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压缩性骨折加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35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肱骨近端压缩性骨折加强板,包括一体成形的复位部以及定位部,复位部上设置有多个锁定孔,定位部上设置有预定位孔和“8”字孔,复位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侧部缝合孔,复位部正面两侧开设有横向凹槽,横向凹槽在复位部两侧边缘形成半圆形槽口,复位部的近端边缘设置有两个端部缝合孔,复位部正面近端开设有纵向凹槽,纵向凹槽在复位部近端边缘形成半圆形槽口。在加强板正面开设横向凹槽和纵向凹槽供绑扎线穿设,可极大地方便了肱骨近端肌腱的绑扎,同时对绑扎线所接触到的加强板上的边棱做曲面化处理,使绑扎线在患者后期康复过程中能维持良好的绑扎效果,不因肌肉运动而导致绑扎线磨损断裂,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肱骨近端压缩性骨折加强板
本技术属于骨外科手术专用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肱骨近端压缩性骨折加强板。
技术介绍
由于肱骨近端附着有多种肌肉,当肱骨近端压缩性骨折,在复位时如未能完好地将各肌肉肌腱复位,通常会导致各肌腱运动单位的短缩,影响运动能力,常规的肱骨近端骨折的固定钢板以固定碎骨块为主,无法对肌腱进行复位。Philos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生的一款兼具肌腱复位和碎骨固定的接骨板,但是这款接骨板的缝合孔穿线困难,缝合线与缝合孔边缘容易摩擦断裂导致缝合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肱骨近端压缩性骨折加强板,该加强板兼具肌腱复位和碎骨固定功能,且缝合孔容易穿线,缝合线不易断裂,降低肌腱缝合复位难度,提高肌腱复位后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肱骨近端压缩性骨折加强板,包括与肱骨近端球头外侧面贴合的复位部以及连接在复位部远端、与肱骨骨干贴合的定位部,复位部与定位部一体成形,加强板与肱骨外侧面贴合的一面为正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部上设置有多个锁定孔,定位部上从近端向远端依次设置有一个长圆形预定位孔、两个“8”字孔,所述复位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侧部缝合孔,复位部正面两侧开设有从侧部缝合孔向临近的复位部边缘延伸的横向凹槽,横向凹槽在复位部两侧边缘形成半圆形槽口,横向凹槽与侧部缝合孔的交界处圆滑过渡,横向凹槽与复位部边缘圆滑过渡,侧部缝合孔位于复位部背面的一端靠近复位部侧边的部分与复位部背面圆滑过渡,所述“8”字孔包括相互平行且相交的第一锥孔和第二锥孔,第二锥孔位于第一锥孔的远端,第一锥孔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第二锥孔内壁光滑,所述复位部的近端边缘设置有两个端部缝合孔,复位部正面近端开设有从端部缝合孔向复位部近端边缘延伸的纵向凹槽,纵向凹槽在复位部近端边缘形成半圆形槽口,纵向凹槽与端部缝合孔的交界处圆滑过渡,纵向凹槽与复位部近端边缘圆滑过渡,端部缝合孔位于复位部背面的一端靠近复位部近端的部分与复位部背面圆滑过渡。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复位部上还设置有多个克氏针孔,各侧部缝合孔和各端部缝合孔的直径与克氏针孔的直径一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预定位孔的近端设置有一个锁定孔,该锁定孔与预定位孔平行相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加强板正面开设横向凹槽和纵向凹槽供绑扎线穿设,极大地方便了肱骨近端肌腱的绑扎,同时对绑扎线所接触到的加强板上的边棱做曲面化处理,使绑扎线在患者后期康复过程中能维持良好的绑扎效果,不因肌肉运动而导致绑扎线磨损断裂,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技术进一步在复位部设置克氏针孔,并将各侧部缝合孔和各端部缝合孔的直径与克氏针孔的直径一致,使加强板能利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定位,并且可以使用各侧部缝合孔和各端部缝合孔作为克氏针孔来进行临时定位,提高临时定位的灵活性。本技术进一步在预定位孔的近端设置锁定孔,以增加定位部与肱骨骨干的连接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加强板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加强板的被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1~图3中:1、复位部,2、定位部,3、锁定孔,4、预定位孔,5、“8”字孔,501、第一锥孔,502、第二锥孔,6、侧部缝合孔,7、横向凹槽,8、半圆形槽口,9、端部缝合孔,10、纵向凹槽,11、克氏针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本技术所述近端和远端均相对于心脏而言,接近心脏的一端为近端,远离心脏的一端为远端。如图1~图3所示的肱骨近端压缩性骨折加强板,包括与肱骨近端球头外侧面贴合的复位部1以及连接在复位部远端、与肱骨骨干贴合的定位部2,复位部1与定位部2一体成形,加强板与肱骨外侧面贴合的一面为正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部1上设置有六个锁定孔3,定位部2上从近端向远端依次设置有一个长圆形预定位孔4、两个“8”字孔5,所述复位部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侧部缝合孔6,复位部1正面两侧开设有从侧部缝合孔6向临近的复位部1边缘延伸的横向凹槽7,横向凹槽7在复位部1两侧边缘形成半圆形槽口8,横向凹槽7与侧部缝合孔6的交界处圆滑过渡,横向凹槽7与复位部1边缘圆滑过渡,侧部缝合孔6位于复位部1背面的一端靠近复位部1侧边的部分与复位部1背面圆滑过渡,所述“8”字孔5包括相互平行且相交的第一锥孔501和第二锥孔502,第二锥孔502位于第一锥孔501的远端,第一锥孔501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第二锥孔502内壁光滑,所述复位部1的近端边缘设置有两个端部缝合孔9,复位部1正面近端开设有从端部缝合孔9向复位部1近端边缘延伸的纵向凹槽10,纵向凹槽10在复位部1近端边缘形成半圆形槽口8,纵向凹槽10与端部缝合孔9的交界处圆滑过渡,纵向凹槽10与复位部1近端边缘圆滑过渡,端部缝合孔9位于复位部1背面的一端靠近复位部1近端的部分与复位部1背面圆滑过渡。所述复位部1上还设置有多个克氏针孔11用于对加强板进行临时定位,各侧部缝合孔6和各端部缝合孔9的直径与克氏针孔11的直径一致,在临时定位加强板时,各侧部缝合孔6和各端部缝合孔9也可临时充当克氏针孔对加强板进行临时定位。所述预定位孔4的近端设置有一个锁定孔3,该锁定孔3与预定位孔4平行相交,利用预定位孔4定位加强板之后,可选择性地在预定位孔4近端的锁定孔3内拧入锁紧螺钉,使定位部2与肱骨骨干紧密贴合。本技术工作过程是:如图1~图3所示,首先在患者肩膀外侧开窗,先用工具对骨折块进行复位,单后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定位,再插入加强板,通过加强板上的克氏针孔11插入克氏针进行临时定位,调整加强板的位置,用螺钉穿过预定位孔4拧入肱骨骨干,对加强板进行预定位,然后通过CT影响调整加强板的位置,将加强板位置调整准确后,用锁紧螺钉拧入复位部的锁定孔3,将肱骨近端的骨折块固定住,再用加压螺钉拧入定位部2上的一个“8”字孔内的第二锥孔502内,加压螺钉向远端偏心插入第二锥孔502内并拧入肱骨骨干,当加压螺钉的螺帽拧入第二锥孔502时,螺帽挤压第二锥孔502的锥形内侧面,迫使加强板向肱骨远端方向微量移动,加强板的移动带动肱骨近端的骨折块向肱骨骨干方向挤压以缩小裂缝,然后用锁紧螺钉拧入定位部2上的另一个“8”字孔内的第一锥孔501内,直至锁紧螺钉的螺帽拧入第一锥孔501内并与第一锥孔501内侧面的螺纹紧密结合。至此,加强板固定完毕。然后用J形针牵引绑扎线从各个侧部缝合孔6穿入横向凹槽7,从复位部侧边引出后与肱骨近端球头上的肌腱进行缝合,并将肌腱拉向加强板,克服肌腱对骨折块的拉力,避免骨折块被肌腱牵引而从锁紧螺钉上脱离,采用上述方法可对肱骨近端球头前侧的胸大肌肌腱、肱骨近端球头后侧的冈下肌肌腱进行缝合牵引。同样,用J形针牵引绑扎线从各个端部缝合孔9穿入纵向凹槽10,从复位部近端引出后,与肱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肱骨近端压缩性骨折加强板,包括与肱骨近端球头外侧面贴合的复位部(1)以及连接在复位部远端、与肱骨骨干贴合的定位部(2),复位部(1)与定位部(2)一体成形,加强板与肱骨外侧面贴合的一面为正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部(1)上设置有多个锁定孔(3),定位部(2)上从近端向远端依次设置有一个长圆形预定位孔(4)、两个“8”字孔(5),所述复位部(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侧部缝合孔(6),复位部(1)正面两侧开设有从侧部缝合孔(6)向临近的复位部(1)边缘延伸的横向凹槽(7),横向凹槽(7)在复位部(1)两侧边缘形成半圆形槽口(8),横向凹槽(7)与侧部缝合孔(6)的交界处圆滑过渡,横向凹槽(7)与复位部(1)边缘圆滑过渡,侧部缝合孔(6)位于复位部(1)背面的一端靠近复位部(1)侧边的部分与复位部(1)背面圆滑过渡,所述“8”字孔(5)包括相互平行且相交的第一锥孔(501)和第二锥孔(502),第二锥孔(502)位于第一锥孔(501)的远端,第一锥孔(501)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第二锥孔(502)内壁光滑,所述复位部(1)的近端边缘设置有两个端部缝合孔(9),复位部(1)正面近端开设有从端部缝合孔(9)向复位部(1)近端边缘延伸的纵向凹槽(10),纵向凹槽(10)在复位部(1)近端边缘形成半圆形槽口(8),纵向凹槽(10)与端部缝合孔(9)的交界处圆滑过渡,纵向凹槽(10)与复位部(1)近端边缘圆滑过渡,端部缝合孔(9)位于复位部(1)背面的一端靠近复位部(1)近端的部分与复位部(1)背面圆滑过渡。/n...

【技术特征摘要】
1.肱骨近端压缩性骨折加强板,包括与肱骨近端球头外侧面贴合的复位部(1)以及连接在复位部远端、与肱骨骨干贴合的定位部(2),复位部(1)与定位部(2)一体成形,加强板与肱骨外侧面贴合的一面为正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部(1)上设置有多个锁定孔(3),定位部(2)上从近端向远端依次设置有一个长圆形预定位孔(4)、两个“8”字孔(5),所述复位部(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侧部缝合孔(6),复位部(1)正面两侧开设有从侧部缝合孔(6)向临近的复位部(1)边缘延伸的横向凹槽(7),横向凹槽(7)在复位部(1)两侧边缘形成半圆形槽口(8),横向凹槽(7)与侧部缝合孔(6)的交界处圆滑过渡,横向凹槽(7)与复位部(1)边缘圆滑过渡,侧部缝合孔(6)位于复位部(1)背面的一端靠近复位部(1)侧边的部分与复位部(1)背面圆滑过渡,所述“8”字孔(5)包括相互平行且相交的第一锥孔(501)和第二锥孔(502),第二锥孔(502)位于第一锥孔(501)的远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家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优贝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