第一锁定部和左侧连接部的正反两面;第一锁定部与右侧连接部之间设置有两条平行于第一锁定部右侧边沿的第五预弯槽,两条第五预弯槽对称地设置在第一锁定部和右侧连接部的正反两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的中轴线相互重合,第一锁定孔的中心位于第一锁定部的中轴线上,第二锁定孔的中心位于第二锁定部的中轴线上,第一锁定部中轴线分别与第三锁定部中轴线、第四锁定部中轴线之间构成的锐角为45°~50°,第二锁定部中轴线分别与左侧连接部中轴线、右侧连接部中轴线之间构成的锐角为78°~8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锁定部的下边沿成上拱的弧形,第三锁定部、第四锁定部、左侧连接部、右侧连接部的自由端均为圆弧形,第一锁定部上边缘成下凹的弧形且与第三锁定部、第四锁定部边缘平滑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矫形棒连接座包括圆形底板,同轴连接在底板上平面的圆柱形连接柱,套接在连接柱上的垫圈,以及一个外螺纹压紧螺母,所述连接柱上端开设有轴向延伸的螺纹孔,连接柱上端同时开设有轴向延伸的连接槽,连接槽沿连接柱的径向设置,在连接柱相对的两侧侧壁上形成插接口,所述压紧螺母螺纹连接在连接柱内的螺纹孔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侧连接孔、右侧连接孔均为台阶孔,台阶孔的台阶深度与底板厚度一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与枕骨中部连接,实现枕骨板的主要固定,并通过第三锁定部与第四锁定部与枕骨两侧较薄的部位固定连接,实现枕骨板的辅助固定,使枕骨板在受到倾斜方向的剪力时能提供更大的抗扭力,避免枕骨板扭动,从而避免枕骨上的螺钉孔被扩大,避免锁定螺钉松动,最终提高枕骨板的安装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在枕骨板上设置第一~第五预弯槽,从而使枕骨板在与枕骨连接的时候,能够更轻松地弯曲变形,使枕骨板与枕骨贴合的更紧密,更紧密的贴合也进一步提高了枕骨板与枕骨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对第三锁定部、第四锁定部、左侧连接部、右侧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做出优化设置,使枕骨板整体与枕骨连接更稳固,选择的连接点更合理,与矫形棒的连接也更方便稳定。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枕骨板整体外形,使枕骨板整体外形成圆滑的多段圆弧状,以降低枕骨板对肌肉的刺激和对表皮的伤害。本技术进一步将左、右侧连接孔设置为台阶孔,可使矫形棒连接座的底板嵌接在台阶孔内,使底板底面与枕骨板板面齐平,避免底板外露接触肌肉组织,对肌肉组织造成磨损,同时能够使枕骨板更好地贴合在枕骨上,提高枕骨板与枕骨的连接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和图2中:1、第一锁定部,2、第二锁定部,3、第三锁定部,4、第四锁定部,5、左侧连接部,6、右侧连接部,7、第一锁定孔,8、第二锁定孔,9、第三锁定孔,10、第四锁定孔,11、左侧连接孔,12、右侧连接孔,13、矫形棒连接座,13-1、底板,13-2、连接柱,13-3、垫圈,13-4、压紧螺母,13-5、螺纹孔,13-6、连接槽,13-7、插接口,14、第一预弯槽,15、第二预弯槽,16、第三预弯槽,17、第四预弯槽,18、第五预弯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高稳定性枕骨板,包括成矩形的第一锁定部1、连接在第一锁定部1上沿的等斜边梯形状第二锁定部2、连接在第二锁定部2左侧斜边上且向左上方延伸的第三锁定部3、连接在第二锁定部2右侧斜边上且向右上方延伸的第四锁定部4、连接在第一锁定部1左侧且向左下方延伸的左侧连接部5以及连接在第一锁定部1右侧且向右下方延伸的右侧连接部6,所述第一锁定部1上开设有第一锁定孔7,第二锁定部2上开设有第二锁定孔8,第三锁定部3上开设有第三锁定孔9,第四锁定部4上开设有第四锁定孔10,左侧连接部5上开设有左侧连接孔11,右侧连接部6上开设有右侧连接孔12,左侧连接孔11和右侧连接孔12内分别设置有矫形棒连接座13。第一锁定部1与第二锁定部2之间设置有两条平行于第一锁定部1上沿的第一预弯槽14、两条第一预弯槽14对称地设置在第一锁定部1与第二锁定部2的正反两面;第二锁定部2与第三锁定部3之间设置有两条平行于第二锁定部2左侧斜边的第二预弯槽15,两条第二预弯槽15对称地设置在第二锁定部2和第三锁定部3的正反两面;第二锁定部2与第四锁定部4之间设置有两条平行于第二锁定部2右侧斜边的第三预弯槽16,两条第三预弯槽16对称地设置在第二锁定部2和第四锁定部4的正反两面;第一锁定部1与左侧连接部5之间设置有两条平行于第一锁定部1左侧边沿的第四预弯槽17,两条第四预弯槽17对称地设置在第一锁定部1和左侧连接部5的正反两面;第一锁定部1与右侧连接部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稳定性枕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成矩形的第一锁定部(1)、连接在第一锁定部(1)上沿的等斜边梯形状第二锁定部(2)、连接在第二锁定部(2)左侧斜边上且向左上方延伸的第三锁定部(3)、连接在第二锁定部(2)右侧斜边上且向右上方延伸的第四锁定部(4)、连接在第一锁定部(1)左侧且向左下方延伸的左侧连接部(5)以及连接在第一锁定部(1)右侧且向右下方延伸的右侧连接部(6),所述第一锁定部(1)上开设有第一锁定孔(7),第二锁定部(2)上开设有第二锁定孔(8),第三锁定部(3)上开设有第三锁定孔(9),第四锁定部(4)上开设有第四锁定孔(10),左侧连接部(5)上开设有左侧连接孔(11),右侧连接部(6)上开设有右侧连接孔(12),左侧连接孔(11)和右侧连接孔(12)内分别设置有矫形棒连接座(13)。/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稳定性枕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成矩形的第一锁定部(1)、连接在第一锁定部(1)上沿的等斜边梯形状第二锁定部(2)、连接在第二锁定部(2)左侧斜边上且向左上方延伸的第三锁定部(3)、连接在第二锁定部(2)右侧斜边上且向右上方延伸的第四锁定部(4)、连接在第一锁定部(1)左侧且向左下方延伸的左侧连接部(5)以及连接在第一锁定部(1)右侧且向右下方延伸的右侧连接部(6),所述第一锁定部(1)上开设有第一锁定孔(7),第二锁定部(2)上开设有第二锁定孔(8),第三锁定部(3)上开设有第三锁定孔(9),第四锁定部(4)上开设有第四锁定孔(10),左侧连接部(5)上开设有左侧连接孔(11),右侧连接部(6)上开设有右侧连接孔(12),左侧连接孔(11)和右侧连接孔(12)内分别设置有矫形棒连接座(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骨板,其特征在于,第一锁定部(1)与第二锁定部(2)之间设置有两条平行于第一锁定部(1)上沿的第一预弯槽(14)、两条第一预弯槽(14)对称地设置在第一锁定部(1)与第二锁定部(2)的正反两面;第二锁定部(2)与第三锁定部(3)之间设置有两条平行于第二锁定部(2)左侧斜边的第二预弯槽(15),两条第二预弯槽(15)对称地设置在第二锁定部(2)和第三锁定部(3)的正反两面;第二锁定部(2)与第四锁定部(4)之间设置有两条平行于第二锁定部(2)右侧斜边的第三预弯槽(16),两条第三预弯槽(16)对称地设置在第二锁定部(2)和第四锁定部(4)的正反两面;第一锁定部(1)与左侧连接部(5)之间设置有两条平行于第一锁定部(1)左侧边沿的第四预弯槽(17),两条第四预弯槽(17)对称地设置在第一锁定部(1)和左侧连接部(5)的正反两面;第一锁定部(1)与右侧连接部(6)之间设置有两条平行于第一锁定部(1)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家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优贝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